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第三系沉积相及储层分布预测研究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第三系沉积相及储层分布预测研究

论文题目: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第三系沉积相及储层分布预测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作者: 田军

导师: 陈景山,沈昭国,孙龙德

关键词: 沉积相,储层,评价,预测,白垩系,第三系,库车坳陷,塔里木盆地

文献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论文以当代先进的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储层地质学的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方法为指导,针对库车坳陷白垩系、第三系地层岩性和厚度变化大,区域地层对比困难的难点,对库车全区白垩系—上第三系吉迪克组各组、段的岩性进行系统的详细对比,深入研究了白垩系、第三系的沉积特征及沉积相的纵横向分布演化特征,以沉积相对比和地层厚度及砂体厚度分布变化为依据,首次系统地完成了库车坳陷白垩系以组为单位、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吉迪克组以岩性段为单位的全区沉积相分布编图。 阐明了库车坳陷早白垩世和第三纪沉积盆地的沉积充填序列和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各阶段储集砂体的发育机制,指出了储集砂体在地层格架中的发育和展布规律。认为各盆地发育阶段早期的低位域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晚期的宽浅湖盆高位域的扇三角洲、辫状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沉积发育时期,是库车坳陷区域上优质砂体的集中发育时期,而盆地发育中期阶段的湖进体系域沉积的巨厚层的湖相泥岩、膏泥岩、膏盐岩则形成了区域上的优质盖层。库车坳陷早白垩世—晚第三纪盆地发育演化独特的阶段性的构造、沉积作用特点控制了白垩系和第三系区域上多套优质储盖组合的叠置发育。 在开展储层成岩作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建立了库车坳陷白垩系—第三系的成岩演化序列,深入探讨了第三系细粒碎屑岩储层的发育机理,建立了细粒碎屑岩储层的发育演化模式。 详细研究评价了白垩系、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吉迪克组重点组段的储层特征和性能,在储层发育分布主控因素分析和储集砂体厚度及孔隙度变化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域上重点储集层段的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预测,指出了有利的储集区带。最后,分别以下第三系库姆格列木群膏盐岩段和上第三系吉迪克组膏盐岩段盖层分布,以及各组段储层评价分布为依据,对库车坳陷进行了储盖区带划分评价,指出了有利的储盖区带及勘探方向。

论文目录:

1 引言

1.1 立题的科学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3.1 论文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1.3.2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工作量

1.5 论文研究新进展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概况

2.2 地层划分及对比

2.2.1 白垩系

2.2.2 下第三系

2.2.3 上第三系

2.3 构造沉积演化

2.3.1 燕山期至喜山期构造运动及其影响

2.3.2 构造沉积演化

3 层序及体系域划分

3.1 概述

3.2 层序界面特征及层序划分

3.2.1 层序界面识别

3.2.2 层序划分

3.3 体系域划分及特征简述

3.3.1 湖泛面识别

3.3.2 体系域划分及特征简述

4 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特征

4.1 沉积背景分析

4.1.1 盆地古地形及沉积沉降特征

4.1.2 物源条件分析

4.1.3 古气候及古水介质环境分析

4.2 沉积体系划分

4.2.1 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4.2.2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4.2.3 三角洲沉积体系

4.2.4 湖泊沉积体系

4.2.5 潮坪-泻湖沉积体系

4.3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4.3.1 冲积扇相

4.3.2 扇三角洲相

4.3.3 辫状河三角洲相

4.3.4 正常三角洲相

4.3.5 湖泊相

4.3.6 泻湖相

5 沉积相纵横向发育特征及分布演化

5.1 沉积相纵向演化特征

5.1.1 下白垩统

5.1.2 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吉迪克组

5.2 沉积相横向变化分析

5.2.1 白垩系沉积相横向变化

5.2.2 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吉迪克组沉积相横向变化

5.3 沉积相平面展布

5.3.1 下白垩统沉积相平面展布

5.3.2 下第三系

5.3.3 上第三系吉迪克组

5.4 沉积演化

5.4.1 早白垩世

5.4.2 第三纪

6 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6.1 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

6.1.1 压实作用

6.1.2 胶结作用

6.1.3 溶蚀作用

6.1.4 构造破裂作用

6.2 成岩阶段划分及成岩演化

6.2.1 成岩阶段划分

6.2.2 成岩演化序列

6.3 储层演化

6.3.1 白垩系-下第三系储层演化

6.3.2 上第三系吉迪克组储层演化

6.4 第三系细粒碎屑岩储层发育模式

6.4.1 储层的形成、发育机理

6.4.2 下第三系储层的发育演化模式

7 储层特征描述及分类评价

7.1 白垩系储层

7.1.1 巴西盖组储层

7.1.2 巴什基奇克组储层

7.2 下第三系储层

7.2.1 下第三系库姆格列木群储层

7.2.2 下第三系苏维依组储层

7.3 上第三系吉迪克组储层

8 储层平面分布及评价预测

8.1 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

8.1.1 沉积作用对储层的控制

8.1.2 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8.2 储层平面分布及评价预测

8.2.1 白垩系储层分布及评价预测

8.2.2 下第三系储层分布与评价预测

8.2.3 上第三系吉迪克组储层分布与预测

8.3 有利的储盖区带及评价预测

9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及图版说明

发布时间: 2006-12-05

参考文献

  • [1].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第三系盐岩相关构造及油气成藏特征[D]. 康南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2].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煤成烃地质地球化学特征[D]. 石昕.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2000
  • [3].库车坳陷北带断裂控制气藏形成机制研究[D]. 王洪星.大庆石油学院2007
  • [4].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超高压大气田形成机制研究[D]. 冯松宝.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
  • [5].库车坳陷深层断裂控藏作用及其成因机制[D]. 王鹏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
  • [6].含盐沉积盆地盐构造分析和物理模拟[D]. 吴珍云.南京大学2014
  • [7].南天山库车坳陷西段新生代盐构造:构造分析和物理模拟[D]. 唐鹏程.浙江大学2011
  • [8].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典型油气藏成因机制与分布规律[D]. 张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 [9].库车坳陷致密储层岩石物理相测井定量表征方法及应用[D]. 赖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

相关论文

  • [1].辽河滩海西部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特征与沉积相研究[D]. 冯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 [2].塔里木盆地志留—泥盆系碎屑岩储层特征研究[D]. 刘娅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3].轮南低凸起—哈得逊周缘下石炭统层序地层学研究与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D]. 李宇平.西南石油大学2005
  • [4].库车坳陷秋里塔格构造带盐相关构造及其形成机理[D]. 余一欣.中国石油大学2006
  • [5].陕北姚店油田北区延长组沉积相及储层微观特征研究[D]. 冯娟萍.西北大学2008

标签:;  ;  ;  ;  ;  ;  ;  ;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第三系沉积相及储层分布预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