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雷李玲来有雪(辽宁省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013)
【中图分类号】R5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0-0132-01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3例,随机分为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组28例和常规疗法对照组25例。经过4周治疗后,观察TBIL、AST、ALT、TG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时,两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对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症状的改善和肝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外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次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之间在我院应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3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之间在我院住院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3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1例,年龄33~59岁,平均年龄46±1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1]:有肝功能损害、B超改变等,并排除酒精性肝病等疾病。两组在年龄,肝功能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治疗
治疗组iv.gtt.给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80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每日一次。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降酶治疗。连续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TBIL、AST、ALT、TG的改变。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软件分析,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疗程结束时,两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果见表1。
表1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x±s)
3讨论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在体内分解为二异丙胺和二氯醋酸,前者在ATP活化作用下生成甲硫氨酸,后者代谢为甘氨酸,在甘氨酸裂解酶的作用下生成甲基四氢叶酸,同时供能。二者均可提供甲基,促进胆碱合成,胆碱与肝脂肪作用,生成卵磷脂,促进肝脂肪分解。卵磷脂、肝脂肪、胆固醇与载脂蛋白结合成脂蛋白,脂蛋白易溶于血浆,从而将脂肪由肝内转运到肝外,以减少肝内脂肪聚集。本品尚能降低动脉中的甘油及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减少肝脏对甘油的吸收,同时刺激甘油三酯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入血,从而有效抑制肝脏甘油三酯的合成。
本品可改善肝细胞的能量代谢。通过促进膜磷脂的序贯甲基化,增强肝细胞膜的流动性,提高作为胆汁分泌和流动之主要动力的Na+-K+-ATP酶的活性,促进受损肝细胞的功能修复,提高组织细胞呼吸功能及氧利用率,提高脂肪酸的代谢活性,加速脂肪酸的氧化,为肝脏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
本研究中,采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且无明显毒副作用,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