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标权与商号权的权利冲突及其解决机制

论商标权与商号权的权利冲突及其解决机制

论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经济上“搭便车”的利诱,知识产权的权利冲突案例频频出现。目前在知识产权领域发生的诸多权利冲突中,商标权与商号权的冲突首当其冲,是其中最为突出的现象之一,并呈愈演愈烈的趋势,成为困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一个痼疾。而如果此类纠纷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则不仅会使权利人蒙受损失,而且会使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使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出现混乱。因此,有必要对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完善相关制度,以规范市场秩序,推动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健康发展。本论文主要围绕如何解决我国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这一问题展开的,采用了理论分析、比较研究、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本论文首先分析了商标与商号的概念、性质以及两者之间的异同,接着梳理并分析了我国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冲突的原因,再在介绍可为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提供借鉴的商标保护的三种理论以及国外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具体做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两权冲突应遵循的原则和具体措施。本论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商标权与商号权概述。在该部分,主要分析了商标、商标权、商号、商号权的含义,明确了商号权的性质,同时还比较了商标与商号之间的异同。笔者认为,商标是一种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符号或标志;商号与企业名称是同一个概念,都是商事主体在营业活动中表彰自己的名称;商号权由于具有人格权和财产权双重属性,并且具有知识产权的特征,因此其性质应该归属于知识产权;商标与商号都具有区分、识别功能,虽然初始其区分识别的对象不同,但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以及商事主体没有严格区分商号与商标的关系,而将该商号的特取部分当作商标与某类商品或服务结合使用,商号具有了标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作用,具备了商标的功能,两者的这种识别功能有趋同的趋势,两者之间功能的相似性是导致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主要原因。第二部分是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表现形式及原因。在我国,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将他人在先注册的商标作为企业字号登记注册、将他人在先登记的字号作为自己企业的商标进行注册、交叉权利冲突即将他人的商标登记为自己商号的同时将他人的商号再注册为自己的商标。引起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主要原因包括商标与商号构成要素及功能作用的高度相似性、权利客体的无形性、现行法律规范的不完善、管理体制上的弊端、经济利益的驱动等。第三部分是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理论依据。在该部分,笔者对可借鉴用于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混淆理论、联想理论、反淡化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指出,混淆理论不仅可以作为传统商标法保护商标的基本标准,而且,由于商标与商号同属识别性商业标记,在功能作用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防止这两种标志的混淆也就保证了它们区别功能的发挥,因此混淆理论也可作为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重要理论依据;联想理论和反淡化理论则是作为对驰名商标和驰名商号扩大保护而提出的。这三种理论,可以为我国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的冲突提供理论指导。第四部分是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公约对有关商标权和商号权的规定。该部分从比较法意义上考察了法国、德国、欧共体、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我国台湾地区以及国际公约对有关商标权和商号权的规定,归纳出了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公约对于如何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两种模式,即重在事先防范模式和重在事后补救模式。通过比较分析这两种模式,可以为我国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提供借鉴。第五部分是完善我国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解决机制的建议。在该部分,笔者首先梳理了我国关于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相关法律规定并进行了详细的评析,指出我国关于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相关法律规定还很不完善,应该完善我国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解决机制。在完善部分,笔者首先明确了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应遵循的原则,即应该遵守保护在先权利、禁止混淆、诚实信用、利益均衡等原则;在明确这些原则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立法上的不完善,笔者提出了完善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解决机制的具体建议,主要包括: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在先权的范围,认为应该区分冲突的不同情形作出规定:部分商号可以作为在后注册的商标的在先权范围,而不管是驰名商标还是一般商标,都应作为在后登记的商号的在先权范围;在法律中明确将商号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加以保护,完善商号法律保护制度,提高商号的立法层次;改革商号现行行政管理模式;完善对驰名商标和驰名商号的扩大保护制度;实行商标与商号的一体化保护策略。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商标权与商号权概述
  • (一) 商标与商标权
  • (二) 商号与商号权
  • (三) 商号与商标的异同
  • 二、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表现形式及原因
  • (一) 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表现形式
  • (二) 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原因
  • 三、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理论依据
  • (一) 混淆理论
  • (二) 联想理论
  • (三) 反淡化理论
  • 四、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公约对有关商标权和商号权的规定
  • (一) 法国法的有关规定
  • (二) 德国法的有关规定
  • (三) 欧共体法的有关规定
  • (四) 英国法的有关规定
  • (五) 美国法的有关规定
  • (六) 加拿大法的有关规定
  • (七) 我国台湾地区的有关规定
  • (八) 日本法的有关规定
  • (九) 国际公约中的有关规定
  • 五、完善我国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解决机制的建议
  • (一) 我国对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相关法律规定及评价
  • (二) 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应遵循的原则
  • (三) 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具体措施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商标权滥用相关民行二元程序的思考[J]. 中华商标 2019(10)
    • [2].商标权恶意诉讼的侵权法规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3].浅谈商标权会计处理[J]. 时代金融 2018(36)
    • [4].商标共存协议的分析与思考[J]. 法制与经济 2019(05)
    • [5].商标权价值的双重属性揭示[J]. 会计之友 2016(10)
    • [6].试析商标权的担保之相关问题[J]. 现代妇女(下旬) 2014(11)
    • [7].注册取得商标权制度的观念重塑与制度再造[J]. 法商研究 2015(04)
    • [8].论公权对商标权性质的影响[J]. 法制博览 2018(31)
    • [9].论海峡两岸商标权协调保护[J]. 现代台湾研究 2009(05)
    • [10].网络环境下对商标权的保护问题研究——以“网站拦截”角度进行探讨[J]. 商 2016(15)
    • [11].商标权扩张及其利益平衡机制探讨[J]. 中外企业家 2014(36)
    • [12].平行进口的法律问题研究——以商标权边境保护为视角[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10)
    • [13].商标权的限制——以“无懈可击”商标案为视角[J]. 中华商标 2014(04)
    • [14].商标权的限制及立法建议[J]. 中华商标 2012(03)
    • [15].商标权担保价值利用的法律风险及对策研究[J]. 知识产权 2011(01)
    • [16].商标权定价初探[J]. 商场现代化 2011(06)
    • [17].从商标权的私权属性看商标法[J]. 中国商贸 2011(18)
    • [18].商标权核算浅析[J]. 财会通讯 2011(22)
    • [19].浅议商标权用尽原则在网络环境中的适用[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1(10)
    • [20].回收利用中的商标权穷竭[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0(01)
    • [21].商标权质押的问题与对策[J]. 企业导报 2010(11)
    • [22].明确合法性 重视含金量 商标权拍卖有学问[J]. 中国拍卖 2010(03)
    • [23].论我国商标权质押制度的完善[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 [24].禁止商标权滥用原则的复苏[J]. 私法 2013(02)
    • [25].对企业商标权会计处理的探讨[J]. 商业会计 2012(11)
    • [26].论我国商标权质押制度的完善[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22)
    • [27].商标权属性及其与商标权保护的关系[J]. 人民司法 2009(17)
    • [28].商标权滥用的司法规制演变与发展[J]. 中华商标 2020(01)
    • [29].非诚何以“勿扰”——电视节目名称与商标权冲突再探讨[J]. 中华商标 2016(12)
    • [30].试论中国商标权的刑法保护——以商标权的本源意义为视角[J]. 鄂州大学学报 2015(10)

    标签:;  ;  ;  ;  ;  

    论商标权与商号权的权利冲突及其解决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