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法的现象之本质理论的历史逻辑 ——对前苏联的接受与超越

当代中国法的现象之本质理论的历史逻辑 ——对前苏联的接受与超越

论文摘要

法的现象的本质理论是时代法律精神的精华和内核,是社会交往本质的理论反映,是一定社会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法权要求和社会治理方式的理论表现,是法学理论体系的逻辑基点。因此,研究当代中国在接受和超越前苏联法律本质理论的影响过程中建构和发展自己法律本质理论体系的历史机理,对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和法治国家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前苏联法律本质理论的变迁与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体制的变化密切关联,与研究方法的选择也有着一定的关系,是一个由阶级意志理论向社会共同意志理论的演化过程。前苏联法律本质理论是中国法律本质理论的观念基础和历史渊源,其演变历程对当代中国如何理性认识法律的价值功能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它告诉我们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状况来阐释法律的本质。 改革开放前中国法律本质理论的形成是一个接受和建构的过程。新中国通过对旧法的摧毁和旧法学观点的批判,接受了维辛斯基的法律本质思想,并采用了前苏联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国家和法的理论》教科书中的有关法律本质观点的系统化表述方式,从法律的起源和发展、法律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功能等方面认识、揭示和阐释法律的阶级本质,并通过有关法律的阶级性、继承性、政治性和政策的阶级意志性的讨论进一步强化了法律的阶级本质观念。前苏联法律的阶级本质理论对当代中国法制建设和法律本质理论研究的影响是广泛而又深刻的,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所以我们要理性地思考法律的阶级意志性、继承性和政治性之间的关系。 当代中国法的现象之本质理论是在对前苏联法律本质理论的质疑与超越过程中获得发展的。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社会内部的变革因素开始推动法理学和法律本质理论向前发展。法学界逐渐从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状况和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发展对法律的功能期待来界定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属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法学界围绕法律的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相互关系,对法律的本质和价值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在理性批判前苏联法律的阶级意志本质观和阶级斗争工具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法律的多层次本质观点,肯定了法律本质观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内在联系,深化了对法律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实质上,法的现象的阶级性和社会性是对立统一关系,这种统一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历史性的诸方面特征。 20世纪90年代随着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的深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的确立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的实施,当代中国法的现象的本质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法学界应用市民社会理论、法律的功能理论、法与法律的关系原理、解构主义方法论原则对法的现象的本质进行了多视角、多层面的探讨,力图通过法的现象的本质理论达成对社会秩序的公正安排。法的现象是法和法律矛盾关系的对立统一体,法与法律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内容和形式、客观和主观、应然和实然的对立统一关系。法的现象的本质是正义性、阶级性和物质制约性的统一,因此必须通过马克思的相关论点来分析和阐释法的现象的本质属性。当代中国法律本质理论是在当代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结构的转化、法权观念的变化和治国方式的转变的过程中,在围绕着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问题对前苏联法律本质理论模式进行反思和超越的进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问题和方法
  • 一、问题的重要性
  • 二、法的现象的本质及其分析方法
  • 三、揭示法的现象的本质理论发展逻辑的方法
  • 四、本文的理论目标和结构安排
  • 第一章 前苏联法的现象之本质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一、前苏联20世纪30年代末期以前法的现象之本质的主要观点
  • 二、维辛斯基的法律本质思想
  • 三、“全民法”时期法的现象的本质理论
  • 四、前苏联法的现象之本质理论变迁的基本特点
  • 第二章 接受与建构:改革开放前中国法的现象之本质理论
  • 一、建国初期中国法理学的建构与对苏联的全面学习
  • 二、对法律的阶级本质理论的全面接受
  • 三、法的现象的阶级性与继承性问题的争论
  • 四、法律的阶级意志性与政策的阶级意志性问题的讨论
  • 五、法律的阶级本质理论的历史反思
  • 第三章 质疑与超越:法的现象的阶级性与社会性
  • 一、改革开放与中国法的现象之本质理论的拓展
  • 二、对法律的阶级本质理论的质疑
  • 三、法的现象的阶级性与社会性之学术争论
  • 四、法的现象之本质的多层次理论表述
  • 五、法的现象的阶级性与社会性之关系的理性解读
  • 第四章 深化与发展:法与法律的关系理论
  • 一、深化法的现象之本质理论的新路径
  • 二、法与法律的关系之学术纷争
  • 三、法与法律的关系之系统阐发
  • 四、法与法律:正义性、阶级性与物质制约性之统一机理
  • 五、法的现象的本质理论与回到马克思
  • 第五章 法的现象之本质理论发展的社会机理
  • 一、法的现象的本质理论与经济体制的转型
  • 二、法的现象的本质理论与社会结构的转化
  • 三、法的现象的本质理论与法权观念的变化
  • 四、法的现象的本质理论与治国方式的转变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内在逻辑[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4)
    • [2].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三个历程[J]. 知音励志 2016(23)
    • [3].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经济研究导刊 2015(17)
    • [4].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传承 2015(08)
    • [5].生命型企业本质理论[J]. 学海 2008(05)
    • [6].马克思人的“五重”本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 知行铜仁 2017(04)
    • [7].刍议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08)
    • [8].人的本质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青年作家 2014(14)
    • [9].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J]. 黑龙江史志 2008(10)
    • [10].浅析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及其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J]. 老区建设 2014(08)
    • [11].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现代阐释[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2)
    • [12].运用马克思人本质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J]. 才智 2009(01)
    • [13].浅析人的本质理论[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8(08)
    • [14].马克思人的“五重”本质理论及其意义初探[J]. 理论月刊 2016(12)
    • [15].浅谈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启示[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0(06)
    • [16].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传承 2014(06)
    • [17].语言本质理论问题研究的时代创新——读于全有先生的《语言本质理论的哲学重建》[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 [18].以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为指引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J]. 新西部(理论版) 2012(Z3)
    • [19].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9(06)
    • [20].厚重坚实 开拓创新——于全有新著《语言本质理论的哲学重建》读后[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 [21].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为基础[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5)
    • [22].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通识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8)
    • [23].人的本质理论视角下的社区建设[J]. 金田 2013(07)
    • [24].试论卡尔·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文本解读[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4)
    • [25].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革命性变革[J]. 实事求是 2010(06)
    • [26].关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再认识——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文本[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21)
    • [27].恩格斯国家本质理论:分歧、辨析与价值[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6)
    • [28].读于全有教授——《语言本质理论的哲学重建》[J]. 北方文学 2018(29)
    • [29].青年本质属性的马克思主义人学透视[J].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8(03)
    • [30].批判是马克思人本质理论的出场路径[J]. 武陵学刊 2012(04)

    标签:;  ;  ;  ;  

    当代中国法的现象之本质理论的历史逻辑 ——对前苏联的接受与超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