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全球化影响至深,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民族自信心日益高涨的背景下,当代中国人对“具有鲜明中国特征与鲜明时代特征”的建筑的要求,也日益迫切。本论文的研究,就是对这种要求的一种积极回应,也是相关建筑理论研究的一种深入。中国传统美学的根本关注目标是人生问题,其最高追求在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即哲学思想)的表达,因此与中国传统哲学紧密相连。论文认为,把握中国文化基本框架,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把握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精神及其总体范畴,把握当前中国社会审美思想总体特征,有利于在现代建筑中对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准确表达;了解“意境”、中国传统色彩及其现代建筑运用的原则与特征,有利于中国传统美学意境深入表达及其中国特色的加强。论文结合中国文化精神特别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提取其中重要并适合现代建筑表达的范畴——“崇尚自然”、“中和”、“虚静”、“阴阳”、“模糊”、“气韵生动”、“混沌”,分别研究了相应的哲学与美学思想,即建筑表达的深层意境;同时,结合建筑实例,分别研究了相应的建筑意象——“融入自然”、“师法自然”的“崇尚自然”的建筑意象,“多元调和”、“群”、“浩然大气”、“谦和文雅”、“敦厚有力”的“中和”建筑意象,“极简”、“空灵”、“清淡静逸”、“动逸”的“虚静”建筑意象;“阴阳相生”、“阴柔”的表达“阴阳”思想的建筑意象,“视觉模糊”、“对应模糊”、“含蓄”、“抽象、变异与混杂”的表现“模糊”的建筑意象,“直接表达宇宙意象”与“气韵生动”的建筑意象,“非线性”、“分形”、“对局部变异的重视”的“混沌”建筑意象。其中,“放逸建筑”与解构主义建筑、“混沌建筑”与当代非线性建筑,具有哲学思想及建筑意象之间的紧密联系,是“具有鲜明中国特征与鲜明时代特征”的建筑设计与世界最新建筑潮流结合的坚实桥梁。在论文中,还强调了“表达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与具体设计对象的地域特色、具体特点结合的原则。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第1章 引言1.1 研究缘起1.1.1 社会背景与意义1.1.2 研究方向的确定1.1.3 理论意义1.2 概念界定1.2.1 古代、古典与传统1.2.2 中国传统美学及其精神1.2.3 建筑意1.2.4 地域主义相关概念1.3 相关发展与研究1.3.1 国外相关建筑发展与研究1.3.2 国内相关建筑发展与研究1.4 研究范围与论文结构1.4.1 研究范围1.4.2 论文基本结构第2章 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要义2.1 中国文化要义2.1.1 中国文化定义2.1.2 当前中国文化总体特征2.1.3 中西传统思维方式的根本差异2.1.4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2.2 中国传统美学基本精神2.2.1 中国古代美学精神的本质2.2.2 中国古代美学主干思想及其在本研究中的地位2.2.3 中国古代美学的审美类型范畴2.3 当代日本建筑中的传统审美意识之中日比较2.3.1 中日传统审美意识异同之文化根源2.3.2 中日传统审美意识之基本异同2.3.3 日本主要传统审美意识及其在当代日本建筑中的反映2.3.4 现代日本建筑之传统美学表现参考原则2.4 本章小节第3章 现代建筑意境及传统色彩运用3.1 现代建筑意境3.1.1 意境考3.1.2 意境之"妙悟"3.1.3 现代建筑"意境"之中国特色表现3.2 中国传统色彩的现代建筑运用3.2.1 中国传统色彩涵义3.2.2 中国传统色彩之现代建筑运用原则与特征3.3 本章小结第4章 崇尚自然的现代建筑意4.1 天人合一思想及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基本体现4.1.1 天人合一思想4.1.2 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基本反映4.2 崇尚自然的中国古代建筑4.2.1 融入自然的中国古代建筑4.2.2 师法自然的中国古代建筑4.3 "融入自然"的现代建筑4.3.1 融入自然环境4.3.2 纳入自然要素4.3.3 现代建筑融入自然所凸显之中国特征4.4 师法自然的现代建筑4.4.1 模仿自然物象4.4.2 效法自然状态4.5 本章小结第5章 "中和"现代建筑意5.1 "中和"基本精神5.1.1 中国古代儒家基本精神5.1.2 "中和"精神及其美学特征5.2 "中庸"思想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基本表现5.2.1 尚中崇正5.2.2 平和适度5.2.3 有序的群体组合5.3 "中和"现代建筑意象5.3.1 多元调和5.3.2 "群"意象5.3.3 浩然大气5.3.4 谦和文雅5.3.5 敦厚有力5.4 本章小结第6章 "虚静"现代建筑意6.1 "道""禅"美学基本精神6.1.1 道家美学基本精神6.1.2 "禅宗"美学基本精神6.1.3 "虚静"哲学思想6.1.4 "虚静"美学思想6.2 "虚静"美学特征6.2.1 "虚"与"空灵"6.2.2 "淡"与"清"6.2.3 "静"与"动"6.2.4 "逸"6.2.5 静水意蕴6.3 "虚静"现代建筑意6.3.1 极简6.3.2 空灵6.3.3 清淡静逸6.3.4 动逸6.4 本章小节第7章 表现阴阳思想的现代建筑意7.1 阴阳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影响7.1.1 阴阳基本思想7.1.2 中国古代文化刚柔相济的基本特征7.1.3 中国古代美学阴阳相成的基本特征7.2 阴阳相成的建筑意象7.2.1 阴阳相成的中国古代建筑7.2.2 阴阳相成的现代建筑意象7.3 阴柔的现代建筑意象7.3.1 阴柔的文化基因及其美学特征7.3.2 表现阴柔之美的现代建筑意象7.4 本章小节第8章 表现"模糊"现代建筑意8.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模糊性特征8.1.1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模糊性特征8.1.2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模糊性特征8.2 "模糊"的现代建筑意象8.2.1 当代模糊美学特征参考8.2.2 视觉模糊8.2.3 对应模糊8.2.4 含蓄8.2.5 抽象、变异与混杂8.3 本章小节第9章 "气韵生动"与宇宙意境表达的现代建筑意9.1 "气韵生动"及其宇宙意境表达9.1.1 "气韵生动"解义9.1.2 "气韵生动"的宇宙指向9.2 "气韵生动"的宇宙建筑意象9.2.1 表达具体宇宙意象9.2.2 表达"气韵生动"的美学特征9.3 本章小结第10章 混沌现代建筑意10.1 中国古代混沌基本思想10.1.1 中国古代混沌思想内涵10.1.2 中国古代混沌思想的基本特征10.2 现代非线性及其混沌思想10.2.1 非线性思想基本特征10.2.2 一般非线性现象的基本特征10.2.3 混沌的特征10.2.4 非线性理论对当代建筑的启示10.3 "混沌"建筑意象10.3.1 非线性10.3.2 分形10.3.3 对局部变异的重视10.4 本章小结第11章 结论11.1 论文的意义11.2 研究内容与目的11.3 创新点11.4 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问题参考文献致谢附录一:注释附录二:图片来源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论文; 中国传统美学精神论文; 中国新地域建筑论文; 中国民族风格论文; 建筑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