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颗粒论文-刘鸿霞,黄小钰,梁建军,黄东洪

金属颗粒论文-刘鸿霞,黄小钰,梁建军,黄东洪

导读:本文包含了金属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沉积法,镍铁双金属颗粒,金属修饰,固相负载

金属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刘鸿霞,黄小钰,梁建军,黄东洪[1](2019)在《Ni-Fe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制备吸附性与还原性优良的零价铁,试验结合金属修饰与固体负载的两种改良方法,采用电沉积法制备活性炭负载型镍铁双金属颗粒(Ni/Fe-AC BPs)。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能谱图(EDS)、比表面积分析仪(BET)进行表征,并以六价铬去除率为其性能评价指标。单因素制备试验结果表明:最优沉积液配比为硫酸铁400g/L,硫酸镍80g/L,硼酸40g/L,硫酸锰60g/L;最佳电沉积条件为电流密度0.45A/cm2,温度40℃,电沉积10min,此条件下,六价铬去除率高达100%。FESEM、EDS及XRD证实了镍铁双金属颗粒制备成功,且所制材料呈絮球状,分散均匀;BET及AC、Fe-AC、Ni/Fe-AC BPs除铬对比试验表明,Ni/Fe-AC BPs的比表面积较AC小47.60%,但除Cr(Ⅵ)率高达100.00%,而AC吸附率仅5.43%。因此,Ni/Fe-AC BPs具有良好的催化还原性能。(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赵世奇,王帅,郝宏亮,程志涛,李欢欢[2](2019)在《阻尼金属纳米颗粒膜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强体系构建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纳米颗粒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失相时产生热电子和空穴对,当金属纳米颗粒与半导体或其他环境介质发生强相互作用时,热电子会快速转移到半导体导带,表现为等离激元共振强阻尼。本文介绍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强阻尼概念、特点,采用真空技术构建了等离激元共振强阻尼体系,探讨了其在光催化和光电子学方面的应用。本研究促进真空镀膜与纳米技术融合,推动真空科学的发展,拓展了真空镀膜技术的应用领域。(本文来源于《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曾渊,邓高,张海军,梁峰,李发亮[3](2019)在《化学共还原法制备Mo/Ni双金属纳米颗粒及其催化制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共还原方法,以ISOBAM-104作为保护剂制备了Mo/Ni双金属纳米颗粒,并研究了ISOBAM-104用量、还原过程中KBH_4用量、金属离子浓度等对其催化KBH_4制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_(ISO)=40 (R_(ISO)为ISOBAM-104与金属盐的物质的量的比),R_(KBH_4)=5 (R_(KBH_4)为KBH_4与金属盐离子的物质的量的比),金属离子的浓度为2 mmol·L~(-1)时,Mo_(10)Ni_(90)的催化制氢效果最好.在303 K的条件下,Mo_(10)Ni_(90)的催化活性达1 134 mol-H_2·mol-cat~(-1)·h~(-1),其催化KBH_4水解反应的活化能为39.84 kJ/mol.同时Mo/Ni双金属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在九次重复试验后,其催化性能无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李向东,王平,程爱平,许梦国,张玉山[4](2019)在《金属矿山井下泥石流积聚过程的颗粒流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井下泥石流破坏性极强,是金属矿山的重点防治对象,对井下泥石流形成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提出更加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采用PF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泥石流在覆盖层中渗流的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泥土颗粒的运动规律和泥石流、覆盖层二者交界处孔隙率、渗透率的变化规律。泥石流在渗流过程中形成一层渗透率很低的"不透水层",导致其无法及时排出从而大量积聚,最终造成井下泥石流灾害。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了井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并提出相应的井下泥石流防治措施,核心是阻止不透水层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化工矿物与加工》期刊2019年10期)

白华,吕继磊,蒋鼎,蒋芳,杭常东[5](2019)在《金刚石颗粒表面硼-金属复合涂层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高温处理工艺对金刚石粉体表面进行涂层处理,首先在金刚石粉体表面生长硼及碳化硼涂层,然后在上述涂层表面涂覆铜、镍等金属涂层。将纯金刚石粉体、表面涂覆有硼及碳化硼涂层、铜、镍等金属涂层的金刚石粉体与金属Cu-Fe-Co复合粉体,在不同的烧结温度下,进行真空热压烧结制备金刚石/Cu-Fe-Co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同时较低烧结温度情况下,金刚石粉体表面涂层后能显着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弯性能。其中在烧结温度为650℃时,这种变化最为明显,在该温度下烧结的镀硼、镀硼-镍、镀硼-铜的金刚石/Cu-Fe-Co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分别为392、478、565 MPa,与纯金刚石增强Cu-Fe-Co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263 MPa)相比分别提高50%、82%、115%。(本文来源于《硬质合金》期刊2019年05期)

许渊,刘卫东,陈维江,杨景刚,赵科[6](2019)在《基于高灵敏测量的GIS绝缘子表面微金属颗粒局部放电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GIS绝缘子沿面闪络故障频发,闪络诱因通常认为是绝缘子表面微金属颗粒,但实际运行电压下GIS绝缘子表面不同长度亚毫米/毫米级微金属颗粒的局部放电量水平一直不被掌握。文中基于脉冲电流互参考法,建立了局放识别能力达0.02pC的高灵敏GIS脉冲电流局部放电测量系统,在接近实际运行电压水平下,获得了126k VGIS绝缘子表面0.5、2、5、8、10mm微金属颗粒的局部放电量和放电特征,发现绝缘子表面单个5mm以下金属颗粒的局部放电量低于1p C,特高频法很难检测到,揭示了GIS绝缘子表面亚毫米/毫米级微金属颗粒长度、位置对局部放电特性的影响规律,颗粒长度越短,所处位置绝缘子表面场强越低,放电量越低,证明了现行局放出厂试验标准和特高频方法对GIS绝缘子表面微金属颗粒检测存在的不足。(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杜占[7](2019)在《颗粒表面金属铁析出规律的热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热力学角度出发,揭示了还原条件对高温气基还原过程中颗粒表面铁析出行为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通过改变还原气氛调控铁析出形貌的操控方法。研究表明在CO中混入H2可以加快铁晶粒的生长速率,同时增加还原初期矿粉表面的铁形核数量,导致矿粉表面新生成的金属铁由晶须状转变为致密状。随着CO-CO_2中CO_2含量的升高,矿粉表面新生成的金属铁会由"锋利"的晶须状转变为"仙人掌状",并且表面铁的分布密度会变小。随着还原温度的降低,矿粉表面铁晶须的强度会变弱。(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刘峰,李超毅,秦鹏翔,李勇,李巍[8](2019)在《金属相成分对WC颗粒强化激光熔覆金属熔覆层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通过表面强化技术提高盾构机(TBM)滚刀刀圈的服役寿命,以IN625合金及Ni60合金为例研究了金属相成分对激光熔覆WC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涂层显微组织、硬度和耐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洛氏硬度计和显微维氏硬度计分别测试了复合涂层的宏观硬度和组成相硬度;采用橡胶轮磨粒磨损试验和销盘摩擦磨损表征了复合涂层在不同工况下的耐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球形WC颗粒在Ni60基材中的分布均匀性更好,Ni60/60%(体积分数,下同)WC复合熔覆层中的宏观硬度更高,且宏观缺陷更少。耐磨性测试结果表明,Ni60/60%WC熔覆层的抗叁体磨粒磨损性能约为IN625/60%WC熔覆层的3.5倍,但二者的摩擦磨损性能相当。(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9年09期)

刘津升,伊兆广,徐海英,刘扬正[9](2019)在《谐振子模型在金属纳米颗粒等离激元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使其具有丰富的光学性质,并在能源、生物医学、信息等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基于经典情况下的受迫谐振动模型,分别推导周期性力施加在有阻尼情况下的弹簧振子和两个具有相互作用的振子上时的平均功率表达式。再利用该表达式对金属纳米颗粒及其组装结构吸收光谱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拟合,拟合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吻合。该研究对于研究和理解其他金属纳米颗粒和多颗粒聚合物的等离激元性质有一定帮助。(本文来源于《物理与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刘洪双,祁喆,钟莹,刘海涛[10](2019)在《金属纳米颗粒光力增强与稳定捕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有限元算法和Maxwell应力张量法,分析了紧聚焦高斯光束照明下金基底表面的金纳米球所受光力。利用无结构的平整金基底,被捕获的金纳米颗粒和金基底之间能够产生间隙表面等离激元和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将电磁场局域在金球与金基底之间的纳米间隙内,增强了金纳米球所受光力以及光阱刚度。通过研究入射光的偏振态、金纳米球的半径、基底类型以及聚焦光束焦点到基底表面距离对光力的影响,得到了实现基底附近金纳米球稳定捕获以及获得最大光力的优化方案。(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9年04期)

金属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属纳米颗粒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失相时产生热电子和空穴对,当金属纳米颗粒与半导体或其他环境介质发生强相互作用时,热电子会快速转移到半导体导带,表现为等离激元共振强阻尼。本文介绍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强阻尼概念、特点,采用真空技术构建了等离激元共振强阻尼体系,探讨了其在光催化和光电子学方面的应用。本研究促进真空镀膜与纳米技术融合,推动真空科学的发展,拓展了真空镀膜技术的应用领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属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刘鸿霞,黄小钰,梁建军,黄东洪.Ni-Fe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性能试验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19

[2].赵世奇,王帅,郝宏亮,程志涛,李欢欢.阻尼金属纳米颗粒膜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强体系构建及应用[C].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3].曾渊,邓高,张海军,梁峰,李发亮.化学共还原法制备Mo/Ni双金属纳米颗粒及其催化制氢性能研究[J].化学研究.2019

[4].李向东,王平,程爱平,许梦国,张玉山.金属矿山井下泥石流积聚过程的颗粒流模拟[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9

[5].白华,吕继磊,蒋鼎,蒋芳,杭常东.金刚石颗粒表面硼-金属复合涂层构建[J].硬质合金.2019

[6].许渊,刘卫东,陈维江,杨景刚,赵科.基于高灵敏测量的GIS绝缘子表面微金属颗粒局部放电特性[J].高电压技术.2019

[7].杜占.颗粒表面金属铁析出规律的热力学研究[J].化工学报.2019

[8].刘峰,李超毅,秦鹏翔,李勇,李巍.金属相成分对WC颗粒强化激光熔覆金属熔覆层力学性能的影响[J].材料保护.2019

[9].刘津升,伊兆广,徐海英,刘扬正.谐振子模型在金属纳米颗粒等离激元研究中的应用[J].物理与工程.2019

[10].刘洪双,祁喆,钟莹,刘海涛.金属纳米颗粒光力增强与稳定捕获研究[J].半导体光电.2019

标签:;  ;  ;  ;  

金属颗粒论文-刘鸿霞,黄小钰,梁建军,黄东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