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厌氧微生物体系降解活性染料废水的研究

电—厌氧微生物体系降解活性染料废水的研究

论文摘要

利用对活性艳蓝K-GR(C.I. Reactive blue 5,简称K-GR或RB5)有较好降解能力的厌氧污泥,与石墨电极联合建立电-厌氧微生物体系。通过间歇实验,在35±1℃条件下,考察了电-厌氧微生物体系降解K-GR、KD-8B(C.I. Reactive Red 20,简称KD-8B或RR20)及混合染料废水的效果及相关反应动力学,并在最适条件下研究了电-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对K-GR、KD-8B、两种染料的混合废水及实际染料废水的脱色性能;通过UV-vis、FT-IR和GC-MS等手段,初步探讨了电-厌氧微生物体系降解染料的机理。(1)电-厌氧微生物体系处理100 mg/L的K-GR脱色的适宜条件为:pH为8.0,电流强度为30 mA,污泥浓度为3 gVSS/L,连续通电;在此条件下,可以获得90%以上的脱色率。(2)与单独电和单独厌氧微生物体系相比,电-厌氧微生物体系中K-GR和KD-8B脱色率都得到显著提高;在相同的进水和运行条件下,该体系可以提高15%以上的脱色率。(3)3种处理体系中,K-GR和KD-8B的脱色过程都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最适宜条件下,电-厌氧微生物体系处理K-GR和KD-8B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1分别为23.9×10-2h-1和32.7×10-2h-1,处理混合染料废水时,K-GR和KD-8B的k1分别为17.7×10-2h-1和4.16×10-2h-1。(4)连续运行过程中,当染料K-GR浓度为100 mg/L,反应器内通电的电流强度为30 mA,连续通电10 h,停止14 h后,电-厌氧微生物体系可以明显提高K-GR,KD-8B及其混合废水的COD和色度去除率;其中与原UASB反应器相比,对色度的去除率可提高10%以上。(5)由UV-vis、FI-IR和GC-MS分析推测,经电-厌氧微生物协同降解,KD-8B主要通过偶氮键的断裂、K-GR主要通过蒽醌共轭结构的破坏实现脱色,降解产物可能包括含苯环或环状不饱和结构的中间产物,也可能会发生开环反应,生成不饱和烃或饱和烃类物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染料废水概况
  • 1.1.1 染料发展简介
  • 1.1.2 染料废水的特征和危害
  • 1.1.3 染料废水的处理进展
  • 1.2 厌氧生物法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进展
  • 1.2.1 厌氧生物法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
  • 1.2.2 染料的厌氧生物脱色方式
  • 1.2.3 厌氧生物对染料的降解途径
  • 1.3 电与生物联合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 1.3.1 电处理染料废水的原理与应用
  • 1.3.2 电与生物联合处理效应
  • 1.3.3 电与生物联合处理机理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第2章 电-厌氧微生物体系处理活性染料废水的影响因素研究
  •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装置
  • 2.1.3 实验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影响因素的研究
  • 2.2.2 不同体系对K-GR 脱色效果的比较
  • 2.2.3 不同体系对活性艳红KD-8B 的脱色效果比较
  • 2.2.4 不同体系对混合染料的脱色效果比较
  • 2.3 分析方法
  • 2.3.1 脱色效果分析
  • 2.3.2 脱色途径分析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初始pH 对电-厌氧微生物体系处理K-GR 的影响
  • 2.4.2 电流强度对电-厌氧微生物体系处理K-GR 的影响
  • 2.4.3 污泥浓度对电-厌氧微生物体系处理K-GR 的影响
  • 2.4.4 染料初始浓度对电-厌氧微生物体系处理K-GR 的影响
  • 2.4.5 通电方式对电-厌氧微生物体系处理K-GR 的影响
  • 2.4.6 不同体系对K-GR 脱色效果的比较
  • 2.4.7 不同体系对KD-8B 的脱色效果比较
  • 2.4.8 不同体系中K-GR 和KD-8B 脱色的UV-vis 分析
  • 2.4.9 不同体系对混合染料的脱色效果比较
  • 2.5 小结
  • 第3章 电-厌氧微生物体系降解活性染料废水的机理分析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3 分析方法
  • 3.3.1 脱色动力学分析
  • 3.3.2 脱色途径分析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电-厌氧微生物体系降解活性染料废水的动力学分析
  • 3.4.2 电-厌氧微生物体系中不同染料的脱色过程研究
  • 3.5 小结
  • 第4章 电-厌氧微生物反应器处理染料废水的连续运行研究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装置
  • 4.1.3 实验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电极加入前反应器的运行
  • 4.2.2 电极加入后反应器的处理效果
  • 4.3 分析方法
  • 4.3.1 脱色效果的分析
  • 4.3.2 COD 测定方法
  • 4.3.3 脱色途径分析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电极加入前反应器的运行
  • 4.4.2 电极加入后反应器的处理效果
  • 4.5 小结
  •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织物心电电极优化及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性能比较[J]. 毛纺科技 2020(03)
    • [2].连斜电极并测仪的改进与应用[J]. 化工管理 2020(13)
    • [3].电化学提锂技术中电极材料和电极体系的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20(06)
    • [4].电容去离子用功能化电极吸附材料的设计与构建[J]. 化学通报 2017(07)
    • [5].生物质基柔性电极材料电导率研究[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 [6].电火花加工电极材料的选择[J]. 模具工业 2014(12)
    • [7].大型矿热炉电极事故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 铁合金 2015(06)
    • [8].顶插电极在玻璃电熔炉中的应用[J]. 玻璃与搪瓷 2008(01)
    • [9].铁硼基海绵催化电极的制备及其高效析氢性能[J]. 过程工程学报 2020(05)
    • [10].硝酸改性对煤基电极材料结构及吸附性能的影响[J]. 煤炭科学技术 2017(03)
    • [11].载铝活性炭纤维电极的制备及其吸附除磷性能[J]. 硅酸盐学报 2017(07)
    • [12].铈改性纳米Ti/SnO_2-Sb_2O_3电极的制备及催化性能[J]. 中国稀土学报 2015(06)
    • [13].网状电极在高温镍基合金电解加工中的应用研究[J]. 制造业自动化 2015(10)
    • [14].微细电极在线制备专利技术的现状和趋势分析[J]. 机电工程技术 2015(05)
    • [15].探究一次性心电电极不同更换时间对危重患儿的影响[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11)
    • [16].锌掺杂Ti/SnO_2/Sb_2O_3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05)
    • [17].电极材料在电催化氧化处理有机废水中的应用[J]. 化学工程师 2012(01)
    • [18].顶插电极安装操作与维护[J]. 玻璃与搪瓷 2011(01)
    • [19].电导电极边界效应及消除方法[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07)
    • [20].基于微间隙阵列电极传感器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初探[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7(08)
    • [21].电极常数定期标定的重要性[J]. 中国计量 2017(09)
    • [22].超级电容器氧化锰电极材料的特点制备[J]. 电子科技 2014(12)
    • [23].多孔质电极电火花加工工艺[J].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15(03)
    • [24].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电极的使用寿命及其有关问题的处理[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04)
    • [25].圆电极电磁流量计干标定模型及仿真[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3(06)
    • [26].国产电极加工自动线的改进[J]. 炭素技术 2014(03)
    • [27].降低50t电炉电极消耗的措施与效果[J]. 特钢技术 2013(03)
    • [28].电催化氧化技术中高效催化电极的研究进展[J].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09(01)
    • [29].昂贵铂基电极的替代材料[J]. 材料工程 2008(09)
    • [30].可穿戴电子服装中织物电极的研究进展[J]. 服装学报 2017(01)

    标签:;  ;  ;  ;  ;  

    电—厌氧微生物体系降解活性染料废水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