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黑人民族的完整生存—解读《紫颜色》的主题

追寻黑人民族的完整生存—解读《紫颜色》的主题

论文摘要

艾丽丝·沃克(1944—)是当代美国文坛颇具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之一,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黑人和女性作家的双重身份和生活经历使她切身体会到了黑人妇女生活的艰辛。因此,黑人妇女问题一直是沃克文学作品所关注和探讨的话题。在她的作品中,黑人妇女的悲惨生活遭遇,她们为追求独立、自由而进行的斗争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然而,与广义上的黑人女性主义作家不同的是,艾丽丝·沃克不仅揭露了黑人父权制本身的罪恶,而且进一步揭示了黑人男性本身也是父权制和种族主义的受害者。她在作品中也指出了黑人男性转变、回归以及实现黑人两性和谐相处的可能性。《紫颜色》是艾丽丝·沃克文学方面的杰出成就。1982年此书一经出版就成为畅销书并引起了评论家的关注。第二年,又一举夺得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和国家书评奖三项大奖。小说主要展示了黑人尤其是黑人妇女的悲惨遭遇及其寻求解放的历程。本文拟以艾丽丝·沃克所倡导的妇女主义理论为视角对《紫颜色》进行主题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艾丽丝·沃克在小说中力求表现的是如何实现黑人民族的完整生存。文章由导论、主体和结论三部分构成。导论部分,介绍了艾丽丝·沃克的主要作品、生活经历、写作特点、《紫颜色》的故事梗概、国内外对本书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写作构思。正文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女性主义、黑人女性主义和妇女主义,突出了妇女主义不同于前两者的特色。第二章,回顾了以西丽为代表的黑人女性在父权制和种族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生活和破碎的灵魂。第三章,从自我意识的寻回、经济上的独立和灵魂的救赎三个方面分析了黑人女性找回自我、缝合灵魂的历程。第四章,分析了黑人男性转变的可能性、他们转变的过程和最终两性的和谐相处。结论部分指出,《紫颜色》集中体现了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在小说中,艾丽丝·沃克试图为黑人妇女的解放和黑人民族的完整生存找到一条可行的途径。另外,结尾部分也指出了实现黑人民族的完整生存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摘要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Feminism,Black Feminism,and Womanism
  • 1.1 Feminism
  • 1.2 Black Feminism
  • 1.3 Womanism
  • Chapter Two Bitter Life and Fragmented Soul:Black Women under Double Oppression
  • 2.1 Patriarchal Oppression upon Black Women
  • 2.2 Racial Oppression upon Black Women
  • Chapter Three The Quest for a Self of Wholeness
  • 3.1 The Awakening of Self-Awareness
  • 3.2 The Economic Independence
  • 3.3 The Salvation of the Soul
  • Chapter Four The Transformation of Black Men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以爱之名寻求和解——《爵士乐》主题分析[J]. 北方文学 2017(08)
    • [2].解读《外婆的家什》中黑人民族传统文化[J]. 语文建设 2016(33)
    • [3].对比两部女性小说看黑人民族意识发展[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2(20)
    • [4].《天堂》中托妮·莫里森对黑人民族出路的追寻[J]. 怀化学院学报 2014(06)
    • [5].论《看不见的人》中自我与黑人民族文化的觉醒[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1(05)
    • [6].美国文学作品中黑人民族身份的变化[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04)
    • [7].生与死的战斗——记黑人民族战斗士马尔科姆·艾克斯[J]. 名作欣赏 2016(17)
    • [8].《所罗门之歌》人物之精神分析[J]. 云梦学刊 2014(02)
    • [9].艰辛的成长之旅——论《宠儿》中黑人民族身份的构建[J]. 大众文艺 2011(10)
    • [10].论《最蓝的眼睛》中的手意象[J]. 名作欣赏 2010(35)
    • [11].黑人民族意识的觉醒——Slavery Gave me Nothing to Lose剖析[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14)
    • [12].从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看美国黑人民族意识的成长[J]. 新西部(下半月) 2008(09)
    • [13].历史的权威——论《昌奈斯韦尔事件》的黑人美学思想[J]. 名作欣赏 2010(21)
    • [14].托妮·莫里森边缘书写下的叙事策略[J]. 出版广角 2017(13)
    • [15].精神分析视阈中的《最蓝的眼睛》[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1(01)
    • [16].生活不是一架水晶梯[J]. 兴趣阅读 2019(34)
    • [17].爱丽丝·沃克《日用家当》中的细节描写及其象征意义[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9)
    • [18].托尼·莫里森小说的道德重构[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08)
    • [19].美国黑人民族英雄马尔科姆·艾克斯斗争思想的演变[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09)
    • [20].黑人女性的身份建构——论《我知道笼中鸟为什么歌唱》的主题意蕴[J]. 兰州学刊 2012(09)
    • [21].感受《所罗门之歌》中美国黑人的文化苦旅[J]. 芒种 2016(10)
    • [22].兰斯顿·休斯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分析[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 [23].美国新黑人文化运动及其影响[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 [24].莫里森历史三部曲中的魔幻与现实[J]. 大众文艺 2015(24)
    • [25].休斯诗歌中的黑人女性形象的演变[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10)
    • [26].莫里森非裔文化观探微[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 [27].莫里森《爱》中的原型探析[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 [28].重建民族声音——《所罗门之歌》的“寻根”主题分析[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09)
    • [29].论《宠儿》中黑人自我意识及民族意识的重塑问题[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30].母性的畸变与缺失——以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与《宠儿》为例[J]. 飞天 2011(12)

    标签:;  ;  ;  ;  

    追寻黑人民族的完整生存—解读《紫颜色》的主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