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对北仑河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为期1年多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集群鸟类的组成类型和成分、集群鸟类的取食行为与种间竞争、集群鸟类的社会角色、集群鸟类的争斗行为以及集群鸟类对捕食者的反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次研究中共记录到鸟类8目33科115种,其中留鸟57种,夏候鸟11种,冬候鸟45种,旅鸟2种。另外,在该区全年所记录到的115种鸟中,林鸟共有57种,水鸟共有58种,二者比例相当。2、单独个体活动的水鸟和林鸟,其种类所占各自群落的比例都较低,均为16.7%,且它们从不加入到混合群当中。水鸟中的矶鹬、黄斑苇鳽、绿鹭以及林鸟中的斑文鸟、理氏鹨、树鹨、火斑鸠、珠颈斑鸠也不出现在混合群里,它们的集群行为只有单独个体和单种集群。在同种集群里,大多数鸟类比例最高的个体数都是2只。在湿地活动的冬候鸟的混合集群倾向性是最强的,且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林鸟的混合集群行为不存在着季节差异。有关混合群物种数与个体数之间的相关关系,除了冬季的水鸟混合群外,二者都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3、在冬季期间,混合群里鸟类的取食生态位宽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展。生活在同一混合群的竞争种间,允许其间生态位有一定的重叠,它们采取不同的取食策略来减缓生态要求相同方面所引起的激烈竞争。4、在水鸟混合群里,秋季期间的“核心种”小白鹭的核心地位,到冬季期间,由冬候鸟黑腹滨鹬所取代。常见的鹬类在混合群里属于“跟随种”,白鹡鸰、黄鹡鸰以及红嘴鸥则属于典型的“加入种”。在林鸟混合群里,核心种不存在季节的变动,大山雀和黄眉柳莺则属于“跟随种”,而“加入种”的种类较多,没有固定的种类。核心物种的作用在于能维持整个混合群的凝聚性以及持久性。5、混合群里的争斗行为分为种间争斗与种内争斗两种,其中各自包括取代争斗、追逐争斗。种间争斗的次数要小于种内争斗次数,更多的冲突是发生在种内里。在种间争斗当中,更多的是取代与被取代的争斗冲突;在种内争斗中,追逐争斗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取代争斗的比例。在水鸟混合群里,冬季期间的争斗行为要比秋季期间多。而林鸟混合群正好相反。6、由于报警鸣叫机制以及“混淆效应”的存在,集群里的鸟类比起单独个体的鸟类来说,能更有效避免捕食者的攻击。水鸟混合群对不同类型的人为干扰(行走、奔跑)会做出的不同反应(奔跑、惊飞),但对一人与两人的干扰,鸟类的反应没有明显的差异。奔跑类型的人为干扰最能引起它们的警戒性。7、对该地区集群鸟类面临的威胁进行分析后认为,目前威胁水鸟生存的因素主要为偷猎、赶海、毁林养虾、保护管理工作薄弱。建议加强对当地群众的自然保护教育和对湿地的管理力度,从而提高群众的保护意识,有效的保护湿地环境并制止不法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