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批评的实践 ——詹姆逊批评理论研究

文化批评的实践 ——詹姆逊批评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的基本内容是,以理解詹姆逊批评理论思想为基础,对其理论进行学理分析,力图就詹姆逊批评理论与西方知识传统,尤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的关系进行阐述,强调詹姆逊批评理论的知识背景,突出他的理论发展与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这一知识转型谱系的内在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以詹姆逊批评理论为典型个案,对当代西方知识界的发展轨迹进行研究,全面分析当代知识形态中非常重要的“文化批评”的实践轨迹。本论文分为四章,分别涉及詹姆逊批评理论的知识背景、理论关键词梳理、对其理论实践形态的理解,以及理论现实性的具体研究四个方面。在第一章中,通过对詹姆逊批评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中的一些基本命题之关系的分析,揭示了詹姆逊批评理论实践中存在的一种自觉的方法论意识——历史主义及其辩证法传统。詹姆逊批评理论中马克思主义问题性与后结构主义理论工具之间构成了某种特殊的思想关系。同时说明,这种辨证思维的理论自觉已内化为詹姆逊著作的核心意图,在马克思历史主义原则的统摄下,充分展示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知识生产领域的历史性与复杂性。詹姆逊的批评理论实践历程内蕴于阐释批评理论中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性互动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传统历史性的组成部分。其次,本文选择索绪尔语言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和存在主义三种知识类型作为分析詹姆逊批评理论当代知识背景的切入点,以说明当代理论思潮在詹姆逊批评理论中的具体配置。借助这些理论模型,他的社会文化分析研究深入到了以往理论探讨未及的领域,而詹姆逊对各种思想形态的批判性理解和接受也构成了这些思想进入当代文化语境的重要契机。第二章则对詹姆逊批评理论中的三个核心概念,即历史、总体性和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历史”、“总体性”和“意识形态”这三个概念构成了一个总体性的概念丛,在詹姆逊批评理论当中占据着结构性的基础地位。詹姆逊的文学一文化批评,将审美对象作了本质的还原,其方法的特点在于把审美视为一种在更为广阔的历史框架内的功能。通过对这几个概念的探讨,我们看剑詹姆逊通过“辩证批评”、“总体性”概念在卢卡奇的辩证法和阿尔都塞的认识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完成了马克思主义批评传统内部的“桥接”。但是,这并非是詹姆逊工作的全部,毋宁说是其批评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起点的奠基。在澄清了批评的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知识对资本主义及其文化的编码-解码)之后,批评方法成为了一个主要问题。在他的理论实践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机械论试图将生产方式中的历史变化与美学话语的主体性生产联系起来。詹姆逊所有的理论研讨的起点,通常都体现在这种观念上,即把经济生产和文化生产都置于一个总体化的系统内,这是一种马克思式的审视历史的理论视野。第三章主要强调詹姆逊批判理论的实践特征,说明以政治分析为主导的文化研究方向如何进入到文本批评的内容当中去,这是文化批评的非常具体的实践形态。同时,“乌托邦”主题是詹姆逊文化批评的一个核心内容,本文讨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知识背景中的乌托邦问题。对詹姆逊而言,乌托邦思考是进行有意义的社会变革的前提条件。他将文学、文化文本看作乌托邦的空间,看作一个与现实对抗的场所,而阐释活动则是一种乌托邦的投射,是祛魅,是一个寻求真理的过程。第四章讨论了詹姆逊批评理论中的“现实性”问题。与一般意义上的“现实意义”或“现实观照”不同,詹姆逊批评理论表述中的“现实性”是一个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理论概念,这一理论的“现实性”指向的是一种特殊的实践类型,即理论本身的实践。本章首先探讨了在当代语境,尤其是中国语境下对詹姆逊批评理论文本的接受情况,突出詹姆逊批评理论所具有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在理解接受中产生的不同方向,指出在特定语境下存在的对詹姆逊的误读以及詹姆逊批评理论的一些内在矛盾。其次是对詹姆逊批评理论在各种理论谱系中的具体定位,指出詹姆逊批评理论所可能产生的理论现实可能性。而最终落脚在一种具体的意识形态的结构主义方法上,詹姆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继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知识传统中的“现实意识”。结论部分指出了詹姆逊在一种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框架内对后现代的新特征所进行的理论化,以及为后现代的文化和主体经验形式所提供的总体性解释。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1章 詹姆逊批评理论的知识背景
  • 1.1 詹姆逊批评理论的哲学基础
  • 1.2 詹姆逊批评理论的当代知识背景
  • 第2章 詹姆逊批评理论关键概念分析
  • 2.1 三个关键概念的理论背景
  • 2.2 认知测绘范式中的历史
  • 2.3 辩证批评中的“总体性”
  • 2.4 作为社会叙事“显义”的意识形态
  • 第3章 詹姆逊批评理论的实践形态
  • 3.1 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
  • 3.2 乌托邦与文化抵抗
  • 第4章 詹姆逊批评理论的现实性
  • 4.1 当代语境的詹姆逊批评理论
  • 4.2 詹姆逊理论的现实可能
  • 余论 走向后现代主义的批评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文学与历史的“符码转换”——浅析詹姆逊对文本的历史性解读[J]. 青年文学家 2017(11)
    • [2].詹姆逊的乌托邦文学观及其理论意义[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6)
    • [3].詹姆逊主义的历史化[J]. 文艺争鸣 2019(06)
    • [4].詹姆逊文化理论在中国的接受及其问题[J]. 学习与探索 2017(06)
    • [5].詹姆逊“元评论”思想探略[J]. 文艺评论 2016(07)
    • [6].詹姆逊研究:三十年的学术史回顾[J]. 文化研究 2014(04)
    • [7].詹姆逊文化理论在中国的传播[J].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11(02)
    • [8].西方理论在中国的命运——詹姆逊与詹姆逊主义[J]. 文艺理论研究 2018(01)
    • [9].仍在途中的“理论”——浅探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J]. 德州学院学报 2015(01)
    • [10].詹姆逊的民族寓言理论及意义[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01)
    • [11].“理论”仍在路上——浅探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02)
    • [12].论詹姆逊乌托邦理论的可实现性[J]. 青年与社会 2020(16)
    • [13].测绘立体的詹姆逊[J]. 云梦学刊 2013(06)
    • [14].论詹姆逊的艺术形式观[J].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11(02)
    • [15].论詹姆逊辩证批评标准的乌托邦[J]. 东南学术 2009(02)
    • [16].永无终点的理论追寻——关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后现代理论的思考[J]. 克拉玛依学刊 2015(02)
    • [17].“情感的消逝”与詹姆逊的“情动”观[J]. 中国图书评论 2018(05)
    • [18].集体性及其缺席的形式——解析詹姆逊《可见的签名》中的论题与方法[J]. 文化艺术研究 2011(04)
    • [19].论詹姆逊的认知图绘理论——兼论詹姆逊的社会主义政治观[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5)
    • [20].语言与意识形态:詹姆逊文本阐释学的问题意识探析[J]. 当代外国文学 2019(02)
    • [21].詹姆逊视野中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特征[J].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4(02)
    • [22].政治无意识的历史意蕴——詹姆逊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解释学重构[J]. 学术交流 2013(06)
    • [23].世界性知识分子和地域性知识分子:詹姆逊的双重身份[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 [24].《通向一种文化政治诗学——詹姆逊文艺阐释理论与实践研究》[J]. 外国文学 2008(06)
    • [25].论詹姆逊的后现代空间逻辑[J]. 文教资料 2012(17)
    • [26].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思想探析[J]. 宁夏党校学报 2014(02)
    • [27].詹姆逊与当代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辨析[J]. 学理论 2013(05)
    • [28].詹姆逊荣获霍尔堡大奖[J]. 外国文学 2008(06)
    • [29].问题性、方法论与理论创新——詹姆逊文化阐释学的启示[J]. 百家评论 2013(05)
    • [30].走出“语言的牢笼”——论詹姆逊对俄国形式主义的批判[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标签:;  ;  ;  ;  ;  

    文化批评的实践 ——詹姆逊批评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