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从哲学的视角来探讨国家形象建设问题。全文以国家形象概念的哲学审视为切入点,对当代中国国家形象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从全局性思维对国家形象的科学定位、重塑原则和路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提炼,旨在能为当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建设,以及未来战略提供一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本文包括绪言共有七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绪言首先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并对相关研究成果现状进行了清理、总结和反思;此外,还介绍了本文所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学术目标、最后是对本文的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进行了一一概述。第一章:国家形象的概念界说。本章主要尝试超越具体社会科学,从哲学层面对国家形象概念的实质内涵进行学理性审视。本章分为三小节。第一节,从“形象”、“国家”和“国家形象”的概念和内涵入手,对现行相关著作和文献资料中关于“国家形象”的主要定义进行分析和梳理,然后从哲学认识论角度对国家形象概念进行新的界定。第二节,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和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对国家形象的基础要素、基本特征、主要类型进行一一分析和总结。第三节,超越具体社会科学,从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历史唯物论相统一的高度对国家形象的实质内涵进行根本性的哲学审视。第二章:国家形象思想的历史梳理。本章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在批判吸收中国传统智慧和西方学术资源上,展开对“中西马”国家形象思想的历史梳理。本章分为三小节。第一节,通过考察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各个王朝政权,梳理有关中国哲学史上的国家形象思想资源。第二节,从古希腊时期、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德国古典哲学时期三个阶段展开对西方哲学史上国家形象思想的梳理。第三节,主要总结、归纳和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者的国家形象理论。通过以上历史考察,旨在为分析当代中国国家形象问题提供理论资源,为解决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建设问题拓宽理论视野,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主张。第三章:国家形象建设的必要性。本章主要是沿着逻辑、历史和现实这三条主线,梳理时间和空间的坐标,由此来看国家形象建设发展演变的必然性。本章分为三小节。第一节,分别从对权力政治理论的反思、对国内社会秩序和国际实力竞争的反思、对国家自我形象与外部他者形象之间差异性的反思来凸显国家形象构建的逻辑必然性。第二节,分别从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以及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三个时期来对国家形象建设的必然性做一历史考察。第三节,分别从全球化、信息化、民主化三个主要现实元素来分析国家形象建设的现实必要性。第四章:当代中国国家形象的现实反思。本章主要是把审视的目光从概念、思想、理论分析转移至当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发展现状上来。本章分为三小节。第一节,照时间顺序,概括了建国60年来中国4个历史时期在国家形象建设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第二节,从国内国际形势、国内外形象差异等多方面对当代中国国家形象所面临的新挑战和存在的问题作理性地分析和判断。第三节,从国家形象构成的三个环节——形象客体、认识主体、信息媒介出发来剖析导致国家形象现状的原因,以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第五章:当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发展战略。本章主要从国家形象塑造的原则、国家形象塑造的基础和国家形象塑造的提升三个方面来分析和构建国家形象的发展战略。本章分三小节。第一节,从哲学层面提炼出了“真实性、选择性与艺术性相统一”、“个性与共性相统一”、“渐进性与跨越性相统一”的三个基本的国家形象塑造原则,以其为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的构建提供建设性的方法论指导。第二节,从经济实力与国家形象、国家形象塑造、国家形象战略等三个方面的依存关系论述了经济实力之于国家形象的基础作用。第三节,从文化与国家形象、国家形象塑造、国家形象战略等三个方面的紧密关系阐发了实施国家文化战略是国家形象战略提升的重要手段。第六章:当代中国国家形象的路径选择。本章主要从国家形象的如何定位、国家形象如何传播、国家形象如何修复三个方面对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路径选择进行阐述。本章分为三小节。第一节,根据形象是否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以及形象是否与时代的价值标准相符合这两条定位原则,对国内形象、国际形象做了一个合理的定位。第二节,分别从更新传播理念和整合传播手段两个方面来对国家形象传播进行分析。第三节,分别从增强危机信息的透明度、提升国家应急管理能力和强化国家危机公关职能三个方面来阐述国家形象的修复。结束语部分对论文的思想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反省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国家形象建设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总之,从哲学视角研究国家形象建设,不仅能够为国家形象建设增添新的研究视角,也将为目前中国国家形象建设提供建设性的方法论指导。本文作为国家形象建设研究的初步尝试,力图在多方面有所拓展,以便为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探索提供有益的借鉴。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际话语权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J]. 文化与传播 2019(05)
- [2].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塑造——以《远方的家·一带一路》为例[J]. 视听 2020(01)
- [3].文化价值观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4].“一带一路”话语构建与国家形象塑造[J]. 中国报业 2020(04)
- [5].新中国70年国家形象塑造的历史跃迁、关键突破与路向优化[J]. 学术探索 2020(03)
- [6].抗击疫情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J]. 公共外交季刊 2020(01)
- [7].新发展理念与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J]. 新乡学院学报 2020(01)
- [8].“一带一路”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塑造[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9].新中国成立前后国家形象塑造初探[J]. 世纪桥 2019(01)
- [10].“一带一路”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塑造[J]. 喀什大学学报 2018(04)
- [11].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基本特征与价值[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9(09)
- [12].取势、明道、优术:新中国70年国家形象塑造的基本经验[J]. 理论导刊 2019(08)
- [13].《国际论坛》编辑部协办“新中国70年国家形象塑造与国际表达”学术研讨会[J]. 国际论坛 2019(05)
- [14].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困境及其应对之策[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 [15].国际政治视野的国家形象塑造策略[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06)
- [16].国家形象塑造中的“中国故事”内容选择[J]. 新闻界 2016(18)
- [17].“艺术设计与国家形象塑造”高端学术论坛[J]. 装饰 2016(01)
- [18].从APEC会议看中国国家形象塑造[J]. 国际公关 2014(06)
- [19].礼仪的重要性[J]. 山海经 2016(12)
- [20].走出去的高铁助力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探究[J]. 明日风尚 2017(16)
- [21].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国家形象塑造[J]. 青年记者 2019(27)
- [22].国家形象塑造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15)
- [23].中美英语报道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异同[J]. 新闻战线 2015(22)
- [24].国家形象塑造中的“中国故事”选择[J]. 青年记者 2016(28)
- [25].海外企业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15(03)
- [26].我国国家形象塑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01)
- [27].2006:国家形象塑造直面文化差异[J]. 公关世界 2014(07)
- [28].国家形象塑造与社会认同[J]. 党政干部学刊 2013(01)
- [29].流行文化元素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价值初探[J]. 新闻世界 2013(05)
- [30].新媒体外交与国家形象塑造[J]. 西部广播电视 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