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患者社区—医院分级管理模式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高血压病患者社区—医院分级管理模式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论文摘要

背景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也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我国在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中,“三低、三高、三误区”即(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三误区:不愿意服药、不耐受不服药、不按医嘱服药)的状况并没有明显得到改善,高血压病有效控制率低的现象是一个普遍问题。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在社区人群中实施对高血压的分级管理,是人群心脑血管病防治的关键[1-6]。目前在高血压分级管理方面尚存在下列问题,(1)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能力缺位。社区医务人员知识、技术能力欠缺,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分工负责、组织机构、双向转诊的运行机制及社区监测网络还不十分建全,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2)动态资料不足,管理资料不齐。社区中心以户为单位建立了健康档案,但是健康档案现在几乎均成为死档,并没有跟踪居民的健康问题。因此,也不能通过健康档案体现高血压患者的病情进展和防治、干预情况。(3)健康教育针对性差。居民的健康及生活行为观念陈旧,自我保健意识差,对慢性病的危害严重性知晓率低,对危险因素干预措施的意义认识不足。目的针对上述问题,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根据《北京市心脑血管病防治工作手册》的要求,提出了“高血压病社区-医院之间分级管理”试验模式,以提高血压达标率和规范管理率,降低危险度级别,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危险,探讨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血压病综合管理模式。该研究是通过对纳入分级管理的27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自身前后对比研究,来评价该模式实施后对高血压病预防、控制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并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及要求对2008年12月-2009年12月纳入分级管理的274例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结果(1)274例高血压患者中,男性129例,女性145例,平均年龄为67.3±9.4岁;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其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总数的81.4%。在分级管理过程中,失访人数共计16例,约占规范管理人数的5.8%,其中拒测者占失访人数的43.7%。(2)管理后各项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其中以“每日合理摄盐量”和“控制高血压的措施”最为显著,知晓率分别由管理前16.3%和27.9%上升为65.5%和78.7% ;管理后对血压的判定标准知晓率上升为82.6%。结果表明:分级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的行为改变产生了较大的作用,同时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多样化健康教育方式也使患者的知识水平得到提高。(3)通过1年分级管理,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减少明显;整体管理率达到94.2%,其中强化管理123例,一般管理114例,管理率分别为96.9%和91.9%;极高危组有63例患者降到高危组,降级率达38.7 %;高危组有26例患者降到中危组,降级率达45.6 %;中危组有8例患者降到低危组,降级率达32.0 %;低危组有11例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占低危组患者的42.3 %。强化管理组有62例降到一般管理组,降级率为50.4%,中度管理组有9例降到一般管理组,降级率为42.9%。经统计学分析,管理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按照分级管理标准规范管理人数258例,其中220例血压控制效果为优良和尚可,控制率为85.3%。(5)①血压控制率对比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年龄对血压控制率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 P<0.01),其中以45-65岁年龄段患者血压控制为佳。高龄老年患者其行为危险因素不易改变且多伴有并发症是导致血压控制率低的原因,青年患者控制率较低与不良生活习惯及依从性较差有关。③文化程度高低对血压控制率有影响,各组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P<0.01)。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均好于文化程度低者,这是由于文化程度的不同导致其对高血压病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不同,从而造成在管理中的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有差异。④体重指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其血压控制水平较好于超重或肥胖者。⑤相关知识知晓率越高,血压控制率越高。⑥生活方式较好的患者其血压控制率均高于不良生活习惯者的血压控制率。⑦服药治疗情况对血压控制率有影响,规律服药的患者其血压控制率达到了70.9%。⑧管理开始时,危险级别对血压控制率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危险级别逐级降低,患者血压控制率越显著,⑨管理级别对血压控制率有影响,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P<0.01),管理级别逐级降低有利于提高患者血压达标率。(6)以血压是否控制为应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相关知识知晓率、生活方式、服药治疗情况和管理级别对血压控制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实施分级管理模式1年后,有效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高血压病管理率和控制率。(2)影响模式效果的因素有体重指数、相关知识知晓率、生活方式、服药治疗情况和管理级别。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论文 高血压病患者社区-医院之间分级管理模式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心血管疾病慢病管理现状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成都社区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现状及血压控制率分析[J]. 四川医学 2020(03)
    • [2].四川省高原和平原地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3)
    • [3].基层医院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方法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88)
    • [4].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J]. 人人健康 2016(20)
    • [5].浅谈慢性病随访中高血压病患者的社区护理[J]. 人人健康 2017(18)
    • [6].不同年龄段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0(21)
    • [7].探讨社区医疗的行为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08)
    • [8].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的影响研究[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24)
    • [9].临床护理路径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20)
    • [10].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73)
    • [11].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模式与常规管理模式对血压控制率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06)
    • [12].社区高血压患者应用综合干预效果的探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19)
    • [1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为干预效果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3(01)
    • [14].97例高血压患者的合理用药指导体会[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04)
    • [15].河北省沧州市农村居民高血压团队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 2017(02)
    • [16].护理沟通在老年高血压护理过程中的作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60)
    • [17].优质护理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压控制率的影响[J]. 饮食科学 2018(20)
    • [18].急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价值分析[J]. 心理月刊 2020(15)
    • [19].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实施要点解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11)
    • [20].中医食疗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J]. 现代养生 2014(24)
    • [21].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率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0(11)
    • [22].青年高血压患者门诊随访及血压控制情况[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09(02)
    • [23].高血压伴发冠心病护理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09(21)
    • [24].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 2016(23)
    • [25].广州市某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09(07)
    • [26].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病预后影响的观察[J]. 人民军医 2012(04)
    • [27].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的策略研究进展[J]. 中国民康医学 2010(10)
    • [28].血塞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及对血压控制率影响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21)
    • [29].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实施社区规范管理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3(08)
    • [30].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实施社区规范管理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3(07)

    标签:;  ;  ;  ;  ;  ;  

    高血压病患者社区—医院分级管理模式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