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脂质体的研究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脂质体的研究

论文摘要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Factor,rhG-CSF)是用DNA重组技术制备的蛋白质多肽类生物技术药物,可促进粒细胞集落的形成和造血干细胞向白细胞分化、增殖和成熟,并作用于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延长其寿命,增强其游走、吞噬活性。由于口服给药易受消化液、酶系统及菌群的分解破坏,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目前国内外临床均采用注射给药。rhG-CSF在体内清除快,半衰期短,注射给药病人的依从性差。采用现代药物制剂新技术,选用rhG-CSF为模型药物,以脂质体为载体,设计前体脂质体法(pro-liposomes),研制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脂质体(Recombinant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liposomes,rhG-CSF-Lip)新剂型。脂质体具有类生物膜结构,有着良好的细胞亲和性和组织相容性。将蛋白质类药物rhG-CSF包裹在脂质双分子层中,不仅可避免体内各种酶的破坏,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且药物从脂质体中缓慢释放,可有效地延长药物的生物半衰期,达到长效目的,具有很高的科学技术价值和实践应用前景。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1.rhG-CSF-Lip处方与制备工艺研究采用前体脂质体法制备rhG-CSF-Lip,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均匀设计,优化筛选最佳处方与制备工艺;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脂质体的物理外观形态,激光散射粒度分布与电势分析仪测定脂质体的粒径、粒度分布和Zeta电位,以生物活性法测定脂质体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结果:制得rhG-CSF-Lip物理外观圆整、分布均匀,算术平均粒径为(195.2±40.8)mm,粒径分布在125~250nm范围内;载药量为(4.95±0.08)%;包封率为(84.3±0.75)%;Zeta电位为—(45.5±2.97)mV。2.rhG-CSF-Lip质量控制方法与标准的研究建立了rhG-CSF-Lip质量控制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利用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CSF)依赖细胞株NFS-60在不同浓度G-CSF下的生长情况,与标准品对比得出rhG-CSF的含量,测定的rhG-CSF含量是具有生物活性的rhG-CSF。在测定细胞的范围内,rhG-CSF浓度的对数剂量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0.2859logX-0.4806(r=0.9999);日内精密度(低、中、高浓度)RSD分别为0.72%、0.47%、0.56%;日间精密度(低、中、高三浓度)RSD分别为0.75%、0.44%、0.61%;回收率(低、中、高浓度)分别为(99.21±0.70)%、(99.39±0.61)%、(99.51±0.51)%,RSD分别为0.70%、0.62%、0.52%;加样回收率(低、中、高浓度)分别为(100.1±0.86)%、(99.8±0.8)%、(100.2±0.73)%。3.体外释药动力学及初步稳定性研究rhG-CSF脂质体的体外释放数学模型可用双相动力学方程拟合,回归方程为100-Q=0.7361e-0.3064t+0.9616 e-0.0392t,释药前期为快速释放相,后期为慢速释放相;rhG-CSF注射液为一级释药动力学。rhG-CSF-Lip较rhG-CSF注射液具有显著的缓释特征。维生素E作为抗氧剂加入脂质体,可显著降低脂质体的氧化指数,制得rhG-CSF脂质体氧化指数为0.10±0.02;在2~8℃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氧化指数与0月比较未有显著性差异;采用60Co辐射灭菌,脂质体稳定。4.家兔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浆中rhG-CSF含量,灵敏度高,测定范围0~4000pg/ml。家兔静脉注射rhG-CSF后,体内药物动力学符合双室模型特征,t1/2α和t1/2β分别为0.118h和1.786h;家兔静脉注射rhG-CSF脂质体后,体内药物动力学符合双室模型特征,t1/2α和t1/2β分别为0.345h和3.518h。制成rhG-CSF-Lip后,在家兔体内的消除半衰期显著延长。结论:rhG-CSF为蛋白质多肽类生物技术药物,口服给药吸收困难,理化性质不稳定,易受消化液pH、菌群、酶系统分解和破坏,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目前国内外仅有注射液应用于临床,由于rhG-CSF在体内清除快、半衰期短,使临床用药受到限制。采用前体脂质体技术,制成rhG-CSF-Lip后,可显著改变rhG-CSF在生物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性质,生物半衰期t1/2β由1.786h延长至3.518h,不仅可达长效目的,且稳定性显著提高,各项指标达到设计目的和要求,可为rhG-CSF新剂型开发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实际应用前景,该项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脂质体含量及包封率测定方法
  • 一、仪器与材料
  • 二、方法与结果
  • 1.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含量测定
  • 1.1 测定方法的选择
  • 1.2 测定方法
  • 1.3 线性关系试验
  • 1.4 精密度试验
  • 1.5 方法回收率试验
  • 1.6 加样回收率试验
  • 2.包封率的测定
  • 2.1 包封率测定方法的选择
  • 2.2 Triton X-100用量的选择
  • 2.3 包封率的测定
  • 2.4 载药量的测定
  • 三、讨论
  • 第二部分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脂质体制备工艺和处方研究
  • 一、仪器与材料
  • 二、方法与结果
  • 1.处方前研究
  • 1.1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理化性质
  • 1.2 卵磷脂溶解性能及稳定性研究
  • 2.制备方法的选择
  • 2.1 薄膜法
  • 2.2 注入法
  • 2.3 表面活性剂处理法
  • 2.4 挤压法
  • 2.5 钙融合法
  • 2.6 逆相蒸发法
  • 2.7 前体脂质体
  • 3.脂质体制备工艺的研究
  • 3.1 卵磷脂、胆固醇和山梨醇用量的选择
  • 3.2 前体脂质体法制备rhG-CSF脂质体
  • 4.脂质体的质量评价
  • 4.1 形态观察、粒径与粒度分布
  • 4.2 Zeta电位测定
  • 4.3 脂质体氧化指数
  • 4.4 pH测定
  • 三、讨论
  • 第三部分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脂质体理化性质与稳定性研究
  • 一、材料和仪器
  • 二、方法与结果
  • 1.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
  • 2.脂质体稳定性研究
  • 2.1 维生素E对脂质体稳定性的影响
  • 2.2 两种灭菌工艺对脂质体稳定性的影响
  • 2.3 温度对rhG-CSF脂质体的影响
  • 2.4 光照对rhG-CSF脂质体的影响
  • 2.5 rhG-CSF脂质体渗漏率
  • 三、讨论
  • 第四部分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脂质体家兔药物动力学研究
  • 一、仪器与材料
  • 二、方法与结果
  • 1.血液和各组织中rhG-CSF含量测定方法
  • 1.1 血液和各组织中rhG-CSF含量测定方法的选择
  • 1.2 测定原理
  • 1.3 测定方法
  • 1.4 家兔血浆标准曲线的建立
  • 1.5 精密度试验
  • 1.6 家兔血浆加样回收率试验
  • 2.动物试验
  • 2.1 家兔体内药物动力学试验
  • 2.2 家兔体内药物动力学试验结果
  • 三、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rhG-CSF前体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
  • 顺铂前体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测定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伊曲康唑柔性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性能研究[J]. 中国药师 2020(05)
    • [2].3种不同溶媒介质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初步稳定性考察[J]. 中国药师 2018(05)
    • [3].多功能复合载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性能[J]. 化工进展 2016(S2)
    • [4].醋酸地塞米松脂质体滴眼液的制备[J]. 中南药学 2017(02)
    • [5].脂质体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6(01)
    • [6].乙醇对脂质体膜的影响[J]. 民营科技 2015(01)
    • [7].中药脂质体应用研究进展[J]. 河南中医 2015(09)
    • [8].多肽诱导的巨型脂质体出芽和泄露行为[J]. 物理化学学报 2015(10)
    • [9].扇贝多肽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研究[J].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3(06)
    • [10].叶黄素口服脂质体的制备[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3(21)
    • [11].共载多西他赛和维拉帕米脂质体逆转肿瘤耐药性的研究[J]. 药学学报 2020(05)
    • [12].脂质体技术在皮肤递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02)
    • [13].花青素脂质体的修饰及体外稳定性[J]. 食品科技 2018(01)
    • [14].透明质酸修饰的绿原酸脂质体的制备及细胞学研究[J]. 重庆医学 2018(04)
    • [15].多肽修饰的pH敏感脂质体研究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 2018(11)
    • [16].蛇床子素脂质体凝胶剂的制备及其体外透皮试验的初步研究[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6(01)
    • [17].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J]. 食品科技 2014(12)
    • [18].盐酸罗哌卡因多囊脂质体含量及包封率测定[J]. 中国药师 2015(01)
    • [19].复方鸦胆子油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05)
    • [20].芒果苷脂质体的理化性质和体外经皮渗透性能的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4(02)
    • [21].多囊脂质体在递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 2014(37)
    • [22].脂质体镶囊的体内分布及载多柔比星镶囊的体外评价[J]. 中国药学杂志 2013(07)
    • [23].脂质体应用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1(09)
    • [24].黄芪多糖脂质体对鸡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1(04)
    • [2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奥硝唑脂质体凝胶的含量[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11)
    • [26].主动靶向脂质体药物的研究进展[J]. 医药导报 2010(06)
    • [27].中药脂质体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08)
    • [28].热敏脂质体的研究进展[J]. 药学进展 2010(09)
    • [29].脂质体技术在抗肿瘤药物开发中的应用[J]. 上海医药 2010(11)
    • [30].交错融合脂质体的制备[J]. 西南国防医药 2010(12)

    标签:;  ;  ;  ;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脂质体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