哲学视阈下的STS研究 ——基于人与自然关系重构的解析

哲学视阈下的STS研究 ——基于人与自然关系重构的解析

论文摘要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诞生的STS(科学,技术与社会)代表了新阶段的理论尝试成果,但因为其研究对象复杂、研究内容宏大,而在学科定位上难以界清,遭受了其在哲学上存在的合法性的质疑以及与此相关的争论。由此,从哲学的视域研究STS存在的合法性和正当性论题已然成为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文章首先从STS的界定入手——缩写词梳理、历时态梳理其诞生过程、共时态梳理其比较特点,立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分析,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提出“人—科技—社会—自然”理论模型,试图为STS的理论商榷提供一个共同的基础视角。接着,透过科学技术与人和自然关系的变化发展看待STS的生成,历数三次对人与自然关系中介的认识转变,阐释出STS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然后,在人与自然的宏观叙事下阐述STS的社会功能——人与自然关系重构的路径,即理论层面上的文化和合与科际整合、现实层面上的科学决策与民主参与。最后,指出当前STS研究的困境,是因为STS研究分散并沉溺在直接性的事实中,未确立分析研究的关系框架,消解困境,要坚持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思考问题的模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框架下,实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理论反省。文章的创新点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创造性的构建了“人—科技—社会—自然”关系的理论模型。第二,首次指出STS的发展是当代社会在经历着的第三次对人与自然关系中介的认识转变,即由社会建构到STS全面整合(第一次转变是科学技术的中介意识从无到有,第二次是科学技术从自主性的到社会建构的转变)。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论文选题目的
  • 1.1.3 论文选题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STS的界定
  • 2.1 STS的概念考察
  • 2.1.1 "STS"译名之争
  • 2.1.2 争论背后的实质
  • 2.2 STS的兴起与特点比较
  • 2.2.1 STS的兴起
  • 2.2.2 STS的特点比较
  • 2.3 人与自然关系视阈中的STS
  • 2.3.1 STS——"科学技术与社会"
  • 2.3.2 "人-科技-社会-自然"的理论模型
  • 第3章 STS的生成——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
  • 3.1 科学技术与人和自然关系演化概述
  • 3.1.1 哲学视阈中的自然观演化
  • 3.1.2 科技视阈中的人与自然关系演化
  • 3.1.3 人与自然关系视阈中科技的发展
  • 3.2 "人-科技-社会-自然"的理论重构
  • 3.2.1 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新取向
  • 3.2.2 "人-科技-社会-自然"和谐取向
  • 第4章 STS的功能——人与自然关系重构的路径
  • 4.1 理论路径
  • 4.1.1 作为人与自然沟通的文化和合
  • 4.1.2 作为人与自然中介的科际整合
  • 4.2 现实路径
  • 4.2.1 科学技术的科学决策
  • 4.2.2 科学技术的民主参与
  • 4.3 PSTS——人与自然关系哲学审视的归宿
  • 第5章 STS研究的展望
  • 5.1 STS的未来与STS研究的当前困境
  • 5.2 困境的消解——定位于人与自然关系的STS研究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路径[J]. 广西社会科学 2019(11)
    • [2].“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思想的哲学探微——基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生态美术和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关系的融合发展——析《永恒的原乡:中国当代生态美术研究》[J]. 环境保护 2020(08)
    • [4].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0(03)
    • [5].反思生命教育正当时[J]. 中国德育 2020(09)
    • [6].疫情敲响人与自然关系警钟[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2)
    • [7].人与自然和解的生态反思[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2)
    • [8].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当代价值[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9].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历史性[J]. 贺州学院学报 2020(02)
    • [10].反思资本逻辑下人与自然的关系[J]. 贺州学院学报 2020(02)
    • [11].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互主体性思想及其意义研究[J]. 理论与评论 2020(03)
    • [12].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如何共生的实践之解[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3].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建构论及其启示[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4].本然、实然与应然——人与自然关系的逻辑理路[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04)
    • [15].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解”思想对新时代建设美丽西部的启示[J]. 喀什大学学报 2020(04)
    • [16].马克思生态思想对平衡人与自然关系的启示[J]. 现代交际 2020(18)
    • [17].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基于恩格斯经典文本的研究[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20(05)
    • [18].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基础[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 2018(12)
    • [19].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建设壮美广西[J]. 当代广西 2019(03)
    • [20].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J]. 新湘评论 2019(01)
    • [21].人与自然和谐[J]. 绿色中国 2018(18)
    • [22].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学基础[J]. 大众文艺 2019(06)
    • [23].哲学视域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兼论新时代实现人与自然双重自由的价值目标[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04)
    • [24].身份、态度与心理:人与自然和解的主体向度[J]. 理论与现代化 2019(03)
    • [25].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3)
    • [26].人类文明发展视域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进[J]. 实事求是 2019(03)
    • [27].《人与自然》[J]. 大众文艺 2019(14)
    • [28].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依据与路径选择[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9(04)
    • [29].新时代 新矛盾 新理念 新路径——兼论如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7)
    • [30].美好生活的绿色承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标签:;  ;  ;  

    哲学视阈下的STS研究 ——基于人与自然关系重构的解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