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石油类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积累数量日益增多,对人体健康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全都构成了很大的潜在威胁。生物修复法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正逐渐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石油污染修复技术。生物修复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共代谢作用将原油转化为毒性较小的化合物,而堆肥过程中的微生物具有很高的活性,所以采用堆肥技术降解石油污染物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堆肥原料牛粪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石油(0、1%、5%和10%)进行不同温度下(20℃和50℃)的堆肥是本文的特点。通过定期取样测定污染物浓度和生物指标,一方面可以研究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共代谢作用在不同温度下对总石油烃的降解效果,包括饱和烃、芳香烃、极性物和多环芳烃等的含量变化;另一方面通过菌落数、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情况,可以比较不同原油浓度对微生物的毒性大小,筛选出降解效果优秀的石油降解菌。主要研究结果有:(1)研究了总石油烃萃取方法的各种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总石油烃超声.索氏萃取重量法的最佳条件为:超声功率60 W,超声10 min,样品:萃取剂=1:25,萃取6 h;(2)堆肥过程中,除了10%浓度石油堆肥处理外,其它处理的pH值在堆肥后都有所降低;初期堆料的碳氮比在25~35之间,且随堆肥时间逐步降低,末期都在20以下,说明堆肥基本达到腐熟;(3)总石油烃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最高降解率是1%石油浓度堆肥处理的(42.21±1.60)%;饱和烃含量下降,而芳香烃和极性物却是先增大后减小,三环、四环和五环多环芳烃的含量都有所降低;(4)酶活性方面,由于随温度升高微生物数量减少,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都是开始前7天下降,之后开始上升;但由于石油烃的刺激作用,脱氢酶活性的表现却是先升高再降低,而这三种酶都会促进石油烃的降解;(5)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表明50℃堆肥后微生物多样性会增大,即堆肥有助于微生物群落的稳定,而原油的生物毒性对菌群具有选择作用,更多地表现出对微生物多样性的抑制;(6)通过反复分离纯化得到六株不同形态的优势菌,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六株降解菌都显著地降低了土壤中的总石油烃含量,降解率最高为菌M4(64.18±4.88)%,最低是菌M3(26.33±2.15)%,可用于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7)大港油田现场修复工作表明,细菌-真菌联合菌剂与植物搭配对石油污染土壤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5个月的最高石油去除率达到(75.7±4.16)%,PAHs的总量也有明显下降,最高去除率为82.75%。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合理调控堆肥因子,利用堆肥中微生物的共代谢作用可以达到降解石油的目的,而且效果显著。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石油污染的现状及危害1.1.1 石油污染的现状1.1.2 石油污染的危害第二节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1.2.1 微生物修复技术1.2.2 石油烃的生物降解作用第三节 生物有机质堆肥研究进展1.3.1 传统堆肥技术研究1.3.2 堆肥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1.3.3 堆肥的影响因素1.3.4 堆肥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第四节 PCR-DGGE技术在微生物多样性的应用1.4.1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1.4.2 分子生物学在石油污染生态修复中的发展前景第五节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1.5.1 研究的出发点1.5.2 研究内容1.5.3 创新点第二章 实验材料、器具及方法第一节 实验材料2.1.1 堆肥底物2.1.2 实验用土2.1.3 实验用原油2.1.4 实验药品第二节 实验器具第三节 实验方法2.3.1 牛粪堆肥实验设计2.3.2 堆肥基本理化性质(温度、pH值、C/N比和含水率)的测定2.3.3 TPH萃取方法的探索—超声-索氏萃取法2.3.4 TPH组分(饱和烃、芳香烃和极性物)的测定2.3.5 PAHs的测定(GC/MS法)2.3.6 三种酶活性测定2.3.7 PCR-DGGE图谱分析2.3.8 平板菌落计数法2.3.9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保存2.3.10 优势菌的生长曲线2.3.11 革兰氏染色2.3.12 菌株TPH降解率的测定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一节 超声-索氏萃取重量法的结果分析3.1.1 超声萃取法影响因素分析3.1.2 超声-索氏萃取法影响因素分析3.1.3 三种方法提取效果的验证及结果分析第二节 温度、pH和C/N比的变化分析3.2.1 温度变化分析3.2.2 pH值变化分析3.2.3 C/N比变化分析第三节 TPH、三种组分(SH,AH和PF)和PAHs含量的变化分析3.3.1 TPH降解率分析3.3.2 三种组分(SH,AH和PF)含量变化分析3.3.3 PAHs含量变化分析第四节 酶活性变化分析3.4.1 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分析3.4.2 脱氢酶活性变化分析3.4.3 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分析第五节 PCR-DGGE图谱分析3.5.1 电泳图谱直观分析3.5.2 系统发生树分析3.5.3 香浓-威纳多样性指数、丰度和均匀度指数结果分析第六节 石油降解菌的性质研究3.6.1 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分析3.6.2 优势菌筛选结果及分析3.6.3 优势菌的生长曲线3.6.4 土壤TPH的降解实验结果分析第四章 大港油田现场修复工作第一节 大港油田现场修复地点第二节 植物生长情况第三节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测定结果分析第四节 TPH测定结果分析第五节 PAHs测定结果分析第六节 土壤盐度和细菌数量测定结果第七节 DGGE测定结果分析第八节 香浓-威纳多样性指数、丰度和均匀度指数结果分析4.8.1 香浓-威纳多样性指数(H)结果分析4.8.2 丰度(S)结果分析H)结果分析'>4.8.3 均匀度(EH)结果分析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一节 结论5.1.1 超声-索氏萃取法最优化条件5.1.2 pH和C/N比的变化5.1.3 牛粪堆肥对TPH、三种组分和PAHs的降解效果5.1.4 堆肥中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5.1.5 石油降解菌的降解效果5.1.6 大港油田现场修复效果第二节 展望参考文献致谢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总石油烃论文; 堆肥论文;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论文; 酶活性论文; 石油降解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