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国家实力是国家资源、国家能力、国战略规划力、国家意志的系统整体,需要把国家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相结合综合考虑。外交力,即外交实力,是国家实力在外交领域内的体现和运用,在此规定外交力的子项有外交资源、外交构想力、外交能力、外交意志等四项,即外交力是国家占有一定的外交资源,运用外交能力转化、配置外交资源,通过外交构想力提出富有成效的外交战略,结合外交意志,形成解决特定问题的外交力量。外交资源是为达到外交目标可资利用的所有国家力量,包括硬资源和软资源,以及其他潜在的资源。外交能力是外交部门有效转化与配置资源的能力,需要通过外交部门与国内的互动而完成,需要考虑外交部门的主客观条件:外交目标、外交战略规划、现代化程度、行政效率、社会压力水平等。外交构想是对世界形势的战略判断、针对不同问题的创造性战略决策或战略规划。外交构想力是外交工作中提出创新性、前瞻性、战略性外交构想的能力。外交意志是国家对外交往中依赖得的精神力量,外交意志把外交力中的其他三项统一联系起来。运用外交力遵循和平原则、时效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而评估外交力要对照外交力的内涵来进行。外交力与外交政策存在关系:外交力影响外交政策,但并不代表国家的外交政策,外交资源影响外交政策手段,外交能力高的国家倾向于使用其能力,试图实现外交结果最大化,因此,国家需要注重转化、配置外交资源,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是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手段和重要资源。要注意分析影响外交能力发挥的限制条件和具体情境。对于大国来说,现代化程度、高级外交部门的行政效率、社会压力水平、外交意志对于外交能力的影响不太明显,但是决定外交成果的变量存在多样性。目前提高外交力要需注重提高外交构想力。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中国外交70年的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03)
- [2].试论70年来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J]. 社会科学文摘 2019(12)
- [3].解构“中国外交强势论”——基于国家角色理论的实证分析[J]. 当代亚太 2019(06)
- [4].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外交话语主题词演变研究[J]. 中国外语 2020(02)
- [5].后新冠疫情时代的中国外交课题[J]. 世界知识 2020(09)
- [6].开放合作自信包容 展现中国外交最强音[J]. 中国人大 2020(11)
- [7].1954年日内瓦会议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对高中历史《新中国外交》一课的拓展探究[J]. 华夏教师 2018(34)
- [8].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外交的基本经验[J]. 国际论坛 2019(02)
- [9].我们怎样走向世界——新中国外交视角与观念的演变[J]. 史学月刊 2019(09)
- [10].峥嵘七十年: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9)
- [11].新中国外交70年:辉煌路,新征程[J]. 世界知识 2019(19)
- [12].辉煌之路:新中国外交35件大事[J]. 世界知识 2019(19)
- [13].追求全球范围内共同美好的生活——解读新时代中国外交格局[J]. 中国政协 2018(04)
- [14].进程理性与中国外交[J]. 教学与研究 2018(04)
- [15].意外、逆转与不确定之年——2016年世界形势与中国外交[J]. 世界知识 2016(24)
- [16].国际局势变迁视野下新中国外交思想审视[J]. 新西部(理论版) 2016(24)
- [17].“一带一路”打造中国外交新图景[J]. 人民论坛 2017(14)
- [18].刘少奇与新中国外交问题述论[J]. 党史文苑 2017(12)
- [19].国际公共产品与中国外交转型[J]. 理论学刊 2017(03)
- [20].当代中国价值观指导下的中国外交[J]. 唯实 2017(06)
- [21].新时期中国外交任重道远[J]. 现代国际关系 2017(08)
- [22].浅谈中国外交“朋友圈”越来越大的原因[J]. 党史博采(理论) 2017(10)
- [23].《中国不能缺席》:见证中国外交开拓进取、成绩斐然(英文)[J]. 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17(02)
- [24].2015年中国外交的几个亮点[J]. 世界知识 2015(23)
- [25].“负责任大国”语境下的中国外交:发展中国家位居何处?[J]. 西亚非洲 2014(05)
- [26].改革开放与新中国外交[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5(01)
- [27].新中国外交:安全与发展的互动[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28].2015年中国外交的四件大事[J]. 世界知识 2015(05)
- [29].越南的中国外交研究综述(1993—2013)[J]. 东南亚研究 2015(02)
- [30].新时期中国外交转型的原因与影响[J]. 教学与研究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