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冲绳海槽构造地貌发育模式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海洋地质学
作者: 傅命佐
导师: 王永吉
关键词: 冲绳海槽,构造地貌,发育模式,张裂地堑,板块运动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冲绳海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在大陆边缘张裂形成的、处于早期演化阶段的活动性大陆边缘弧后盆地。本文利用多波束勘测数据等精密地形资料和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资料与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对冲绳海槽及其邻域的地质构造、新生代地层、地球物理场特征的对比分析、构造地貌分类与制图研究等方法,对冲绳海槽的地壳性质、地质构造、地层结构、构造地貌特征和分布格局、形成机制、时代、演化历史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编绘了 1:500 000 冲绳海槽构造地貌图,建立了冲绳海槽构造地貌发育模式。指出: (1)冲绳海槽的构造地貌发育、演化和分布格局,主要受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琉球海沟俯冲带和台湾-吕宋岛弧碰撞带)所产生的构造、岩浆活动的控制。 (2)冲绳海槽的构造地貌格局受两组构造线的控制,形成平行于俯冲带构造线的构造地貌带和垂直于俯冲带构造线的构造地貌带,简称“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地貌格局。平行于俯冲带构造线的构造地貌带是弧后拉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以雁行式裂谷轴为中心的 ENE-NE-NNE 向构造地貌分带,垂直于俯冲带构造线的地貌分块的形成原因,一方面是菲律宾海板块相对欧亚大陆板块运动速度和板块运动方向与俯冲带走向之交角的变化所导致的冲绳海槽地壳厚度和地壳性质的变化,另一方面是菲律宾海板块所驮载的大洋海岭、洋底高原等对仰冲板块的差异顶托作用。冲绳海槽的北、中、南构造地貌分块以 27°45′-28°02′N 和26°25′-26°35′N 的槽底斜坡带为界。 (3)冲绳海槽的形成、演化经历了三次大的构造运动,分别称为冲绳海槽运动一幕、二幕、三幕。每次构造运动都与菲律宾海板块相对欧亚大陆板块运动方向、方式的改变相关。晚中新世-上新世初的冲绳海槽运动一幕使东亚大陆边缘的“古岛弧”褶皱隆起,在褶皱轴部形成张裂地堑,形成冲绳海槽的雏形,琉球弧地块从东亚大陆裂离;上新世末-更新世初的冲绳海槽运动二幕以大规模正断层活动和岩浆活动为特征,使早期形成的冲绳海槽北、中、南段的地堑贯通,形成统一的冲绳海槽盆地,并向西南扩展;在海槽盆地的中部形成雁行式排列的中央裂谷轴地堑带,冲绳海槽的构造地貌格局基本形成;晚更新世-全新世的冲绳海槽运动三幕以正断层活动为主。 (4)目前,北冲绳海槽仍处于裂谷拉张演化阶段,中冲绳海槽处于裂谷拉张与海底扩张的转换阶段,南冲绳海槽已发生海底扩张,地堑中心已有新生洋壳生成。 (5)冲绳海槽在构造地貌上构成东海陆架和琉球岛弧的天然分界。
论文目录:
1 引言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
2 冲绳海槽邻域地质构造和新生代地层结构
2.1 东海陆架盆地
2.2 东海陆架边缘隆褶带
2.3 西南日本(九州)
2.4 琉球岛弧隆褶带
2.5 琉球海沟俯冲带
2.6 西菲律宾海盆
2.7 台湾-吕宋碰撞带
2.8 冲绳海槽张裂带
3 冲绳海槽的地质构造和地层结构
3.1 冲绳海槽的地质构造
3.2 冲绳海槽的新生代地层
4 海底地貌分类与制图
4.1 分类原则
4.2 冲绳海槽及邻域海底地貌分类
4.3 海底地貌制图
5 冲绳海槽及邻域海底地貌特征
5.1 邻域地貌特征
5.2 冲绳海槽地貌特征
6 讨论
6.1 冲绳海槽的构造地貌格局及其成因
6.2 冲绳海槽各段之间及与东海陆坡和琉球岛弧地层对比
6.3 冲绳海槽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
6.4 冲绳海槽构造地貌发育模式
6.5 冲绳海槽的构造地貌意义
7 结论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5-07-05
参考文献
- [1].冲绳海槽晚更新世——全新世的古环境演化[D]. 常凤鸣.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
- [2].冲绳海槽火山活动及其构造意义[D]. 黄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
- [3].近4万年来冲绳海槽物质来源的定量估计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 刘焱光.中国海洋大学2005
- [4].冲绳海槽沉积物磁性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D]. 李萍.中国海洋大学2005
- [5].冲绳海槽中部37 Cal ka BP以来的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研究[D]. 余华.中国海洋大学2006
- [6].东海地球物理场及深部地质构造研究[D]. 韩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
- [7].冲绳海槽晚第四纪沉积特征及其物源和环境意义[D]. 蒋富清.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
- [8].冲绳海槽南部中全新世以来的硅藻记录与古环境变化[D]. 李冬玲.华东师范大学2012
- [9].冲绳海槽黑潮流域近4万年以来的古海洋环境演化[D]. 向荣.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
- [10].冲绳海槽火山岩中岩浆包裹体及气体同位素组成研究[D]. 于增慧.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
相关论文
- [1].冲绳海槽构造地质特征及形成演化研究[D]. 尚鲁宁.中国海洋大学2014
- [2].冲绳海槽晚第四纪沉积特征及其物源和环境意义[D]. 蒋富清.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
- [3].冲绳海槽晚更新世以来古海洋环境演化的若干特征[D]. 曹奇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
- [4].冲绳海槽晚更新世——全新世的古环境演化[D]. 常凤鸣.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
- [5].冲绳海槽火山活动及其构造意义[D]. 黄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
- [6].东海灾害地质分区研究的理论与实践[D]. 刘乐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
- [7].近4万年来冲绳海槽物质来源的定量估计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 刘焱光.中国海洋大学2005
- [8].鄂尔多斯高原东西两侧构造地貌特征分析及新构造意义[D]. 施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9].马尼拉海沟中北段俯冲带特征对比及区域构造动力学研究[D]. 尚继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
- [10].东海地球物理场及深部地质构造研究[D]. 韩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