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运用现代油气成藏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了白音查干凹陷桑合次洼的油气成藏问题。白音查干凹陷演化史表明,桑合次洼主要断层的活动期为阿尔善期—都红木期,断层的活动控制了沉降中心的变迁。白音查干凹陷西洼断层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断层主要使油气封堵成藏,中期断层对油气具有侧向封堵和纵向运移双重作用,晚期断层对油气封堵成藏不利,而继承性断层则成为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区域性断裂封闭性一般较好,能够阻止油气运移,而次级断层的封闭性在活动期与静止期存在差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表现为幕式特征。桑合地区不整合剖面类型包括:削截不整合、超覆不整合、断褶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四类。多期削截不整合主要发育在北部陡坡带高部位及周缘,多形成不整合面遮挡油气藏。超覆不整合主要分布在洼陷南斜坡,形成不整合面超覆油气藏与岩性油气藏。断褶不整合主要沿北部陡坡带大断裂分布,断裂和不整合共同构成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往往形成断鼻油气藏或断背斜油气藏。油源对比表明,桑合次洼油气主要来自白垩系都一段和阿二段烃源岩。研究区主要发育三套储层:阿尔善组、腾格尔组和都红木组一段,其主力油气成藏期分别对应于都二段沉积期、赛汉塔拉组沉积期和赛汉塔拉组沉积后期。都一段—赛汉塔拉组沉积时期,来自都一段和阿二段的油气,就近向北部断裂构造带运移,断褶不整合与砂岩输导层提供侧向运移通道,各级断层则成为主要的垂向运移通道,形成自生自储的构造油气藏。都红木末期,来自阿二段的油气沿三角洲前缘砂体与超覆不整合开始向南斜坡的锡林好来地区进行大规模运移,在上倾方向受断层或泥岩遮挡,形成岩性油藏。腾格尔末期和都红木末期,阿二段及腾格尔下部的烃源岩大量排烃,沿不整合和断层运移至达尔其地区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前言1.1 研究现状1.2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3 主要研究内容1.4 技术路线1.5 主要成果及认识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2.1 地层层序1bt)'>2.1.1 腾格尔组(K1bt)1bd1)'>2.1.2 都一段(K1bd1)2.2 地震地层标志2.3 区域构造背景与构造演化特征2.3.1 区域构造背景2.3.2 凹陷构造演化特征2.3.3 桑合次洼构造演化特征第三章 断裂系统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3.1 断裂基本特征与断裂分级3.2 主要断裂的特征分析3.2.1 塔拉断裂3.2.2 塔南断裂3.2.3 桑合断裂3.2.4 中、小断裂3.3 断层封闭机理与研究方法3.3.1 断层封闭机理的研究3.3.2 断层封闭性的评价参数3.4 主要断层的封闭性与油气成藏关系3.4.1 查12 井-查16 井剖面断裂封闭性研究3.4.2 查11 井-查9 井剖面断裂封闭性研究3.4.3 查15 井-查12 井剖面断裂封闭性研究3.4.4 达30 井-达24 井剖面断裂封闭性研究第四章 不整合发育特征与油气运聚成藏关系4.1 不整合面的类型4.1.1 削截及多期削截不整合4.1.2 超覆不整合4.1.3 断褶不整合4.1.4 平行不整合4.2 不整合结构的测井响应4.3 不整合控油作用特征4.3.1 削截与多期削截不整合面控油特征4.3.2 超覆不整合面控油特征4.3.3 断褶不整合控油特征4.3.4 平行不整合面控油特征4.3.5 不整合面控油规律第五章 油气源及成藏期次研究5.1 油气源条件5.1.1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5.1.2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5.1.3 油源对比5.2 油气运移方向研究5.2.1 利用地面原油物性变化判别油气运移方向5.2.2 桑合地区饱和烃分布特征5.2.3 桑合地区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分布5.3 烃源岩主要生排烃期与油气成藏期5.4 圈闭形成史5.5 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油气成藏期次5.5.1 流体包裹体实验分析结果5.5.2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油气成藏期次分析第六章 油气成藏模式与有利区带预测6.1 北部陡坡带油气成藏模式6.2 锡林好来地区油气成藏模式6.3 达尔其地区油气成藏模式6.4 有利区带预测第七章 结论与认识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白音查干凹陷论文; 断裂封闭性论文; 不整合类型论文; 烃源岩论文; 油气成藏论文;
白音查干凹陷桑合次洼断裂和不整合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