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证券交易所制度变迁问题研究

沪、深证券交易所制度变迁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1993年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进行制度变迁,国际证券交易所开始进入一个多事之秋。当时沪、深证券交易所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各项制度建设,根本没空理会国际证券交易所的变化。2006年纽约证券交易所完成公司化改制,国际证券交易所纷纷抢占中国证券市场,沪、深证券交易所开始需要正视自身的优缺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应对国际竞争。证券交易技术的发展,使证券交易完全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同时证券交易所自身网络外部性的特点决定了证券交易所可以利用证券交易技术的发展,获得充分的规模经济。国际证券交易所的制度变迁是技术进步推动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由于证券交易技术的发展,ATS已经对传统证券交易所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如果证券交易所固守传统的会员制组织结构,抵制制度变迁的趋势,在市场竞争中将处于不利的境地。所以国际主要证券交易所纷纷进行制度变迁,放弃了会员制的组织结构而采用公司制的组织结构,以求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本文从国际证券交易所的制度变迁入手,分析国际证券交易所进行制度变迁的过程以及原因,并从理论上论证国际证券交易所进行制度变迁的机制,同时从实证方面论证影响国际证券交易所的因素,以此作为分析我国沪、深证券交易所进行制度变迁的契机,进而分析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制度变迁之路。沪、深证券交易所建立之初,按照国际证券交易所的惯例,采取了会员制的组织结构。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方便,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沪、深证券交易所与政府管理层的关系为人们所诟病,甚至不认同沪、深证券交易所的会员制组织结构,认为其组织结构是行政会员制,顾名思义,人们认为沪、深证券交易所只是一个准政府机构。本文首先分析了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制度变迁,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沪、深证券交易所会员制组织结构形成的原因。由于沪、深证券交易所是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国务院的《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决定了沪、深证券交易所是会员制的证券交易所。其次,本文从沪、深证券交易所的产权结构出发,分析沪、深证券交易所存在的制度缺陷。由于沪、深证券交易所是会员制的证券交易所,并且受中国证监会直接管理,所以沪、深证券交易所的产权结构不清晰,定位不明确。产权不清晰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权责不明确,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之初分别隶属了上海政府和深圳政府,1997年之后隶属于中国证监会,从人事任命上看,沪、深证券交易所只是中国证监会的一个下属机构,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总经理需要得到中国证监会的提名并任命,所以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各项机制不灵活,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境地。权责不明确,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定位不明确,造成沪、深证券交易所的职能不完善。证券交易所最主要的发行股票的职能并不真正在沪、深证券交易所,而是由中国证监会决定;证券交易所的自律职能也不能真正发挥,沪、深证券交易所只能对违规者发出警告,而不能采取有执行力的处罚;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监管职能也由中国证监会代劳。所以本文认为沪、深证券交易所需要进行第三次制度变迁,以应对国际证券交易所的市场竞争。但沪、深证交所不能完全照搬国际证券交易所的制度变迁模式,因为沪、深证券交易所制度变迁的经济背景不同于国际证券交易所,所以沪、深证券交易所要有自己的制度变迁之路。本文认为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制度变迁在坚持以国有资金为主的前提下,需要引进社会资金,以改变沪、深证券交易所产权不清的格局,并且国有资金的比例要逐渐降低,减少沪、深证券交易所的行政色彩。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1.2.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2.2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1.2.3 本文创新
  • 1.2.4 本文的研究思路
  • 1.3 文献回顾
  • 1.3.1 证券交易所制度变迁的意义
  • 1.3.2 国际证券交易所制度变迁过程
  • 1.3.3 制度变迁理论综述
  • 1.3.4 国外对证交所制度变迁的研究
  • 1.3.5 国内对证交所制度变迁的研究
  • 第2章 国际证交所制度变迁的实践和理论
  • 2.1 国际证券交易所制度变迁的市场环境
  • 2.1.1 证券交易电子化
  • 2.1.2 证券市场自由化
  • 2.1.3 证券市场全球化
  • 2.2 证券交易所制度变迁的原因
  • 2.3 国际证交所制度变迁的实践
  • 2.3.1 国际证交所公司化改制过程
  • 2.3.2 国际证交所合并实践
  • 2.3.3 国际证交所制度变迁的案例分析:以纽约-泛欧证交所为例
  • 2.4 国际证交所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
  • 2.4.1 证交所定价机制比较分析
  • 2.4.2 证交所投资机制比较分析
  • 2.5 国际证交所制度变迁的实证分析
  • 2.5.1 数据描述
  • 2.5.2 实证分析
  • 第3章 沪、深证交所的历史和制度变迁
  • 3.1 沪、深证交所的发展历程
  • 3.1.1 沪、深证交所雏形时期
  • 3.1.2 沪、深证交所创建时期
  • 3.1.3 证交所的发展完善阶段
  • 3.2 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制度变迁史
  • 3.2.1 沪、深证券交易所初次制度变迁分析
  • 3.2.2 沪、深证券交易所二次制度变迁分析
  • 3.3 沪、深证交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 3.3.1 证交所为企业融资提供场所
  • 3.3.2 证交所监督市场活动
  • 3.3.3 证交所为证券定价提供场所
  • 3.3.4 证交所发布证券信息
  • 3.3.5 证交所的社会功能
  • 第4章 沪、深证券交易所产权制度问题探究
  • 4.1 沪、深证券交易所产权问题分析
  • 4.1.1 产权与效率
  • 4.1.2 沪、深证券交易所产权制度问题探讨
  • 4.1.2.1 会员制组织结构中的会员产权不清晰
  • 4.1.2.2 行政会员制组织结构中的产权不清晰
  • 4.2 沪、深证券交易所权责问题分析
  • 4.2.1 证券交易所权责的经济学分析
  • 4.2.2 政府监管与证交所自律的关系
  • 4.2.3 沪、深证交所权责的实证分析
  • 4.3 沪、深证券交易所自律的弱化
  • 4.3.1 证交所自律的意义
  • 4.3.2 证交所自律的内容和形式
  • 4.3.3 证交所自律的国际比较
  • 4.3.4 证交所自律的优点
  • 4.3.5 沪、深证交所自律的缺陷
  • 第5章 沪、深证券交易所竞争环境问题探索
  • 5.1 沪、深证交所之间的竞争关系
  • 5.1.1 沪、深证交所存在重复建设
  • 5.1.2 沪、深证交所之间的寡头竞争
  • 5.1.3 垄断造成的效率损失
  • 5.1.4 沪、深证交所之间的阶段性竞争
  • 5.1.5 沪、深证交所的阶段性寡头垄断格局分析
  • 5.2 沪、深证交所与场外市场之间的竞争
  • 5.3 沪、深证交所与海外证交所的竞争
  • 5.3.1 海外证交所抢占中国证券市场
  • 5.3.2 中国公司海外证交所上市的原因
  • 5.3.3 我国公司在海外证交所造成的损失
  • 5.3.4 沪、深证交所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 第6章 沪、深证券交易所职能制度问题探讨
  • 6.1 证交所的发行职能与壳资源
  • 6.1.1 证券交易所发行制度比较
  • 6.1.2 壳资源的产生
  • 6.1.3 壳资源增加市场的交易成本
  • 6.1.4 完善证交所的退市制度
  • 6.2 证交所监管职能与信息披露
  • 6.2.1 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监管体系
  • 6.2.2 信息披露的类型
  • 6.2.3 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现状
  • 6.3 证交所会员的监管问题分析
  • 6.3.1 证交所会员挪用客户资产
  • 6.3.2 证交所会员证券结算缺陷
  • 6.3.3 证交所会员单位高管违法违规现象严重
  • 第7章 沪、深证交所第三次制度变迁分析
  • 7.1 国内外证交所制度变迁的背景不同
  • 7.1.1 国内外证交所制度变迁的经济背景不同
  • 7.1.2 国内外证券市场基本制度不相同
  • 7.1.3 国内外证券市场监管制度不相同
  • 7.2 沪、深证券交易所面临的特殊市场经济环境
  • 7.2.1 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
  • 7.2.2 上市公司效益低下
  • 7.3 沪、深证交所制度变迁分析
  • 7.3.1 制度变迁主体分析
  • 7.3.2 制度变迁模式选择
  • 7.4 沪、深证交所制度变迁的原则分析
  • 7.5 沪、深证交所改制的几种可能方案
  • 7.5.1 沪、深证交所合并
  • 7.5.2 沪、深证交所分工
  • 7.5.3 设立第三家证券交易所
  • 7.6 沪、深证券交易所公司化改制分析
  • 7.6.1 证券交易所的规模和股权结构
  • 7.6.2 证交所的组织形式和公司治理
  • 7.6.3 证交所的交易成本和登记结算
  • 7.6.4 证交所的产品结构和交易机制
  • 7.6.5 证券交易所的自由和自律
  • 7.7 本文小结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A股交易相关收费大幅降低[J].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 2012(04)
    • [2].资讯[J]. 理财 2012(06)
    • [3].沪深证券交易所组织形式变更与时机选择[J]. 改革 2008(07)
    • [4].启事[J]. 股市动态分析 2010(Z1)
    • [5].股市冲高[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01)
    • [6].经济资讯[J]. 宏观经济管理 2012(06)
    • [7].论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实践中的确定方式[J]. 中国律师 2008(12)
    • [8].产权交易所是上市公司自身资产处置的有效交易平台——浙交所为上市公司盘活存量资产累计超350亿元[J]. 产权导刊 2019(10)
    • [9].开放公益办学——如何突进建立多层次的投教服务体系[J]. 投资者 2018(04)
    • [10].法政新知[J]. 江淮法治 2015(16)
    • [11].加快我国证券无纸化立法[J]. 中国金融 2008(06)
    • [12].国内证券市场动态[J]. 证券市场导报 2011(02)
    • [13].证券行业经济运行态势[J]. 财经界 2009(05)
    • [14].海外上市——民企的2008梦想[J]. 中国经济周刊 2008(02)
    • [15].鲜资讯[J]. 新商务周刊 2012(02)
    • [16].关于扩大内需、结构转型推进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建议[J]. 现代企业教育 2009(05)
    • [17].关于开展挂牌股票质押回购交易业务的思考(上)[J]. 清华金融评论 2015(07)
    • [18].前沿资讯[J]. 股市动态分析 2012(18)
    • [19].交易费用降了吗?[J]. 大众理财顾问 2012(06)
    • [20].金融市场月度资讯[J]. 银行家 2012(06)
    • [21].中国股市有投资价值吗?[J]. 中国新闻周刊 2012(16)
    • [22].ST公司重组失败成因及对策研究[J]. 山西财税 2014(11)
    • [23].环境不确定性对财务柔性与企业成长性关系的影响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7(03)
    • [24].投资司召开基础设施REITs试点工作座谈会[J]. 中国经贸导刊 2020(11)
    • [25].从指数上升速度分析未来走向(下)[J]. 股市动态分析 2019(39)
    • [26].中国新股发行审核制度的历史演进[J]. 中国总会计师 2015(04)
    • [27].证券、期货市场相关收费标准再度大幅降低[J].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 2012(08)
    • [28].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副主任欧阳泽华建议:证券无纸化立法迫在眉睫[J]. 中国绿色画报 2008(03)
    • [29].构建上市公司质量评价体系[J]. 银行家 2014(12)
    • [30].中国建筑业债务融资结构与成长性关系的区域差异性研究[J]. 建筑经济 2015(01)

    标签:;  ;  ;  ;  ;  

    沪、深证券交易所制度变迁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