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针刺心经与小肠经干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脏和下丘脑基因表达谱比较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针灸推拿学
作者: 周美启
导师: 赖新生
关键词: 急性心肌缺血,电针,心脏,下丘脑,基因表达谱
文献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①探究中、西医学对缺血性心脏病病因病机(理)的认识,针灸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原理的研究进展,以及基因芯片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②从基因水平揭示心经、小肠经干预心肌缺血作用的分子心脏学机制和脑机制,阐释心经、小肠经与心脏表里相合关系的实质。同时也为进一步建立“针灸-基因表达谱”数据库,寻找一组“经脉脏腑相关的特异性基因群”奠定基础。 方法:①从古今文献着手,特别是对近十年来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地收集、归纳、分析和整理。②随机将20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肺经组、心经组和小肠经组,每组5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复制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分别电针手少阴心经“神门(HT7)-通里(HT5)”段,手太阳小肠经“养老(SI5)-支正(SI7)”段,以及手太阴肺经“太渊(LU9)-列缺(LU7)”段。分别对肺经组与模型组、心经组与模型组、小肠经组与模型组的心脏和下丘脑基因表达谱变化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文献研究:①缺血性心脏病是多病因的疾病。多种因素可作用于不同环节,现代医学存在多种学说,而传统医学则强调心脉痹阻,病位以心为主,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病机特点本虚标实,气血阴阳同病,虚实夹杂。②针灸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疗效肯定。所报道的疗效因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针灸取穴、方法或配合其他中西医治疗手段,以及疗效评价标准的不同而异。③针灸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活性物质、心肌局部调节及改善微循环、抗氧自由基以及对细胞因子的调节、对NOS和NO的影响以及调节热休克蛋白表达基因等方面作用,从而改善心肌缺血后心脏血流动力学紊乱,促进心肌恢复正常代谢,调整心肌收缩力,纠正心律失常。④基因芯片技术虽在中医证的本质、针灸作用原理及中药作用机制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未见有关经脉脏腑相关方面研究成果的报道。实验研究:①心脏和下丘脑差异表达基因和EST数目分析:在心脏,与模型组比较,肺经组共有439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EST),其中164个表达下调,275个表达上调,表达差异大于2倍的分别有20个和14个;与模型组比较,心经组共有78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455
论文目录:
前言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心脏病病因病理的认识
2 祖国医学对缺血性心脏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3 缺血性心脏病针灸治疗概况
3.1 针刺疗法
3.2 灸法
3.3 电针疗法
3.4 耳穴疗法
3.5 头皮针疗法
3.6 穴位贴敷疗法
3.7 穴位注射疗法
3.8 穴位埋线疗法
3.9 微波针灸疗法
3.10 穴位磁疗法
3.11 指压疗法
3.12 针灸综合疗法
3.13 针药结合疗法
3.14 针灸配合其他疗法
4 针灸干预心肌缺血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4.1 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4.2 心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
4.3 局部心肌组织调节
4.4 改善微循环作用
4.5 抗氧自由基作用
4.6 对细胞因子的调节
4.7 对NOS及NO的影响
4.8 调节细胞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
5 基因芯片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1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中医证的本质
5.2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针灸作用原理
5.3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探究中药作用机制
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芯片检测质量判断
2.2 样品芯片检测结果
3 讨论
3.1 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复制
3.2 基因芯片的选择
3.3 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分析
3.4 经脉脏腑相关及其研究现状
3.5 心与小肠关系的认识
结语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各组典型心电图
2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著作
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课题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22
参考文献
- [1].扶正增效方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射增敏的临床及基因表达谱研究[D]. 黄静.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
- [2].Ⅱ型糖尿病肾虚证分布及基因表达谱研究[D]. 秦玉花.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
- [3].针刺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心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D]. 贾文睿.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 [4].应用基因芯片研究针刺涌泉延缓衰老的差异表达基因谱[D]. 张卫.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
- [5].电针深刺“腰突五穴”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数字基因表达谱及分子网络研究[D]. 王奕力.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 [6].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热证候分类的系统生物学基础[D]. 吕诚.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
- [7].脾肾两虚证双生子脑瘫的生物学基础研究[D]. 杨红亚.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
- [8].“劳倦过度、房室不节”致肾阳虚及补肾阳对小鼠甲状腺轴及睾丸基因表达谱的影响[D]. 宋洁.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
- [9].“劳倦过度、房室不节”肾阳虚模型小鼠及其以药反证脑基因表达谱的研究[D]. 杨裕华.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
- [10].电针对应激性高血压前期大鼠下丘脑基因表达谱的影响[D]. 谢晓佳.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手厥阴心包经(内关)与心相关的实验研究[D]. 崔瑾.湖南中医药大学2007
- [2].下丘脑室旁核在电针内关穴抗家兔急性心肌缺血作用中的机制研究[D]. 涂乾.湖北中医学院2004
- [3].手厥阴心包经与心相关的实验研究[D]. 杨孝芳.湖南中医学院2004
- [4].针刺不同刺激量对脑缺血后功能恢复及突触可塑性促进作用的研究[D]. 徐振华.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 [5].电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评价及相关机理研究[D]. 聂斌.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 [6].电针任、督脉经穴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干预作用机制的研究[D]. 杨卓欣.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 [7].温针灸治疗骨关节炎虚寒证的临床研究及其分子生物学基础探讨[D]. 黄信勇.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
- [8].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缺血性损伤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转导机制[D]. 高俊虹.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
- [9].内关穴局部针刺效应与靶器官心肌缺血关系的实验研究[D]. 刘明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
- [10].针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大鼠预防性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赵宇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