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导弹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最佳运载工具,导弹的扩散给人类生存和国际安全带来了现实威胁,是国际社会优先关注的安全议题,导弹控制机制则是国际社会治理导弹扩散的重要选项。在美国的主导和默许下,国际社会创立了“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MTCR)、“防止弹道导弹扩散国际行为准则”(ICOC)、“防扩散安全倡议”(PSI)和“全球导弹监控机制”(GCS),其中MTCR是导弹控制的核心机制,ICOC、PSI和GCS是导弹控制的准机制。核心机制与准机制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构成了较为完备的导弹控制体系。论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分析现有导弹控制制度控制内容、运行机制和决策程序的基础上,对导弹控制制度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估,寻找导弹控制制度功效低下的症结,指出未来导弹控制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和评估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将力求在三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尝试建立一种理论分析框架。导弹控制研究的技术性、法理性和实践性很强,国内外研究基本上都是一种实证性研究,理论研究比较薄弱。为评估现有导弹控制体系的控制功效,本文把国际机制引入导弹控制领域,尝试为导弹控制研究提供一种理论分析框架。二是对导弹扩散和导弹控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西方学者对导弹扩散的研究重点集中于“无赖国家”、“导弹供应国”和第三世界国家身上,没有关注或很少关注西方发达国家的导弹扩散,没有指出西方发达国家对导弹扩散应负的主要国际责任;没有从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家与地区、横向扩散与纵向扩散结合的基础上研究导弹扩散问题;西方学者只把MTCR看作导弹控制的唯一核心机制,不认为ICOC、PSI和GCS是导弹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在克服这些研究缺陷的基础上,力争对导弹扩散和导弹控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三是观点上有所突破。许多发展中国家把歧视性看作是MTCR的主要制度缺陷。三大准机制的创立旨在克服和超越MTCR的缺陷,但努力的结果是制造出了更大的缺陷。因此,本文认为歧视性安排是现有导弹控制体系的基础,如果完全消除歧视性,现有的导弹控制体系就丧失了存在的基础。全文近20万字,主要内容包括引论、正文三部分和结论。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引论首先是提出问题,然后在分析和评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论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方法和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一章是评估国际机制功能的理论框架,主要是为评估现有导弹控制体系的功效提供理论分析框架。论文在遴选和界定国际机制概念的基础上,从国际机制的有效性、合法性和局限性三个方面建构理论框架,最后分析了运用国际机制研究导弹控制的可能性和现实意义。第二章概述了导弹扩散的历史与现状,第三章则具体分析了导弹扩散的动因,是为后面章节的研究提供背景知识。论文从国家和地区两个层次上分析了导弹扩散的历史与现状。在国家层次上,论文选取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作为研究对象;在地区层次上,论文选取南亚、中东和东北亚三个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导弹大国和热点地区导弹扩散的分析,基本勾勒出全球导弹扩散的概貌。在此基础上,论文从导弹扩散的理论解释、导弹扩散的美国因素和导弹扩散的现实诱因三个方面探讨了导弹扩散的动因和根源。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研究了导弹控制的核心机制和三大准机制。MTCR是在美国的主导下创立的,论文分析了美国导弹防扩散政策的形成对MTCR创立的影响,机制目标的实现路径,MTCR框架下的国家出口控制,MTCR与中国的关系。三大准机制旨在克服和超越MTCR的缺陷,论文从机制创立的背景、机制控制内容和决策程序等方面对准机制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第六章和第七章是对导弹控制体系的绩效评估。论文运用国际机制理论分析框架,结合案例研究方法,从有效性、局限性和合法性方面对现有导弹控制制度进行了全面的绩效评估。通过分析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歧视性安排是现有导弹控制体系的基础;第二、现有导弹控制体系的控制功效总体低下;第三、导弹扩散的长期存在具有一定的现实必然性;第四、导弹控制的未来是建立全面的条约机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耕天思绪永无止境——访著名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工程管理专家栾恩杰院士[J]. 太空探索 2011(04)
- [2].探究防空导弹控制方法[J]. 科技传播 2011(09)
- [3].某型导弹控制舱自动测试系统设计[J]. 电子测量技术 2015(04)
- [4].导弹控制软件的模块化设计[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8(06)
- [5].某型号导弹控制舱温度测试系统设计[J]. 今日科苑 2008(18)
- [6].防空导弹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战术导弹技术 2009(03)
- [7].基于FlexRay总线的导弹控制节点设计[J]. 电气自动化 2009(01)
- [8].基于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防空导弹控制发展综述[J]. 飞航导弹 2013(11)
- [9].两次按动红色按钮的士兵[J]. 解放军生活 2012(06)
- [10].基于改进PSO算法的导弹控制参数优化[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9(04)
- [11].基于攻角可测的不确定导弹系统的滑模自适应控制研究[J].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2011(04)
- [12].滚转导弹控制耦合特性分析与解耦方法[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7(02)
- [13].基于伪控制隔离器的导弹控制方法研究[J].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10(05)
- [14].基于自适应滑模控制的导弹制导与控制一体化反演设计[J].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09(05)
- [15].拦截弹变质心控制技术研究[J]. 飞航导弹 2014(10)
- [16].倾斜转弯导弹控制耦合分析与解耦方法研究[J]. 现代防御技术 2009(02)
- [17].基于μ综合的空空导弹纵向鲁棒驾驶仪设计[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 [18].具有脉冲姿控发动机的自旋导弹动态分析与控制设计[J]. 宇航学报 2008(04)
- [19].导弹部队里的“特种兵”[J]. 解放军生活 2013(08)
- [20].具有脉冲姿控发动机的导弹控制策略设计[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8(09)
- [21].舵机卡死对X型舵飞航导弹控制性能的影响[J]. 弹道学报 2016(04)
- [22].导弹控制系统仿真基本方法[J]. 四川兵工学报 2012(05)
- [23].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控制舱相位差测量技术[J]. 电子测量技术 2014(04)
- [24].预警机武器控制发展设想[J].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7(04)
- [25].当事人[J]. 创造 2011(12)
- [26].导弹控制系统的双积分反演PID控制[J].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2011(03)
- [27].地空导弹LQG/LTR增益调度自动驾驶仪设计(英文)[J].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2011(03)
- [28].导弹质量矩控制技术发展综述[J]. 宇航学报 2010(02)
- [29].防空导弹控制系统设计方法[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15)
- [30].鲁棒μ理论的导弹控制系统应用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