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四川省小麦赤霉病菌的种群结构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植物病理学
作者: 黄小红
导师: 叶华智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致病菌,致病性,营养亲和性
文献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小麦赤霉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和四川小麦生产中的三大病害之一。为了解四川小麦赤霉病菌的种群组成情况,为病害的测报、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我们于2002年~2004年在四川省的12个地区26个市县采集和征集小麦赤霉病病穗标样,经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共获得345个镰刀菌属的菌株,对它们进行了种类鉴定、致病性和营养体亲和性的研究,从而明确了引致四川小麦赤霉病穗腐的镰刀菌的种群结构,其结果如下: 采用Nirenberg和Booth的方法,主要根据产孢细胞特点,分生孢子类别和形态以及其它培养性状进行种的分类鉴定。共鉴定出7种镰刀菌,它们是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出现频率为95.07%;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出现频率为2.61%;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出现频率为0.87%: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出现频率为0.58%;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和雪腐镰刀菌(Fusarium nivale)出现频率均为0.29%。禾谷镰刀菌是四川省小麦赤霉病的优势致病种。 为了解四川小麦赤霉穗腐镰刀菌不同种类和禾谷镰刀菌菌株的致病性分化,在小麦扬花期采用田间穗部小花定位接种,测定了代表7种镰刀菌的102个来自四川省不同小麦生态区的菌株以及34个禾谷镰刀菌株硝酸盐营养缺陷型突变体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7种镰刀菌中,禾谷镰刀菌和雪腐镰刀菌鉴定为强致病类型,黄色镰刀菌为中等致病类型,串珠镰刀菌、木贼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燕麦镰刀菌等4种为弱致病类型。供试的88个禾谷镰刀菌中,大部分菌株属于强和中等致病力类型,比例分别为46.59%、50%,弱致病力类型菌株较少,占3.41%。禾谷镰刀菌的致病力类型分布与地理来源没有关系。测定的34个禾谷镰刀菌株硝酸盐营养缺陷型突变体菌株的致病力与亲本菌株相近的占35.29%,高于亲本菌株致病力的占20.59%,致病力低于亲本菌株的占44.12%。 对四川省各地区的85个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F. graminearum)菌株进行了营养体亲和性测定,研究了培养基种类对硝酸盐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筛选的影响;在筛选获得突变体基础上进行了亲和性测定和类型划分,结果是:利用KPS和MMC培养基筛选硝酸盐营养缺陷型突变体,MMC培养基得到的突变体频率比KPS培养基高。用MMC培养基,只有42个菌株筛选到突变体,筛选出的1093个突变体中,404个(36.96%)为nit1;nit3为654个(59.84%);nitM为35个(3.20%)。筛选到nitM突变体的13个菌株都鉴定为营养体自身亲和菌株。而各菌株间亲和的只有来自眉山
论文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四川省小麦赤霉病病原菌的种类鉴定
1.1 供试材料
1.2 方法
2 四川省小麦赤霉病菌致病性分化的研究
2.1 供试菌株和接种体
2.2 供试小麦品种
2.3 接种方法
3 四川省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营养体亲和性测定及营养体亲和群的划分
3.1 禾谷镰刀菌硝酸盐营养缺陷型突变体(nit突变体)的筛选
3.2 突变体稳定性检验
3.3 禾谷镰刀菌突变体生理表现型的鉴别
3.4 禾谷镰刀菌菌株自身营养体亲和性测试
3.5 禾谷镰刀菌菌株间营养体亲和群的划分
结果与分析
1 四川省小麦赤霉病病原菌的种类鉴定
1.1 镰刀菌种类及其分布
1.2 经鉴定的镰刀菌菌株的主要性状
2 四川省小麦赤霉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
2.1 供试镰刀菌致病性的田间测定结果
2.2 赤霉病菌致病类型的划分
3 四川省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营养体亲和性研究
3.1 石肖酸盐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筛选
3.2 nit突变体生理表现型的鉴别
3.3 禾谷镰刀菌菌株自身营养体亲和性测试
3.4 禾谷镰刀菌菌株间亲和群的划分
结论与讨论
1 镰刀菌的种类鉴定
2 致病性分化
3 营养体亲和性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27
参考文献
- [1].小麦赤霉病菌多菌灵抗性群体的扩散路径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 戴大凯.南京农业大学2013
- [2].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药剂筛选与贮藏期毒素影响因子的研究[D]. 孙众.安徽农业大学2013
- [3].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及致病性缺陷菌株的回复突变检测[D]. 崔云凤.四川农业大学2007
- [4].禾谷镰刀菌随机插入突变体的构建及其水杨酸代谢途径关键基因鉴定[D]. 王钊.四川农业大学2014
- [5].四川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研究[D]. 王丹.四川农业大学2007
- [6].安徽小麦赤霉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布规律研究[D]. 卢丽斌.安徽农业大学2017
- [7].两种杀菌剂对长江流域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测定和抗性诱导[D]. 高淑敏.山东农业大学2017
- [8].小麦赤霉病菌对常用杀菌剂的抗性研究[D]. 高启迅.浙江大学2016
- [9].四川省小麦赤霉病菌致病性分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 洪旭.四川农业大学2012
- [10].小麦赤霉病菌血清学检测方法建立及在品种抗病性评价中的应用[D]. 李潮霞.河北农业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四川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研究[D]. 王丹.四川农业大学2007
- [2].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及致病性缺陷菌株的回复突变检测[D]. 崔云凤.四川农业大学2007
- [3].利用“永久F2”群体定位抗赤霉病QTL[D]. 田大刚.南京农业大学2006
- [4].小麦赤霉病菌血清学检测方法建立及在品种抗病性评价中的应用[D]. 李潮霞.河北农业大学2007
- [5].利用植物抗体中和真菌毒素DON及提高赤霉病抗性的研究[D]. 林德书.福建农林大学2007
- [6].小麦全蚀病菌胞外β-1,3-葡聚糖酶Ⅱ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D]. 余永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7].小麦品种对赤霉病和DON毒素积累抗性评价及其分子作图研究[D]. 张凯鸣.南京师范大学2005
- [8].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研究[D]. 王建新.南京农业大学2000
- [9].小麦赤霉病菌毒素输出泵基因Tril2的病理作用[D]. 姚红燕.南京农业大学2003
- [10].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调查及品种抗性和防治研究[D]. 纪莉景.河北农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