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梯姆·奥布莱恩《林中之湖》的互文性

论梯姆·奥布莱恩《林中之湖》的互文性

论文摘要

越南战争文学是20世纪下半期美国文学中的一种新型文学类型。美国越战作家不仅描写越南战争本身,描写战前、战中的美国社会现实,而且还再现越战给美国社会各层面带来的深刻影响。梯姆·奥布莱恩是被公认的美国最优秀的越战小说家,已创作完成八部优秀的越战作品,主要运用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描写战争本身和战争经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的评论文章主要集中在其代表作《追寻卡希亚托》、《他们携带的东西》和《林中之湖》,它们的艺术特色,特别是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成为学者们研究和学习的焦点。《林中之湖》出版于1994年,目前为数不多的评论文章讨论的依然是小说的艺术特色,鲜有从文本间的互文关系来研究小说的主题内容。本文试图从互文性视角来诠释奥布莱恩的《林中之湖》,并揭示小说深刻的主题意义。“互文性”的理论基础是“任何作品的文本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那样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在《林中之湖》中处处可见互文文本,奥布莱恩多处引用历史事实、其他著名作家的小说、军事法庭的证词、采访和新闻报道来揭示美莱村屠杀案的残酷以及战争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创伤。本论文运用互文性理论,分别从小说与历史事实、大众传媒和军事法庭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挖掘作品丰富的创作主题。论文分五章。第一章简介梯姆·奥布莱恩和他的《林中之湖》,说明研究意义和涉及的理论,并简要介绍本论文布局。第二章分两节,第一节按时间顺序讲述越战历史的真实;第二节按小说文本顺序讲述小说的真实,从而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第三章也分两节,第一节描述对真实士兵和小说士兵的采访;第二节展示真实和小说两方面的新闻和报道,从而比较媒体真实和历史真实的不同。第四章从军事法庭的证词和调查取证,进一步揭示历史真实是无法更改的事实。第五章总结全文要义并揭示《林中之湖》所要表达的主题:作者通过援引大量其他文体和证词,强有力地证明越战中美莱大屠杀是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从而阐明越战的残酷性和历史事实的无法更改性。论文最后提出进一步研究小说的可能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Tim O'Brien and His Works
  • 1.2 Literature Review
  • Chapter Two Intertextuality Between History and Novel
  • 2.1 History:Happening-Truth
  • 2.1.1 The My Lai Massacre
  • 2.1.2 Nixon:in and out of the Vietnam War
  • 2.1.3 Aftermath of the My Lai Massacre
  • 2.2 Novel: Story-Truth
  • 2.2.1 John Wade:Loser of Election
  • 2.2.2 Representations of the My Lai Massacre
  • 2.2.3 PTSD
  • Chapter Three Intertextuality Between Mass Media and Novel
  • 3.1 Interviews in Reality and Novel
  • 3.1.1 Interviewing Soldiers in Reality
  • 3.1.2 Interviewing Soldiers in Fiction
  • 3.2 Newspapers and Reports in Reality and Novel
  • 3.2.1 News in Reality
  • 3.2.2 News in Novel
  • Chapter Four Intertextuality Between Court and Novel
  • 4.1 Testimony
  • 4.1.1 Real Testimony
  • 4.1.2 Fictitious Testimony
  • 4.2 Investigation
  • 4.2.1 Source of Order
  • 4.2.2 Objects of the Massacre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Summary
  • 5.2 Further Research
  • Acknowledgements
  • Bibliography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战争创伤及其艺术再现问题——论奥布莱恩的小说《他们背负着的东西》[J]. 文化研究 2013(03)
    • [2].越战创伤——《他们携带的物品》主题探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3)
    • [3].进步与焦虑:曼特尔《巨人奥布莱恩》中的异化书写[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4].漫漫谈[J]. 新民周刊 2020(21)
    • [5].永远的小皇帝[J]. 体育世界(扣篮) 2010(10)
    • [6].浅议蒂姆·奥布莱恩作品中的两性关系[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11)
    • [7].历史创伤——论梯姆·奥布莱恩《林中之湖》的互文性[J]. 海外英语 2012(24)
    • [8].众星捧月,奥布莱恩杯[J]. 体育健康知识画刊 2009(10)
    • [9].战争中的英雄幻象——奥布莱恩越战小说的后殖民解读[J]. 作家 2015(06)
    • [10].为设计师服务的设计师 托马斯·奥布莱恩[J]. 美好生活(美兹) 2011(06)
    • [11].人物叙述中的多重讲述目的——重读梯姆·奥布莱恩的《恋爱中的汤姆卡特》[J]. 外国语文 2012(02)
    • [12].真人SHOW[J]. 当代体育 2010(08)
    • [13].魔幻漂流——奥布莱恩金杯的环球之旅[J]. 当代体育(扣篮) 2014(20)
    • [14].凸显生命的力量——澳大利亚克里斯·奥布莱恩生命之家建筑特色[J].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6(03)
    • [15].梯姆·奥布莱恩的创伤艺术——《林中之湖》的嵌套叙述和框架叙述评析[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01)
    • [16].异想天开NBA[J]. 当代体育(扣篮) 2015(06)
    • [17].被驱逐的女性——《他们携带的物品》中女性解读[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01)
    • [18].特朗普政府第四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罗伯特·奥布莱恩[J]. 世界知识 2019(21)
    • [19].肖恩·奥布莱恩新作[J]. 上海文学 2018(02)
    • [20].叙述的惶惑? 战争的惶惑!——论蒂姆·奥布莱恩的《追寻卡西艾托》[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06)
    • [21].最高荣誉[J]. NBA特刊 2014(06)
    • [22].最高荣誉[J]. NBA特刊 2019(03)
    • [23].听,这一支破碎之歌——读《圣徒与罪人》[J]. 书城 2014(03)
    • [24].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战争文本——评梯姆·奥布莱恩的越战小说[J]. 外国文学研究 2010(02)
    • [25].走出创伤——《士兵的重负》中的写作疗法[J]. 鸡西大学学报 2015(02)
    • [26].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越战小说《他们携带的东西》之战争反思[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 [27].3D打印水下喷气式背包将面世[J]. 游泳 2019(01)
    • [28].拓展阅读——金杯是怎样制成的[J]. 当代体育(扣篮) 2014(20)
    • [29].团购未来[J]. 体育世界(扣篮) 2011(05)
    • [30].中国还将创造经济增长奇迹——专访China Monitor,Inc.(CMI)公司共同创始人约瑟夫·凯茨布蒂斯和丹尼斯·奥布莱恩[J]. 财经界 2012(23)

    标签:;  ;  ;  ;  

    论梯姆·奥布莱恩《林中之湖》的互文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