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胚后发育中脑内GABA能细胞的分布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胚后发育中脑内GABA能细胞的分布

论文摘要

GABA是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对其分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哺乳类和鱼类,对两栖类的研究较少,尤其对GABA能系统在无尾两栖类的个体发生更鲜有报道。本研究选用两栖动物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为研究对象,用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中国林蛙成体及蝌蚪胚后发育中脑内GABA能细胞的分布及变化。实验结果及结论如下:1.组织学观察显示,在中国林蛙蝌蚪的胚后发育中,脑的形态结构变化特点为:(1)大脑半球逐渐发达,侧脑室随之逐步增大并向后延伸,39期达成体水平;(2)中脑在32期出现视叶室,细胞与纤维开始围绕视叶室分层排列;(3)小脑不断增大、隆起,35期显示为类似成体的横条状结构,46期在中脑室出现小脑瓣。蝌蚪脑的这些变化与其变态后适应陆生环境、维持身体平衡、节制肌肉张力、协调动作及准确的空间定位密切相关。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中国林蛙成体端脑、间脑、中脑和延髓都有GABA能细胞的分布。大脑皮层、视前区、中脑被盖、视交叉和半环隆枕中GABA能细胞的存在与林蛙的嗅觉、听觉、视觉和发声有关。3.在中国林蛙蝌蚪胚后发育早期,GABA能细胞在嗅球中短暂出现,32期之后消失。推测GABA在蝌蚪嗅球的发育中起到营养因子的作用。在端脑的原始海马、原始梨状区、隔区、杏仁体、纹状体及尾状核内GABA阳性细胞随着蝌蚪的发育逐渐出现,蝌蚪变态完成后,原始海马、隔区及杏仁体内的GABA阳性细胞显著增加。GABA能细胞在上述结构中参与嗅觉信息的整合、内脏活动的调节、内分泌的调节及某些躯体运动,提示蝌蚪变态后,GABA能细胞数量的增多与幼蛙运动方式和食性的改变密切相关。4.在中国林蛙蝌蚪,间脑的视前区和交叉上核检测到GABA阳性细胞分布,蝌蚪完全变态后这两个核团内GABA阳性细胞数增加。这与林蛙在陆生环境中对温度变化和光刺激更敏感密切相关。在蝌蚪胚后发育早期(28-35期),下丘脑腹侧核检测到GABA阳性细胞。推测GABA在中国林蛙胚后发育早期是下丘脑控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媒介。5.在蝌蚪中脑的半环隆枕有少量的GABA阳性细胞分布,蝌蚪变态后半环隆枕中GABA阳性细胞显著增加。提示GABA能细胞与林蛙在陆生环境中对声音信号更敏感相关。6.在蝌蚪延髓的孤束核中检测到GABA阳性细胞,提示GABA阳性细胞与林蛙呼吸运动、胃肠活动的调节有关。总之,GABA作为两栖类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神经递质,其在变态期间显著变化与神经系统适应陆生环境密切相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γ-氨基丁酸的研究进展
  • 1 GABA简介
  • 1.1 从GABA的发现到被确认为神经递质
  • 1.2 GABA受体及功能特性
  • 1.3 GABA的生理功能
  • 2 脊椎动物CNS中GABA的分布
  • 2.1 哺乳动物
  • 2.2 鸟类
  • 2.3 爬行类
  • 2.4 鱼类
  • 2.5 两栖类
  • 2.6 存在问题
  • 3 两栖类脑形态结构的研究
  • 3.1 两栖类脑的形态结构
  • 3.2 两栖类脑的研究历程
  • 第二章 中国林蛙蝌蚪胚后发育中脑的组织学观察
  • 1 导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形态学标本
  • 2.2 组织学制样
  • 3 结果
  • 3.1 中国林蛙成体脑的显微结构
  • 3.2 中国林蛙蝌蚪脑的胚后发育
  • 4 讨论
  • 4.1 中国林蛙成体脑的形态结构特点
  • 4.2 蝌蚪胚后发育中脑的形态结构特点
  • 第三章 中国林蛙蝌蚪胚后发育中脑内GABA能细胞的分布
  • 1 导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免疫组化试剂
  • 2.3 制片
  • 2.4 免疫细胞化学程序
  • 2.5 统计与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中国林蛙成体脑内GABA能细胞的分布
  • 3.2 蝌蚪胚后发育中脑内GABA能细胞分布及变化
  • 4 讨论
  • 4.1 中国林蛙成体脑内GABA能细胞的分布与功能
  • 4.2 蝌蚪脑内GABA能细胞发生与功能的关系
  • 总结
  • 参考文献
  • 图版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分析[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07)
    • [2].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与治疗[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4(05)
    • [3].瓶中脑[J]. 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 2013(01)
    • [4].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分析[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06)
    • [5].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临床分析[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3(05)
    • [6].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2(09)
    • [7].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7例临床分析[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0(04)
    • [8].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06)
    • [9].中脑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J]. 中国医学创新 2010(29)
    • [10].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与治疗[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02)
    • [11].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09)
    • [12].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8(02)
    • [13].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点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03)
    • [14].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像学分析[J]. 疑难病杂志 2010(04)
    • [15].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8(04)
    • [16].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报道[J]. 中国临床医生 2009(11)
    • [17].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治分析[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01)
    • [18].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临床分析[J]. 疑难病杂志 2010(11)
    • [19].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与治疗[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9(03)
    • [20].中脑背外侧区相关解剖及手术入路研究[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03)
    • [21].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J].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3(03)
    • [22].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临床分析[J]. 新中医 2011(08)
    • [23].中脑DA神经元能被惩罚兴奋[J]. 生理科学进展 2009(04)
    • [24].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价值[J]. 罕少疾病杂志 2014(04)
    • [25].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中脑源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J].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10(05)
    • [26].不典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例[J]. 中国卒中杂志 2008(05)
    • [27].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8(04)
    • [28].重视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01)
    • [29].中脑周围出血单次和多次DSA检查收益比较的单中心研究和Meta分析[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7(01)
    • [30].3.0T和1.5T磁敏感加权成像对中脑正常黑质结构显示能力的对比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 2020(06)

    标签:;  ;  ;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胚后发育中脑内GABA能细胞的分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