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亚型的临床资料分析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多囊样改变。但是,PCOS的每一项临床表现几乎都不是其所特有的,PCOS的这种异质性严重阻碍了对其病因、病理及临床诊治的研究进程。本研究按照不同的指标对PCOS进行分组,通过比较PCOS各亚型之间相关指标的差异来全面分析中国汉族PCOS患者各亚型的临床及内分泌代谢特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PCOS的发生、发展规律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06年9月至2008年2月在山东大学山东省立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PCOS患者636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中内分泌激素、胰岛素水平,用生化仪测定血脂与血糖,计算HOMA-IR;根据不同指标分组后比较两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1)在638例PCOS患者中BMI≥25kg/m2者占46.6%;腰围≥80cm者占62.1%;高雄激素血症者占85.7%;空腹胰岛素异常者为6%,空腹血糖异常者为13.9%,HOMA-IR≥1.66者占51.4%;血CHO异常者占21.3%,血TG异常者占20.8%。血LDL异常者占16.6%;高血压者占15%。(2)根据腰围分组,向心性肥胖组年龄高于非向心性肥胖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非向心性肥胖组LH、FSH和PRL水平显著高于向心性肥胖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非向心性肥胖组E2水平高于向心性肥胖组,P=0.05处于临界水平。在OGTT试验中除180分钟血糖外,向心性肥胖组各时点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水平均高于非向心性肥胖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向心性肥胖组的血脂水平以及HOMA-IR显著高于非向心性肥胖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3)根据BMI分组后发现肥胖组年龄高于非肥胖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非肥胖组LH、FSH、E2和PRL水平显著高于肥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OGTT各时点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水平高于非肥胖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肥胖组HOMA-IR显著高于非肥胖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肥胖组血脂水平高于非肥胖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4)根据PCOS患者有无胰岛素抵抗分组比较两组间体重指数、各时点血糖、胰岛素、血脂、内分泌水平,结果发现IR组BMI、腰围和臀围高于非IR组,差异具显著性(P<0.01),但非IR组LH、FSH水平高于IR组,且差异具显著性(P<0.01);IR组血脂水平高于非IR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5)按PCOS患者空腹睾酮水平分为高雄激素血症组和无高雄激素血症组,比较两组间体重指数、各时点血糖、胰岛素、血脂、内分泌水平,结果发现高雄激素血症组LH水平高于非高雄激素血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雄激素血症组与非高雄激素血症组比较,各时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血脂水平亦无显著性差异。(6)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OS患者BMI及腰围与HOMA-IR呈显著正相关;与血T水平没有相关性,与血LH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与血CHO、LDL和TG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1)PCOS患者存在肥胖、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脂代谢异常及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的表现。(2)根据腰围、BMI和HOMA-IR对PCOS患者进行分组表明两组间病情的基本特征和严重程度以及代谢并发症的风险存在差异;但是高雄激素血症组和无高雄激素血症组比较,除LH水平外其余指标均无差异。(3)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与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与脂代谢异常呈正相关。(4)PCOS是一种高度异质的疾病,不同亚型PCOS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第二部分MCF2L2基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与2型糖尿病具有相似的临床及病理生理学特征,二者可能具有共同的发病基础,MCF2L2基因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MCF2L2基因与PCOS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MCF2L2基因在PCO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TaqMan(MGB)探针技术,检测了638例中国汉族PCOS患者和559例与之年龄、种族匹配的对照者全血中MCF2L2基因三个变异位点rs35368790,rs35069869和rs684846的多态性;为避免单一分型方法的误差,随机选取百分之五的研究样本进行直接测序验证TaqMan(MGB)探针技术分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重复率为百分之百。同时测定内分泌激素、生化指标、OGTT,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计算体重指数、腰臀比例及HOMA-IR;并按体重指数、腰围、胰岛素抵抗与否、MCF2L2基因不同位点的基因型分组,分别比较各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1)PCOS患者组和对照组中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在PCOS患者中MCF2L2基因SNP rs35368790,rs35069869和rs684846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15,0.276和0.122,与正常对照人群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相似(0.114,0.296和0.114);(2)MCF2L2基因SNP rs35368790,rs35069869和rs684846在对照组与PCOS组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在校正年龄、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和血压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发现SNP rs35368790的基因型在腰围小于80厘米的对照组与PCOS组中的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83;OR=1.952,95%CI:1.188~3.206)。(3)卡方检验结果显示SNP rs35069869和rs684846多态在PCOS肥胖组与非肥胖组、向心性肥胖组与非向心性肥胖组、IR组与非IR组均无显著性差异,而且各组间等位基因频率亦无显著性差异。SNPrs35368790在PCOS肥胖组与非肥胖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在PCOS向心性肥胖组与非向心性肥胖组基因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G等位基因频率却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1,p=0.03);但是在PCOSIR组与非IR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x2=6.35,p=0.04;x2=5.61,p=0.02)。(4)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MCF2L2基因SNP rs684846 CC基因型PCOS妇女空腹血糖及HOMA-IR高于TC基因型PCOS妇女,差异具有显著性(F=6.28,P=0.002;F=4.66,P=0.009)。SNP rs35368790和rs35069869不同基因型PCOS妇女在临床、内分泌激素及代谢特征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5)经过Haploview 4.0分析,SNP rs35368790,rs35069869和rs684846的连锁不平衡检验值D′<0.5,r2<0.05。结论:MCF2L2基因SNP rs35368790与非向心性肥胖PCOS患者显著相关,很可能为非向心性肥胖型PCOS的标记性位点。在中国汉族人中SNP rs35368790,rs35069869和rs684846不存在连锁不平衡现象。第三部分基于家庭MCF2L2基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基于家庭的TDT实验设计,以患者双亲为内对照,排除了人群混杂的干扰与人群分层的偏倚。旨在进一步阐明MCF2L2基因SNP rs35368790多态性与我国汉族PCOS发病易感性的相关关系。方法:以2007年7月至2009年2月在山东省立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PCOS患者为先证者,采用三口之家(trios)样品,即父亲、母亲与一个PCOS患者所组成的核心家系为研究对象。所有152个三口之家均是来自山东地区的汉族人,患者的父母均系随机婚配,家系之间无血缘关系;绝大部分家系通过先证者联系并通知家系成员到医院检验科完成调查与采样,对于少数有困难或不积极者由专门的家系调查小组上门完成资料的收集工作。对先证者以及先证者的父母抽取血样保存于-80℃冰箱备用。采用TaqMan(MGB)探针技术和直接测序方法对MCF2L2基因的三个变异位点rs35368790,rs35069869和rs684846的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1)PCOS核心家系中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2)MCF2L2基因多态性的家庭传递与分布特征:SNP rs35368790位点父母基因型为纯合的家庭有94个,可供分析的有信息的核心家庭为58个;SNP rs35069869和SNP rs684846位点父母基因型为纯合的家庭分别为49和90个,可供分析的有信息的核心家庭分别为103和62个。(3)传递不平衡检验结果显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SNP rs35368790的多态性是不平衡传递的(x2=7.118,p=0.008),由杂合子父母传递给患病子代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具有显著性,G等位基因在患病子代中的传递过多;但是,我们没能检测到显著的传递不平衡现象在SNPrs35069869(x2=3.645,p=0.056)以及rs684846(x2=1.429,p=0.232)中。(4)连锁不平衡检验结果显示rs35368790,rs35069869和rs684846之间不存在连锁不平衡。结论:基于核心家庭的研究进一步证实:MCF2L2基因与我国汉族人群PCOS患者易感性具有相关关系,但此标记基因多态性在PCOS发病中的具体作用有待深入研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多囊卵巢综合征论文; 体重指数论文; 胰岛素抵抗论文; 高雄激素血症论文; 血脂论文; 基因论文; 单核苷酸多态论文; 核心家庭论文; 传递不平衡检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