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从法教义学理论的视角研究1978-2007年30年间当代中国大陆侵权行为法学的发展状况。正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第一章组成,概述30年间当代侵权行为法学在法教义学上的发展变化;第二部分由第二—五章组成,分别以个案为基础阐述了当代侵权行为法学发展中的四种现象:普法性论述、语词之争、偏重价值判断和法学移植。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概括性地描述30年间当代侵权行为法学在法教义学上的发展变化。本文将这30年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6)——侵权行为法体系的蕴酿阶段,法学的主要工作是为建立中国的侵权行为法体系而努力,其学术成果的主要表现为教科书;第二阶段(1987-1999)——侵权行为法体系的充实阶段,法学的主要工作是面对现实中涌现的问题寻求制度上的解决之道,使侵权行为法的体系不断充实;第三阶段(2000-2007)——侵权行为法体系的更新阶段,在此阶段,诸如一般条款、物上请求权与侵权救济请求权的关系、违法性与过失的关系等侵权行为法的基础问题重新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学者们的目标更多地指向了如何设计未来《民法典》中侵权行为法的基本框架。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从“义务帮工人自身受伤应如何处理”个案出发,试图揭示当代中国侵权行为法学中普法性论述的特征及原因。当可借鉴的域外资源较少,而涉及的又是非热点事项时,学者们的论述容易表现为普法性论述,对法律的变革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从有关公平责任的争论入手,探讨当代侵权行为法学中“语词之争”的表现及其原因。当在某一主题上缺少可借鉴的域外资源,而司法实践的经验又不能得到很好的总结时,学者之间的争论往往呈现为“语词之争”的局面,这样的争论对实务和学术两方面的价值都较小。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从有关共同侵权的争论入手,探讨当代侵权行为法学中体系逻辑与价值判断的关系问题。当法学论述偏向于价值判断而忽略对体系逻辑问题的考虑时,法教义学上的共识难以达成,法教义学对司法实践的推动作用也难以发挥。第五章的主要内容是从法益学说的发展史出发,探讨当代侵权行为法学中移植的特点及其功能。法学移植所具有的弹性的特点使其可以发挥将立法者或司法实践中的价值判断融入到一个合适的分析框架中的功能。在结语部分,本文将1978-2007年当代中国大陆侵权行为法学的发展归结为法学发展的初级阶段,并在和美国侵权行为法学的发展作比较后,提出了这样的希望:法教义学的发展应注重对司法实践的归纳与说明,而不仅仅是指导。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导论第一节 研究的动机与目的第二节 研究的范围、材料与方法一、以法教义学理论为指导,展开有自主问题的文献综述二、以期刊话语为主要材料,研究当代侵权行为法学之特征三、点面结合,依托类型化的个案研究方法四、结合知识社会学和比较的方法,丰富个案研究之意义第三节 相关研究之述评第四节 本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模式第一章 侵权行为法体系的蕴酿、充实和更新——30 年侵权行为法学综述第一节 分期问题一、引言二、三种范式?三、法学发展阶段与立法四、当代侵权行为法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二节 1978-1986:侵权行为法体系的蕴酿阶段一、引言二、教科书与侵权行为法体系之构建三、理论特征第三节 1987-1999:侵权行为法体系的充实阶段一、引言二、两类理论争论:归责原则与构成要件三、三类实践问题:精神损害赔偿、产品责任与医疗事故四、理论特征第四节 2000-2007:与侵权行为法体系的更新相关一、引言二、与体系更新相关之研究三、理论特征第二章 “普法性论述”及其克服——从有关“义务帮工人自身受伤应如何处理?”的学说史说起第一节 问题之提出一、概念界定二、问题与视角第二节 2004 年之前司法实践与期刊文献之总结一、名副其实的新规则——以司法案例数据库为基础的调查二、期刊话语与司法实践的一致性——以中国知网为基础的调查第三节 普法性论述的特征和成因一、2004 年之后相关期刊文献的分析二、普法性论述的特征三、普法性论述的成因第四节 结论第三章 从“语词之争”到“适用之争”――从有关公平责任原则争论之学说史说起第一节 问题之提出一、概念界定二、研究视角第二节 争论及其样式一、文献检索结果二、争论样式及其时间分布三、争论样式考察之总结与扩展第三节 样式分布之意味一、“语词之争”之成因及利弊二、“适用之争”的主体及影响第四节 结论附录 有关公平责任适用之现实案型第四章 从价值判断到体系考量——从有关共同侵权的学说史说起第一节 问题之提出一、制定法之沉默与学说发展二、司法解释与学说之距离三、研究视角第二节 有关(狭义)共同侵权学说发展一、2004 年之前的学说发展二、2004 年之后的学说发展第三节 有关(狭义)共同侵权学说发展的分析检讨一、2004 年之前有关(狭义)共同侵权学说发展的分析检讨二、2004 年之后有关(狭义)共同侵权学说发展的分析检讨三、对学说与司法解释距离的解释第四节 结论附录 有关狭义共同侵权研究文献之目录第五章 弹性的法学移植——从有关法益的学说史说起第一节 问题之提出一、概念界定二、研究之视角第二节 “法益”概念之继受一、《民法通则》第106 条第2 款规定及相关之学说二、死者名誉之保护与“法益说”第三节 意义漂移——“法益”概念之发展一、“法益”概念与意义漂移二、司法解释的继受第四节 法学移植的弹性一、法学移植的弹性二、弹性移植与形式理性第五节 结论结语第一节 法学发展的初级阶段一、法学发展中的“进步性”二、所谓“初级阶段”第二节 一点比较和希望一、和美国侵权行为法学发展的比较二、一点希望参考文献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当代中国侵权行为法学论文; 法教义学理论论文; 普法性论述论文; 语词之争论文; 体系逻辑论文; 价值判断论文; 法学移植论文; 初级阶段论文;
当代侵权行为法学之发展 ——以法教义学理论为视角的观察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