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工业结构调整和商务成本快速上升的双重压力下,曾经对沿海地区经济增长做出重大贡献的庞大制造业群体,生存和发展空间日益受到挤压,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污染密集型的。而中西部地区正处于加速推进工业化时期,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热情空前高涨。为吸引外来投资,地方政府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竞相放松环境规制,甚至实行零规制,成为吸引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的重要因素。污染转移是空间维度的环境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局部改善而整体难以根本好转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从社会经济因素出发,对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的内在动力机制和空间环境问题的规制方案进行考察,从而建立起长效的环境管理体制。对转轨时期和财政分权体制下我国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现象的考察,不仅能弥补现有理论研究的不足,而且能为我国环境规制制度的发展变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在对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的一般特征,以及财政分权体制和当前环境规制制度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第四到六章以及第七到八章分别回答了以下两个问题:(1)环境规制约束下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的内在动力机制是什么?其中着重论证了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竞争与企业区位选择互为因果的内生关系,以及公众参与环保对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的影响。(2)产业转移有其必然性,如何在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满足发达地区工业结构升级和欠发达地区推进工业化愿望的同时,改革和创新现有环境规制体制,对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等空间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的规制?全文共分九章。第一章导论就研究缘起、意义及本文结构安排进行说明。第二章对国际上相关研究文献的两个支脉进行梳理,并对现有文献的成果与不足进行总结,进而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第三章对我国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的社会经济背景和一般特征进行分析。第四到第六章分别从环境规制约束下企业的理性区位调整、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竞争、公众参与环保等三个方面,对环境规制约束下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的内在动力机制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第七章从规范地方政府非理性竞争行为、构建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改革环境规制结构三方面探讨优化对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的政府规制。第八章探讨建立政府、企业自愿环境规制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多中心治理方案。第九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分析主要研究结论中包含的政策意义。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导论1.1 提出问题1.2 基本概念1.3 研究意义1.3.1 选题的理论意义1.3.2 选题的现实意义1.4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1.4.1 主要创新点1.4.2 不足与扩展1.5 研究目标、思路及结构安排第二章 环境规制与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文献述评2.1 企业迁移的本质2.2 环境规制约束下的企业迁移2.2.1 环境规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2.2.2 污染天堂假说的理论逻辑2.2.3 污染天堂假说的实证检验2.2.4 国际环境协议与污染密集型企业迁移规制2.3 政府间环境规制竞争2.3.1 环境规制的政治经济学2.3.2 规制竞争的理论渊源2.3.3 环境规制竞争的理论分析2.3.4 环境规制竞争的实证研究2.4 国内的相关研究2.5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三章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3.1 我国工业布局特征及其演变3.1.1 我国工业化阶段的划分3.1.2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工业布局3.1.3 各地区经济类型结构演变3.1.4 投资区域分布与变化趋势3.2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3.2.1 我国环境污染的整体状况3.2.2 工业污染区域分布及其“西进”趋势3.3 我国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的一般特征3.3.1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本流动3.3.2 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的形式3.3.3 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的路径3.3.4 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的效应3.4 我国环境规制与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3.4.1 环境规制约束下的企业区位选择3.4.2 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竞争3.4.3 现行环境规制体制的局限3.4.4 公众参与环保的压力3.5 本章小结第四章 环境规制约束下污染密集型企业的区位选择4.1 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的动机4.1.1 主动性迁移动机4.1.2 被动性迁移动机4.2 环境规制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传导机制4.2.1 环境规制下污染密集型企业的应对策略4.2.2 环境规制约束下的企业迁移模型4.3 环境规制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实证研究4.3.1 现有的实证研究及其局限4.3.2 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4.3.3 计量方法及实证结果4.3.4 主要结论及其分析4.4 本章小结附录4-1 环境规制对企业投资区位选择影响的实证结果第五章 地区博弈、环境规制竞争与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5.1 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的政府竞争5.1.1 财政分权理论的发展5.1.2 财政分权改革对政府竞争的激励5.1.3 财政分权体制下政府竞争的主要内容5.1.4 财政分权体制下政府竞争的效应5.2 我国现行环境规制体制下的政府竞争5.2.1 我国现行环境规制体制5.2.2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竞争5.2.3 地方政府之间的环境规制竞争5.3 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竞争与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内生模型5.3.1 基本模型假设5.3.2 同质地区环境规制竞争与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5.3.3 非同质地区环境规制竞争与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5.3.4 模型总体结论5.4 对我国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竞争的实证研究5.4.1 空间滞后模型及主要计量问题5.4.2 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性统计5.4.3 全国样本实证结果及分析5.4.4 地区样本实证结果及分析5.5 本章小结附录5-1 我国省际环境规制竞争的实证结果第六章 公众参与环保与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6.1 厦门PX事件的启示6.2 公众参与环保的理论基础6.2.1 环境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6.2.2 科斯定理与公民环境权的实现6.3 公众参与环保的三种途径6.3.1 科斯谈判和环境民事诉讼6.3.2 披露信息和施加政治压力6.3.3 环保非政府组织的作用6.4 公众参与环保地区差异与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6.4.1 公众参与环保的地区差异6.4.2 公众参与环保的地区差异也是一种区位要素6.5 本章小结第七章 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的政府规制7.1 政府供给环境公共物品的必要性与局限性7.1.1 政府供给环境公共物品的必要性7.1.2 政府供给环境公共物品的形式7.1.3 环境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失灵7.2 规范地方政府非理性竞争行为7.2.1 地方政府非理性竞争的原因7.2.2 转变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发展观7.2.3 构建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7.2.4 转变政府职能和招商引资主体7.3 优化政府环境规制结构7.3.1 集权与分权:基于环境偏好差异的比较7.3.2 发达国家环境规制结构的特征7.3.3 优化我国环境规制结构的构想7.3.4 污染密集型企业迁移的分类治理7.4 构建区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7.4.1 生态补偿概念的演变与发展7.4.2 生态补偿的主要模式7.4.3 我国区域生态补偿现状及发展方向7.5 本章小结第八章 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的多中心治理8.1 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的多中心治理方案8.1.1 公共物品的多中心治理理论8.1.2 公共物品多中心治理的有效性8.1.3 多中心治理与传统环境规制结构的扩展8.1.4 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的多中心治理方案8.2 污染密集型企业的自愿环境规制8.2.1 企业自愿环境规制的经济激励8.2.2 一个简单的成本收益分析框架8.2.3 企业社会责任与自愿环境规制8.2.4 环境友好企业的促进机制8.3 环境教育、信息公示与环保民间团体8.3.1 我国公众参与环保存在的问题8.3.2 提升环保理念,加强环境教育8.3.3 完善信息公示制度,理顺信息沟通渠道8.3.4 推动环保组织发展,丰富公众参与形式8.4 环境责任机制与污染密集型企业越界迁移规制8.4.1 环境规制与环境责任:替代还是互补?8.4.2 企业环境责任的实现方式8.4.3 企业环境责任认定的效率和公平原则8.4.4 企业环境责任的扩展: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环境审查制度8.5 本章小结第九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8.1 主要结论8.2 政策建议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网站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环境规制论文; 污染密集型企业论文; 企业迁移论文; 财政分权论文; 区位选择论文; 多中心治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