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几十年来,在电化学、电分析化学方面,化学修饰电极一直是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电荷转移配合物(CTC)是电子供体(D)和电子受体(A)发生电荷转移形成的配合物。这种电荷转移作用可以通过电化学调控D或A进行可逆的调控。所以,通过电化学调控电荷转移配合物在电极表面的形成和分解,从而构造可动态更新的修饰电极,有望应用于生物检测或生物传感方面的定量分析。硅溶胶凝胶,由于具有热、化学稳定性,生物兼容性,是一种固定生物活性分子的理想材料,因而被广泛用于电极表面的修饰,生物活性分子的高活性固定,以研制生物传感器。溶胶凝胶膜可用电沉积法制备,但所报道的沉积条件较为苛刻,在研制生物传感器方面有较大的局限性。通过改进其沉积条件,使该方法适合于固定生物分子并保持其活性,对建立基于溶胶凝胶介质的生物传感器有较大的意义。电化学石英微天平(EQCM)方法是研究化学修饰电极的形成过程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可同步动态研究电化学反应或过程的多种理化参数和材料学性质,如电极表面质量变化、修饰膜的粘弹性、溶液粘密度等。本学位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EQCM研究了邻联甲苯胺(o-TD)的电氧化行为。在o-TD的氧化过程中,难溶的电荷转移配合物(CTC)在电极表面沉积和溶解,导致谐振频率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频率响应(-△f0v)。加入肝素能显著增强V-型频率响应,提高CTC的电极收集效率,说明肝素能与电生电荷转移配合物形成加合物。我们用红外和紫外光谱对肝素与CTC的加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EQCM法测得CTC与肝素间的摩尔结合比(x)在31.5到36.5之间,符合CTC与肝素主要通过静电作用的机理(理论计算值为37.5)。基于肝素与CTC的作用,建立了在10倍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pH 6.0)稀释的血样中分析肝素的新方法,检测下限达0.05 unit mL-1(S/N=3),该方法操作简便且不受蛋白等共存物的干扰。这种基于电荷转移配合物动态表面更新的传感,有望在生物检测与分析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应用。2.采用EQCM技术研究了o-TD、四甲基联苯胺(TMB)和邻联茴香胺(o-DA)氧化时形成的CTC与葡聚糖硫酸钠(DSS)的结合过程。运用紫外、红外光谱法表征了CTC与DSS的结合。基于DSS与CTC相互作用提出了电分析DSS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电极表面可动态更新的特点,线性范围为0.002~1.6μmol L-1,检测下限达0.7nmol L-1(o-TD体系)。3.四硫富瓦烯-7,7,8,8-四氰基对二次甲基苯醌(TTF-TCNQ)/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复合膜组装辣根过氧化物酶构造了新的第三代生物传感用于双氧水检测,线性范围0.005~1.05 mmol L-1,检测下限为0.5μmol L-1。另外,以EQCM方法首次测定了酶的比活性(ESA),发现与MWCNTs/Au或TTF-TCNQ/Au电极比较,TTF-TCNQ/MWCNTs/Au电极上的ESA最大,表明TTF-TCNQ/MWCNTs膜是一种很好的HRP固定材料,该复合膜可实现酶与电极间的直接电子转移。4.提出了一种以过氧化氢电还原诱导沉积厚度可控的SiO2-壳聚糖(CS)-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杂化膜用于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的新方法。利用电化学石英晶体阻抗技术现场监测了杂化膜在电极表面的沉积过程,并藉此制作了性能良好的GOD-SiO2-CS-MWCNT/Au用于葡萄糖检测。优化条件下,该传感器的线性范围0.001到3.5 mmol L-1,检测限为0.5μmol L-1(S/N=3),响应时间在6s内,米氏常数(Kmapp)为4.05 mmol L-1,表明此方法制备的纳米有机无机杂化膜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另外,我们也对甲基三甲氧基硅烷(TMOS)和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OS)体系的电沉积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所研究的采用外加氧化剂电还原来触发壳聚糖-硅凝胶杂化膜沉积的方法具有普遍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硅凝胶膜联合早期口服曲尼司特防治外伤瘢痕增生的疗效观察[J]. 四川医学 2016(03)
- [2].硅凝胶敷料在疤痕治疗中的应用[J]. 健康之路 2017(01)
- [3].硅凝胶喷雾及硅凝胶贴片防治面部术后瘢痕增生效果观察[J].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4)
- [4].应用祛疤硅凝胶膜治疗168例烧伤后瘢痕的临床观察[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04)
- [5].硅凝胶膜治疗病理性瘢痕的系统评价[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42)
- [6].硅凝胶膜在病理性瘢痕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49)
- [7].强脉冲光联合硅凝胶贴对增生性瘢痕早期干预的效果分析[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9(05)
- [8].硅凝胶在瘢痕防治中的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 2012(06)
- [9].兔眼滤过性手术中植入硅凝胶膜的实验研究(英文)[J]. 国际眼科杂志 2008(03)
- [10].硅凝胶假体隆乳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18)
- [11].弹力套联合硅凝胶膜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24)
- [12].硅凝胶假体隆乳术后的随访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 2010(05)
- [13].高粘性高强度硅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 胶体与聚合物 2019(01)
- [14].自体脂肪联合硅凝胶假体隆乳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医疗美容 2017(02)
- [15].局部封闭与使用硅凝胶瘢痕贴片加压治疗瘢痕组织的疗效分析[J]. 临床医学 2011(07)
- [16].硅凝胶瘢痕贴的生物相容性[J]. 医疗装备 2018(13)
- [17].硅凝胶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微观构造[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18].最权威的整形专家都在这里![J]. 医学美学美容(Me) 2016(01)
- [19].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取出同期行硅凝胶假体隆乳术13例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5)
- [20].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预防术后切口增生性瘢痕效果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 2020(08)
- [21].铒像素激光联合硅凝胶软膏预防面部术后瘢痕的疗效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 2013(11)
- [22].硅凝胶膜联合压力治疗在烧伤瘢痕防治中的应用[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08)
- [23].醋丙甲泼尼松龙曲尼斯特硅凝胶膜对兔增生性瘢痕的疗效[J]. 西南国防医药 2008(06)
- [24].液体硅凝胶注射填充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与处理[J]. 中国民康医学 2018(08)
- [25].固相硅凝胶的制备方法[J].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2019(12)
- [26].硅凝胶假体联合自体脂肪隆胸术对患者乳房外形改善、维持效果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28)
- [27].中药肌能饮联合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对瘢痕疙瘩修复的观察[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7(03)
- [28].国外美容医学最新动态[J]. 中国美容医学 2010(12)
- [29].弹力套与硅凝胶贴膜联合应用防治烧伤后瘢痕增生的效果观察和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3)
- [30].联合使用弹力套与硅凝胶膜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作用[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