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

如何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

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730900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方法:以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接收的心血管内科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事故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与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17.78%、2.2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整体护理质量提高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风险管理;护理质量

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塞、高血压等,多具有病情重、疾病变化快等特点,心血管内科也是院内高风险科室之一。相关研究指出[1],心血管疾病多发老年群体,患者年龄因素、身体状况等影响,为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因此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要求高、任务重,有效提高科室护理水平十分必要。另有研究指出[2],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患者出现心搏骤停、心力衰竭等突发性护理事件的几率较高,加上患者年龄因素导致其行动不便、各项机能水平下降等,出现坠床、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几率也相应增加,因此护理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极具重要性。本研究主要对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性资料

以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接收的9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为例,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心血管疾病,且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内容并愿意参与本研究调查;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划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为(63.37±2.06)岁;研究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为(63.46±2.11)岁;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性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临床情况实施常规护理及管理办法。研究组患者行护理风险管理,方法:①自定护理风险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为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依据,确保医疗安全工作顺利开展,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建立风险管理小组,以护士长为小组组长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改正,不断提高护理质量;②护理管理中严格按照护理工作制度、护理风险预案、抢救机制等进行各项操作,定期组织工作总结,对可改进部分进行分析,确保护理工作持续改进;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疾病特殊性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评估患者护理风险,加强安全教育、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救能力;加强落实护理核心制度,针对护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应及时记录并上交报告,做好补救措施;③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要求加强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专业操作能力及护理理论知识干预,提高护理人员反应力、急救能力等;患者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可根据患者需求在床头增加呼叫器,并定期检查是否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可在病床周围增设防护栏,卫生间及走廊设置扶手,洗漱间及卫生间地面保持干净整洁,也可设置防滑垫避免患者跌倒等;要求患者下床活动期间必须有家属或护理人员陪同;做好日常卫生管理工作,常规消毒处理,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对每日探视人员数量及时间进行把控;④因心血管内科患者治疗中所用药物种类较多且繁杂,通过对以往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出现用药错误、用药剂量错误等情况几率较高,因此护理中应针对性介绍治疗用药、用药方法、用药剂量及时间等,并提供书写便签,方便患者及家属记录、对照等,叮嘱家属不得随意调控用药量或滴注速度等,监测患者护理期间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干预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护理质量评分借助心血管内科自制护理质量评定量表进行判定,分值区间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被测者护理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所有数据分析均应用SPSS19.0统计学分析软件包进行,以%描述计数资料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卡方检验;以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护理质量评分,以t检验;以P<0.05时表示两组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17.78%与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2.22%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

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78.96±4.33)分;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3.62±3.71)分;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相关研究指出[3],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医疗技术、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血管内科患者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因年龄因素影响身体各项机能下降,也相应增加了治疗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因此完全护理管理制度十分必要。另有研究表明[4-5],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涉及风险因素较多,相应提高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对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出现护患纠纷不利于科室工作进展,因此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开展中加强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及应用具有一定必要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且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通过分析认为,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以小组模式开展互利监督,可快速有效的寻找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通过应用完善的管理制度对护理人员的操作进行规范,提高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用药管理、不良事件预防等方面的重视度,整体应用效果较好。有研究指出[6],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因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导致护理工作存在一定风险,间接影响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通过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可对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整改,确保护理实施的有效性,效果显著。上述研究与本研究结果存在相似性。

综上所述,为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显著,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且护理质量高,可作为有效护理管理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慧美.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1(15):110-111.

[2]杨超,陈瑜.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潜在风险的防范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0):107+110.

[3]宁珊珊.浅谈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06):3-4.

[4]姚华均,王蕴懋.目标化管理理念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3):102+104.

[5]王英,王莉,赵宏洁,等.如何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2):134-135.

[6]侯迪.心血管内科护理当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0):146.

标签:;  ;  ;  

如何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