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前大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1995年以来,聚合物驱油已成为大庆油田中高含水期油田普遍采用的提高采收率技术。随着主力油层聚合物驱油面积扩大,油田开发增储上产面临一类主力油层剩余储量潜力逐年减少的严峻形势,必须挖掘二三类油层的注聚潜力以实现产量的接替。而这些油层不同于主力油层的特点是纵向上层数多、平面上相变大,非均质性严重,把性质差异较大的非均质油层笼统地划分在一起,组合成一套层系开发,表现出明显不适应,严重影响了开发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进一步细分油层类型,统一油层类型标准,确定合理注采井距、层系组合方法和注入参数,便于三次采油阶段精细油田开发设计。论文研究从已开发的二三类油层现场试验的结论和已有的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出发,对二三类油层的沉积特征、储层非均质性、井间砂体连通方式等进行了细致研究,搞清了储层的物性特征分布特点,从三次采油开发角度重构了油层类型,划分了具体标准,初步研究确定了适应二三类薄差油层的合理注采井距、层系组合方法和注入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从各开发区分类油层厚度和储量分布来看,一类油层由北向南逐渐变差,储量减少,由ⅠA油层过渡到ⅠB油层,至杏南开发区演变为二类油层;二、三类油层合理注采井距分别在150m-175m和100m-125m下具有较高的控制程度;二类油层层系组合应以砂岩组为单元进行层系组合,确保两个层段间隔层相对稳定,同一层段内油层的地质条件应尽量相近,保证突进系数小于3.0,使70%以上小层适合注入同一种分子量聚合物,且开采井段不宜过长在40-60m较为适宜,上下层界限为6~8m。另外,该论文还从二三类油层层间存在物性差异大、压力差异大以及薄差层多等地质条件和问题出发,配套研究确定了适应二三类油层返层注聚的分质分压注入、薄隔层压裂改造和聚合物驱增注等多项工艺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薄差层注入效果差的问题,形成了较完备的薄差层开发配套技术,为二三类油层的三次采油技术全面推广应用起到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二、三类油层注聚是可行的,经济效益优于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