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中政治教学观
顾贵林(四川省中江实验中学四川德阳61810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3)04-036-02
当代的高中学生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入发展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耳染目濡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他们希望政治课老师能真正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就他们所关心的一些诸如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国际形势的变化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希望通过政治课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高中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实际需求,把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需要有机融合。这样,政治课教学才能永葆活力。
一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课,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决定,在教学过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的统一。这对政治课的教学提出严峻考验,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数学效果,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政治课素质教育主要任务是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水平。
1、政治教师的素质要自觉提高
"打铁先要自身硬";弘扬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和要更新;二是教师的言谈举止要提高。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2、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随着深化改革的稳步推进,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作为政治教师不能固步自封,必须不断学习,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收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沿循守旧,只会使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荡然无存,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4创设启发思维教学问题情境
如果说,教学设计中确定目标和内容这一环节回答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话,那么,选择合理例题的教学方法这一环节解决的就是"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最能体现创新教育的一个途径的就是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即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启发思维,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政治课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产生碰撞,开拓思路,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闻名遐迩的大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指导意义依旧重大。目前,广大政治课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政治课学习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因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满足于课本知识的横耕竖犁显然是不够的,应该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调整,不拘泥于对课本内容具体详尽的讲解,一些知识性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腾出时间补充相关重点和难点,这是教育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强化对考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培养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广大政治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为适应开卷考试的"指挥棒",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课教学就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
三努力摆脱两大误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教育研究工作者对高中德育工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导学校加强政治课的德育工作。学校在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努力的确有目共睹,但总体效果却差强人意,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观念、纪律、法制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理想、奉献精神等等或多或少还有偏差,有的甚至还有一些严重的缺漏。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1是认识不到位,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轻品德。政治教师人人可当,甚至,少数学校专业政治教师成了学校多余的人员。这个问题是学校所不能完全解决的,社会、家庭对此也颇有干扰。一个学生品德再好,高考差一分,对大学只能望洋兴叹;过了高考分数线,即使品德不太好的照样可以上大学。家长、学生、社会只看分数,带给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较大。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是学校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重要途径"。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政治教学的全过程
2是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考核制度。现在对智育评估非常有序,从每个年级学生的入学成绩开始,往往有一个计划指标,而这个指标完成情况又直接与学校评价,教师奖金,评聘职称等利益挂购,有这个利益的驱动机制,智育评估的措施非常完备,执行的过程和步骤也很落实。而德育工作的考评在条件、措施、制度等方面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量标,使得德育工作的考评基本上无章可循,穷于应付。
总之:现代社会今非昔比,因此,不能因循守旧,我们高中政治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善于突破教材束缚,努力摆脱两大误区,为课改的持续和稳步推进,尽些微薄之力,让我们的高中政治课堂活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