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大卫·休谟(1711—1776),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他的哲学学说影响了康德及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他的道德学说对伦理学界,尤其是对功利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的伦理学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结合休谟的认识论和情感论来探讨他的道德学说,主要探究道德的根源以及道德是如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作用的,它的制约性和有效性的根据在哪里?休谟的情感主义道德学说受莎夫茨伯利、哈奇森和巴特勒等人的影响,并对他们的情感主义理论做进一步发展。休谟对道德根源的分析分为两大块:一块是抽象地论述道德的区分不是以理性,而是以情感为根据;另一块是具体地分析道德的起源,在分析道德与恶的起源时,本文又把它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人为的德,二是自然的德,把这两种德的起源分别论述之后,整个道德的起源就非常明了了。休谟法则和同情原则是休谟一破一立的武器,他在反对理性主义学说时提出从“是”推不出“应该”,从而指出了理性主义道德学说致命的弱点。同情原则则是休谟在论证自己道德学说时所用到的,他将同情原则贯彻到人为之德和自然之德起源的论证说明中,认为同情原则使道德评价成为可能。休谟探讨道德问题的特点是边破边立,他在论证自己的观点之前首先对理性主义的道德学说进行反驳,之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是如此论证的。此外,在论证的同时,他还不忘对别人可能提出的反驳予以回应,这也为休谟论证的合理性增加了筹码。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解决休谟“是”与“应当”问题的一次尝试——对“实践”的重新审视[J]. 大庆社会科学 2019(06)
- [2].休谟之死[J]. 读书 2019(11)
- [3].论休谟正义观的人为性[J]. 文学教育(下) 2017(01)
- [4].休谟之问与思想治疗[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 [5].对休谟的“道德情感”的两个基础性批判[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6].《休谟的因果性理论研究:基于对“新休谟争论”的批判与反思》出版[J]. 哲学动态 2017(05)
- [7].黑格尔何以低估休谟哲学的价值[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7(03)
- [8].新休谟及其实在论的因果观[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 [9].实在论、反实在论与准实在论——当代西方解释休谟因果观的三种立场[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4(12)
- [10].理性与深度——20世纪以来的休谟研究述评[J]. 史学月刊 2015(04)
- [11].反抗、废黜与继承——休谟与1688年革命正当性的三重结构[J]. 清华社会科学 2019(02)
- [12].休谟审慎思想研究[J]. 北方文学 2018(14)
- [13].日常生活的自然意涵:休谟精神哲学的方法论意义[J]. 社会 2020(06)
- [14].主持人语[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5].趣味与文明——休谟艺术哲学浅析[J]. 南方论刊 2016(10)
- [16].休谟论意志的自由与必然[J]. 学理论 2015(15)
- [17].因果关系与概率的最初联姻——论休谟的概然性思想[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5(04)
- [18].休谟与认知规范性[J]. 思想与文化 2016(01)
- [19].休谟的怀疑论及其教育意义[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16)
- [20].休谟的怀疑论与知识的二重性[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05)
- [21].论休谟哲学中概然性的含意[J]. 毕节学院学报 2012(09)
- [22].从休谟问题到休谟定律的思考[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0(01)
- [23].道德情感是自然的抑或是非自然的?——从休谟的“人为的德性”谈起[J]. 哲学研究 2010(06)
- [24].休谟对洛克观念论的批判及其政治意蕴[J]. 哲学研究 2010(12)
- [25].休谟“是”与“应当”问题的原始含义及其现代解读[J]. 道德与文明 2009(06)
- [26].社会情境·意识形态·知识话语——思想史视野中的“休谟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 [27].派系及其治理:休谟社会政治理论研究的一个视角[J]. 社会 2018(01)
- [28].同情与道德判断——由同情概念的变化看休谟的伦理学[J]. 世界哲学 2015(04)
- [29].从“理性认识”到“意识呈现”:休谟道德哲学建构的情感逻辑[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30].因果[J].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