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运动员机能监控研究

网球运动员机能监控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本文运用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等学科知识,选用符合网球项目特点的监控指标,包括生理生化监控指标、运动训练学监控指标,旨在讨论网球运动员机能监控以及对网球国家集训队运动员冬训期间的身体机能起到监控作用。研究方法:本试验采用跟踪研究,研究对象为参加2009年江门冬训的国家网球队运动员18人(男6人、女12人)。在冬训过程中运动训练学监控训练情况,同时测试某些生理生化指标:血清睾酮(T)、皮质醇(C)、血红蛋白(Hb)、血尿素(BU)、白细胞、血清肌酸激酶(CK)、心率(HR)。生化指标测试在第1周、第4周、第5周及第8周,共测试4次,测试时间均在清晨。生理指标测试按情况进行不定期测试。研究结果:(1)血清睾酮平均值整体水平变化不大。张×最低值为35.3ng/dl;徐××最低值为36ng/dl;李×最低值为450ng/dl;马××最低值为476ng/dl。(2)血清睾酮与皮质醇的比值的平均值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个别运动员韩××、徐××、陈×的第二次测试值下降的比较多。(3)男队员血红蛋白平均值第1次最低,其值为147.8g/L;女队员血红蛋白平均值第3次最低,其值为131.5g/L。(4)血尿素平均值整体波动明显,血尿素平均值最高为6.78mmol/L、最低为3.85mmol/L。张×第1次测试的血尿素值为8.45mmol/L,超过正常值水平。(5)白细胞平均值变化幅度不大,都处于正常值范围内。(6)血清肌酸激酶平均值的最低值为157U/L,最高值为533.4U/L。第1次和第3次血清肌酸激酶平均值偏高且在300U/L以上。每个队员测试值变化趋势基本是一致的,但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研究结论:通观国家集训队整体生化监测结果可以知道运动员基本没有产生疲劳堆积的现象,训练负荷较合理。第1、3次的测试指标偏离正常值相对较大,即运动员的训练量、训练强度均较大,但在随后的第2、4次测试数据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并在正常值范围之内,这归因于一方面训练后的疲劳恢复手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教练员对训练负荷进行了及时的调节,我们通过运动训练学监控的周训练监控统计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出这一点。以第七周训练监控为例:本周为冬训中后期,是由前几周的较大负荷的课训练向中小负荷训练的调整周,整个周负荷安排较小。训练后的生化测试数据值(第4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从而验证,本研究采用生化指标对运动员训练负荷监控是行之有效的。从监测到的个人生化指标分析得知,有个别运动员指标不理想。需注意训练后肌肉疲劳和全身疲劳的恢复以及免疫机能的保持。从监测到的生理指标-心率数据可以及时监测到训练强度。最后,为了验证训练效果,我们通过对身体素质在训练前、后测试成绩的比较,可以看出经过2个月左右的训练,运动员的机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和运动训练相关的上述指标的测试、监控是行之有效的,对网球运动员的机能监控起到了好的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网球生理生化监控指标
  • 2.1.1 内分泌系统的机能评定--血清睾酮(T)、血清睾酮与皮质醇比值(T/C)
  • 2.1.2 氧转运系统及贫血—血红蛋白(Hb)
  • 2.1.3 物质能量代谢系统指标—血尿素(BU)
  • 2.1.4 免疫系统指标—白细胞(WBC)
  • 2.1.5 骨骼肌系统与组织损伤评定—血清肌酸激酶(CK)
  • 2.1.6 心血管系统的机能评定—心率(HR)
  • 2.2 网球运动训练学监控指标
  • 2.2.1 统计指标
  • 2.2.2 评价指标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实验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网球生理生化监控指标结果与分析
  • 4.1.1 血清睾酮(T)
  • 4.1.2 血清睾酮与皮质醇比值(T/C)
  • 4.1.3 血红蛋白(HB)
  • 4.1.4 血尿素(BU)
  • 4.1.5 白细胞(WBC)
  • 4.1.6 血清肌酸激酶(CK)
  • 4.1.7 心率(HR)
  • 4.2 网球运动训练学监控指标结果与分析
  • 4.2.1 课训练监控
  • 4.2.2 周训练监控
  • 4.2.3 运动员体能测试成绩的比较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运动训练学的研究热点与展望[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33)
    • [2].中国运动训练学转型过程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8(03)
    • [3].运动训练教学中的课程编制与革新——评《运动训练学》[J]. 中国教育学刊 2017(02)
    • [4].体育运动训练学的发展与创新探索[J]. 科技资讯 2017(16)
    • [5].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理论教学与研究——评《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J]. 新闻与写作 2016(06)
    • [6].对“运动训练学”研究范式的反思[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7].体育院校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5(02)
    • [8].浅析体育运动训练学的发展与创新探索[J]. 当代体育科技 2015(22)
    • [9].体育运动训练学的发展与创新探索[J]. 拳击与格斗 2020(04)
    • [10].探析体育运动训练学的发展与创新[J]. 体育风尚 2019(09)
    • [11].探析体育运动训练学的发展与创新[J]. 体育风尚 2018(05)
    • [12].体育运动训练学的理论应用与发展[J]. 饮食科学 2018(08)
    • [13].运动训练学研究热点与展望竞技体操科学化训练的思考[J]. 同行 2016(08)
    • [14].浅析体育运动训练学的发展与创新探索[J]. 雪莲 2015(32)
    • [15].运动训练学教材内容体系分析[J]. 读书文摘 2016(12)
    • [16].基于运动训练学教学形式改革研究[J]. 读书文摘 2016(12)
    • [17].体育运动训练学的发展与创新探索[J]. 祖国 2016(21)
    • [18].近代中国运动训练学发展现状与思考[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18)
    • [19].对《运动训练学》00版本一书的结构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3(34)
    • [20].运动训练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对策[J]. 科技资讯 2019(22)
    • [21].运动训练学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11)
    • [22].如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运动训练实践问题的能力——评《运动训练学》[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02)
    • [23].如何科学的提升运动训练学科的教学质量[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16)
    • [24].运动训练理念的形成和内涵探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08)
    • [25].逆思维格斗训练与《运动训练学》(七)[J]. 搏击 2009(05)
    • [26].运动训练学研究进展:理论热点与综合向度——田麦久教授学术访谈录[J]. 体育与科学 2013(05)
    • [27].对运动训练学学科体系的认识[J]. 搏击(武术科学) 2012(03)
    • [28].关于中国运动训练学体系层次性的探讨[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2(02)
    • [29].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新发展[J]. 才智 2011(02)
    • [30].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举重、摔跤、柔道专业委员会授牌仪式在我院举行[J]. 安徽体育科技 2011(04)

    标签:;  ;  ;  ;  

    网球运动员机能监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