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山西话剧研究 ——山西话剧成长历程及新世纪发展研究系列之一

新时期的山西话剧研究 ——山西话剧成长历程及新世纪发展研究系列之一

论文摘要

山西话剧萌芽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培育,它在山西的土壤里茁壮成长,于今已经成为普及于全省,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一种戏剧艺术形式。山西话剧的诞生与成长,有着具体的历史条件,它经历了独特的发展道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个性。进入新时期以来的山西话剧经历了一段曲折发展的道路,对于这段道路的分析与反思对山西话剧今后的发展意义深远。经历了“文革”十年话剧的几乎“停滞”,话剧在新时期发扬其固有的传统,走在各种艺术门类的前列,话剧工作者表现出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深沉的忧患意识,艺术家和人民群众被压抑了10年的情感,在剧院得到了宣泄。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主义色彩的传统特色使山西话剧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赢得了观众,带来了繁荣。但同时也存在着在思想方法和创作方法上难以摆脱、久已形成的羁绊。应该看到山西话剧这一时期的繁荣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原因的。山西话剧曾经有过耀眼的辉煌,但“文革”结束后经历了复苏的山西话剧由于历史和现实多方面的原因,曾一度进入一种“瓶颈”状态,虽然也有一些作品间歇性的出现过,但缺少观众和市场的现状使话剧陷入了生存困境。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才老化断层、电视文化的冲击……这一切都使山西话剧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当然,通观全国话剧市场,都在这一阶段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些问题。而在这诸多因素中,我们不能不看到,尽管地域经济、政策影响、艺术创新、演出形式及明星效应与传媒力量等多个方面对于新时期山西话剧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这是否是决定话剧命运的关键还有待深入细致的分析与思考。话剧在山西经历的各个时期的发展为新时期话剧奠定了良好的传统文化基础,话剧自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它以特殊的方式折射出我们这个地域的千百年来凝聚的思想感情、文化内涵、价值取向与生存观念,而拥有并体现这些也正是话剧能够继续向前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灵魂”。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山西话剧乃至全国话剧想要在新的世纪里继续向前发展并且有所创新,最重要的一环是需要有内涵、能体现丰富文化积淀的优秀剧作,而新时期中国话剧的里程碑——《立秋》的出现更让我们看到了这一点。并且科学地回顾与剖析新时期山西话剧的运行轨迹,对山西话剧今后的发展是不无好处的。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等研究方法,就山西话剧在新时期发展的现状分析问题所在,在保持地方艺术特色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呼唤拥有深厚的历史感和文化感的作品。从进入新时期的话剧复苏阶段到从繁荣走向冷清的话剧市场,从进入新世纪前后出现的剧作到新时期中国话剧的里程碑——《立秋》,在山西话剧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中寻找山西话剧发展、振兴的方向,从话剧的内在本体特征寻求话剧发展的关键因素,力求做到客观、全面和系统的研究,为山西话剧寻找、印证可行的发展道路,从而使话剧得以更好的发展、延续。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新时期山西话剧从复苏到走向危机——1976-1979年的山西话剧
  • 1.1 粉碎“四人帮”后话剧的复苏
  • 1.1.1 复苏阶段的山西话剧
  • 1.1.2 这一时期山西话剧发展的收获
  • 1.2 从《于无声处》、《黄河魂》看这一时期的山西话剧
  • 1.2.1 话剧《于无声处》、《黄河魂》的内容简介
  • 1.2.2 由《于无声处》、《黄河魂》引发的思考
  • 1.3 亢奋中孕育的隐忧
  • 第二章 新时期山西话剧的“萧条期”——1980-1999年的山西话剧
  • 2.1 山西话剧“短暂春天”的结束
  • 2.1.1 危机的来临
  • 2.1.2 缓慢的探索步伐
  • 2.1.3 这一阶段山西话剧理论研究发展的思考
  • 2.2 山西话剧危机的延续
  • 2.2.1 危机延续的表现与原因
  • 2.2.2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山西话剧的发展
  • 2.3 从《孔繁森》、《元朝帝师八思巴》反思山西话剧的“萧条期”
  • 2.4 整个“萧条期”山西话剧的特点
  • 2.4.1 反思与探索的缺乏
  • 2.4.2 外部因素的冲击
  •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话剧的里程碑——《立秋》——2000年以后的山西话剧
  • 3.1 横空出世的新世纪山西话剧——《立秋》
  • 3.2 话剧《立秋》
  • 3.3 话剧《立秋》艺术特色
  • 3.3.1 形式特点
  • 3.3.2 矛盾冲突
  • 3.3.3 语言特点
  • 3.3.4 人物塑造
  • 3.3.5 地域特色
  • 3.4 话剧《立秋》的成功留给我们的思索
  • 第四章 关于新时期山西话剧创作的思考
  • 4.1 坚持话剧民族化的走向
  • 4.2 坚持“一剧之本”的创作理念
  • 4.3 坚持走市场化的道路
  • 4.4 坚持高层次的创作眼光
  • 4.5 加大对话剧人才的培养力度
  • 结语:对未来山西话剧发展的几点建议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相关论文文献

    • [1].舞台上的新中国——中国话剧70年回顾[J]. 艺术评论 2019(11)
    • [2].新中国话剧的发展历程与时代特征[J]. 艺术学研究(期刊) 2019(03)
    • [3].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南开新剧(1909—1918)与现代中国话剧的发生[J]. 文学与文化 2020(02)
    • [4].论马来西亚华文话剧对丰富中国话剧历史和理论的独特价值[J]. 戏剧艺术 2020(04)
    • [5].拥抱新时代 担当新使命——“2018年中国话剧协会全国会员大会”致辞[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19(01)
    • [6].多维视角下的历史与现实——由德译本《中国话剧:痛点》说起[J]. 戏剧文学 2019(06)
    • [7].传承与创新:揭橥中国话剧发展的五四基因——“五四与中国话剧”高端学术论坛综述[J]. 戏剧艺术 2019(04)
    • [8].“五四与中国话剧”高端学术论坛[J]. 戏剧艺术 2019(04)
    • [9].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戏剧与仪式学术研讨会综述[J]. 艺术评论 2017(11)
    • [10].政治、艺术、娱乐:抵牾还是交融?——论20世纪30年代中国话剧与电影在美学观念上的相互影响[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17(01)
    • [11].走过漫漫“长夜”的中国话剧——以话剧《长夜》为例浅谈中国话剧的原创之路[J]. 戏剧之家 2017(15)
    • [12].向生活深深地弯下腰去——在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主题论坛上的发言[J]. 大舞台 2017(06)
    • [13].浅析中国话剧的历史发展[J]. 戏剧之家 2017(17)
    • [14].回望历史 观照当下 展望未来——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J]. 艺术评论 2017(09)
    • [15].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下)[J]. 艺术评论 2017(09)
    • [16].话剧《惊蛰》荣获第九届中国话剧金狮新剧目奖[J]. 内蒙古艺术 2014(02)
    • [17].从“雏形”到“完形”——重审洪深与中国话剧“现代”形态的建构[J]. 华中学术 2020(01)
    • [18].新时期中国话剧的跨文化改编[J].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2016(02)
    • [19].绽放话剧池塘的初莲[J]. 中华文化画报 2016(12)
    • [20].焦菊隐的“话剧变法”——纪念中国话剧一百一十周年[J]. 海内与海外 2017(02)
    • [21].贴近人民 接通地脉——中国话剧发展的启示[J]. 人民周刊 2017(16)
    • [22].《中国话剧百年图文志》出版[J]. 剧本 2009(06)
    • [23].独具当代特色的中国话剧[J]. 剧作家 2009(06)
    • [24].话剧的成熟及其对今天的启迪——纪念中国话剧诞生一百周年[J]. 剧本 2008(01)
    • [25].评《中国话剧百年典藏·作品卷一(早期新剧)》[J]. 新世纪剧坛 2018(01)
    • [26].清末上海学生演剧是中国话剧开端[J]. 中国戏剧 2017(06)
    • [27].话剧,在今天意味着什么?[J]. 群言 2017(07)
    • [28].民族化与大众化:论中国话剧理论批评的向度[J]. 当代戏剧 2017(04)
    • [29].追求中国话剧的高境界——创作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剧场艺术[J]. 艺术评论 2017(09)
    • [30].从当下戏剧现状看中国话剧对传统的传承与弘扬[J]. 艺术评论 2017(09)

    标签:;  ;  ;  ;  ;  

    新时期的山西话剧研究 ——山西话剧成长历程及新世纪发展研究系列之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