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三代导演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电影改编

建国后三代导演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电影改编

论文摘要

建国后,中国的第三代、第四代以及第五代导演的创作构设出了新中国电影创作的基本框架。在这三代导演的电影创作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作品是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名著或名篇改编而来的,第三代导演选取的文学经典原著主要集中在现代文学的版块,以及新时期以前的作品。在整体的改编风格上,第三代导演显示出保守的改编风格,比较尊重原著,更多的遵从文学性,而其所处的时代给也他们的电影带来了鲜明的政治烙印。另外第三代电影导演有着各自不同的改编特色,比如说谢晋导演比较喜欢选取新时期以前的一些作品,将同时代比较优秀的文学作品搬上银幕,而凌子风导演则喜欢把关注点放在现代文学的部分,老舍、沈从文等一些现代著名作家的作品都被他改编成了电影剧本。第五代导演的改编风格呈现出极强的革新意识,更多遵从的是电影性,他们对文学原著的更改一般都比较大,文学原著对于他们来说更像是一个起跳台,通过这个起跳台充分展示出自己的创作个性,表达的是自己的电影理念,而对文学本身不需要更多的关照。处于夹缝中的第四代导演则兼具第三代与第五代导演的风格。具体来说第四代导演的前期导演更加具有第三代导演的遗风,选择的作品风格以及电影理念也与第三代导演颇为类似,而到了第四代导演的后期,黄建中导演为代表,我们就可以名明显的发现在他们的身上有着第五代导演的气质以及改编的风格。在文学与电影的互动关系方面,第三代导演的成功更多的得益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提供的文学蓝本,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经文学改编的电影都获得很好的成绩,而那些没有经文学改编的电影则颇为平庸。第五代导演的成功使得一批优秀的当代作家更为人们所熟知。莫言,苏童刘恒等人都是其中的受益者。而与此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的效应就是作家群体转移的现象,像刘恒、刘震云、王朔等当代作家都纷纷涌入的影视剧的创作当中去。但是文学与电影的这种互动无论对于电影还是对于文学来说都是必要的,双方取长补短互惠互利。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原著选择
  • (一) 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偏爱
  • (二) 文学原著选择的时代性特征
  • 二、从文字到影象
  • (一) 第三代导演忠实于文学性
  • (二) 第五代导演忠实于电影性
  • (三) 第四代导演
  • 三、文学、电影谁成就了谁
  • (一) 现当代文学原著成就了第三代导演的电影作品
  • (二) 第五代导演成就了中国现当代文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文化的符码 审美的意象——论第五代导演电影视觉意象的运用[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3)
    • [2].以真实为第一性的声音创作——与第五代导演合作之感[J]. 现代电影技术 2019(01)
    • [3].新世纪以来第五代导演古装题材电影创作中传统意识的重构[J]. 当代电影 2019(08)
    • [4].中国第五代导演分析[J]. 戏剧之家 2018(10)
    • [5].第五代导演四人谈[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5(06)
    • [6].现代启蒙精神的式微与大众娱乐理念的狂欢——论新世纪的第五代导演[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7].谢幕和崛起:两代人的精神对接[J]. 齐鲁周刊 2017(01)
    • [8].编者按[J]. 齐鲁周刊 2017(01)
    • [9].论电影的渲染[J]. 艺术品鉴 2017(02)
    • [10].和第五代导演聊床戏[J]. 电影 2017(04)
    • [11].张艺谋[J]. 电影画刊 2017(04)
    • [12].“第五代导演”从1977迈进历史[J]. 新民周刊 2017(23)
    • [13].那些七八级的导演们[J]. 新民周刊 2017(23)
    • [14].第五代导演探索时期电影创作的原则[J]. 北方文学 2017(20)
    • [15].从美学角度浅析《阳光灿烂的日子》[J]. 牡丹 2017(23)
    • [16].第五代导演的文学改编之路——从张艺谋说起[J]. 青春岁月 2014(17)
    • [17].论中国西部电影对第五代导演的影响[J]. 唐都学刊 2010(06)
    • [18].品味中国第五代导演艺术风格的继承与演变[J]. 电影文学 2008(19)
    • [19].意象的内蕴——论第五代导演创作风格[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2(06)
    • [20].人性:“第五代导演”赖以崛起的思想美学基础[J]. 电影文学 2008(19)
    • [21].浅谈中国第五代导演[J]. 神州 2012(17)
    • [22].《麦田》:四不像的谎言电影[J]. 电影画刊(上半月刊) 2009(09)
    • [23].“身体”视域下的人物建构——以第五代导演影片中边缘女性形象为例[J]. 电影评介 2018(04)
    • [24].浅谈第五代导演对中国电影的影响[J]. 电影评介 2013(10)
    • [25].《芳华》与《归来》:第五代导演的艺术多元化创作[J]. 电影文学 2019(09)
    • [26].论第五代导演对历史的阐释[J]. 艺术广角 2009(06)
    • [27].当“第五代”遇上“后新时期”——中国电影转型期的城市景观[J]. 粤海风 2019(02)
    • [28].“后文革”时代的死亡哲学:《蓝风筝》探析[J]. 电影评介 2014(11)
    • [29].用色彩诠释电影——试析中国第五代导演对色彩的运用方式[J]. 电影文学 2012(12)
    • [30].第六代导演的美学风格浅析[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1)

    标签:;  ;  ;  ;  ;  

    建国后三代导演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电影改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