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延异 ——九十年代中国女性装置艺术

情感的延异 ——九十年代中国女性装置艺术

论文摘要

1917年,当杜尚(Marcel Duchamp)将写有“Mutt”字样的小便池搬进美国军械库展的大厅时,“装置艺术”便由此诞生了。1985年,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劳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将装置艺术带到了中国,在领略到使用多种媒介和现成品材料从事艺术创作的魅力后,装置艺术便在中国生根发芽了。经过十年的探索与实践,装置艺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走向成熟。而这一时期,也正是中国的女性艺术得到长足发展的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西方女性艺术信息的不断流入,一些年轻的女艺术家已经开始尝试超越男性经验与话语方式,在表达女性自身经验、内心感觉和自我意识上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装置作为一种新的艺术方式,由于其材料方式能充分调动人的感官体验,尽情表达作者观念和意图的特殊性能,受到了女性艺术家们的青睐。尽管受到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影响,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九十年代的女性装置艺术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异于西方激烈、颠覆式特点的东方女性气质——不激烈反抗,但也毫不妥协,更加具有坚韧的品格。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装置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 第一节 装置艺术的出现与兴起
  • 第二节 装置艺术在中国的萌芽与发展
  • 第三节 九十年代——装置艺术在中国的成熟
  • 第二章 中西方女性装置艺术比较
  • 第一节 中国女性装置艺术的出现
  • 第二节 中西方女性装置艺术比较
  • 第三章 情感的延异
  • 第一节 主题的选择
  • 第二节 延异的体现
  • 第四章 中国女性装置艺术特质及其原因
  • 第一节 传统思想对中国女性艺术的影响
  • 第二节 “半边天”冷静对待西方女权主义
  • 第五章 总结
  • 注释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情感的延异 ——九十年代中国女性装置艺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