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生和迁移,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是一个主要的促细胞分裂原,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平滑肌细胞由中层向内层的迁移。PDGF-BB是已知最强的VSMC体外趋化剂。Rho激酶(ROCK)是小G蛋白下游的效应器之一,有两种异构体:ROKα/ROCK-Ⅱ和ROKβ/ROCK-Ⅰ。大量研究表明,RhoA/Rho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众多血管生理功能的调节,如细胞骨架重组、平滑肌收缩、细胞增生、黏附和迁移以及其他炎性反应过程,而这些细胞功能又与许多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Rho激酶有望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再狭窄、高血压、脑或冠脉血管痉挛等血管疾病的重要靶点。本文旨在探讨ROCK-Ⅱ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VSMC迁移中的作用。通过应用RNA干扰技术,使ROCK-Ⅱ基因表达下调,从而观察VSMC迁移是否发生变化,进而为探寻平滑肌收缩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为临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增生性血管病的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方法1.根据在GenBank中查到大鼠ROCK-Ⅱ基因序列(GenBank NM013022),自行设计siRNA片段序列,采用化学合成法合成siRNA(编号为CBR0915)。同时,在实验中还使用由本实验室从Santa Cruz公司购置的小鼠ROCK-ⅡsiRNA(sc-36433)。2.采用invitrogen公司的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将siRNA转染至VSMC内,同时使用绿色荧光素标记的Control siRNA(Fluorescein Conjugate)转染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iRNA转染状况,计算转染效率并确定转染时间,通过脂质体毒性实验,确定最佳的转染试剂用量。3.用RNA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胞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 PCR扩增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灯下观察电泳结果并拍照,分析并计算目的条带与GAPDH扩增条带光密度比值作为其相对表达强度。4.收集细胞,提取总蛋白并测蛋白浓度,电泳转膜后,经过抗体孵育,化学反光法检测蛋白条带,进行灰度值分析,计算ROCK-Ⅱ与β-actin比值。5.采用Boyden小室法进行VSMC的迁移实验,在实验中,设空白对照组(未转染组)、脂质体组(仅加入脂质体组)和RNA干扰组,观察RNA干扰ROCK-Ⅱ基因表达前后A7r5迁移数量的变化。结果1.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素标记的Control siRNA转染组细胞,可见到细胞质内清晰的绿色荧光,在转染5小时后,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的转染效率接近92%。2.在脂质体毒性实验中,加入1.7μl脂质体使A7r5细胞减少了46.9%,加入2.5μl脂质体使细胞减少了66.2%。3.经过RT-PCR检测,得到如下结果:(1)用小鼠siRNA不能下调ROCK-ⅡmRNA的表达,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用17nM大鼠siRNA可以使ROCK-ⅡmRNA表达量减少了60.3% (P<0.05)。提示大鼠siRNA可以有效抑制ROCK-Ⅱ基因的表达。4.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小鼠siRNA不能下调ROCK-Ⅱ蛋白表达,统计学分析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 17nM大鼠siRNA可使ROCK-Ⅱ蛋白表达量减少了60.1%。提示大鼠ROCK-ⅡsiRNA可以有效抑制ROCK-Ⅱ蛋白的表达。5. VSMC的迁移实验结果显示:(1)通过不同浓度PDGF-BB诱导A7r5细胞迁移,根据细胞迁移数量,确定了PDGF-BB诱导剂使用浓度为5ng/ml。(2)在A7r5细胞迁移实验中,空白对照组A7r5细胞迁移数为70.2±8.8(1n=3),脂质体组A7r5细胞迁移数为59.3±6.22 (n=3),17nM siRNA组A7r5细胞迁移数为60.1±4.11(n=3)。实验表明加入大鼠ROCK-ⅡsiRNA后细胞迁移数量较空白对照组和单纯用脂质体组均未见明显变化。统计学分析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确定了ROCK-ⅡsiRNA的最佳用量为17nM,最佳转染时间为5小时。2.利用自行设计针对大鼠ROCK-Ⅱ的siRNA转染A7r5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基因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进行检测,发现可以有效抑制ROCK-Ⅱ的表达。利用小鼠ROCK-ⅡsiRNA,在基因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进行检测,发现不能抑制ROCK-Ⅱ基因的表达。3.利用Boyden Chamber法进行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实验,初步观察到ROCK-Ⅱ基因表达的下调并未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数量。对于ROCK-Ⅱ是否参与VSMC迁移的过程,有待于今后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血管紧张素Ⅱ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自噬水平的关系及机制研究[J]. 安徽医药 2020(05)
- [2].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研究[J].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7(05)
- [3].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死亡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J].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0(06)
- [4].晚期氧化蛋白产物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MCP-1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8(02)
- [5].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与出血的关系[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8(05)
- [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动脉粥样硬化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22)
- [7].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进展[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21)
- [8].自噬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在颅内动脉瘤形成和破裂中的作用[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5)
- [9].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中的作用研究[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6(04)
- [10].AngⅡ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长非编码RNA[J]. 生理科学进展 2013(03)
- [11].过氧亚硝酸盐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 2012(09)
- [12].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J]. 口腔医学研究 2012(10)
- [13].中国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研究领域——著名专家介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46)
- [14].Gax基因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研究进展[J]. 广东医学 2010(21)
- [15].应力致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的研究进展[J]. 武警医学 2008(05)
- [16].血管平滑肌细胞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中的变化[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21)
- [17].Rho/Rac交换因子Vav2控制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一氧化氮依赖的反应[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04)
- [18].Aβ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及依达拉奉干预作用的研究[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01)
- [19].AVP恢复缺氧血管平滑肌细胞反应性与V1a/V2受体的关系及其非钙依赖性调节机制[J]. 微循环学杂志 2009(04)
- [20].甲基奈醌-4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02)
- [21].高血压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重塑的研究进展[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5(02)
- [22].转录因子KLF4在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达[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0(10)
- [23].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及相关机制[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8(06)
- [24].血管平滑肌细胞毒物毒理及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药业 2018(03)
- [25].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对动脉硬化类疾病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13)
- [26].中性鞘磷脂酶2/神经酰胺调节高磷高钙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样分化和钙化[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3)
- [27].高磷、高钙诱导人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研究[J].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5(06)
- [28].TLR4/NK-κB信号介导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5(10)
- [29].金雀异黄素抑制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核因子κB的激活[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9(05)
- [30].罗格列酮减轻糖基化终产物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J]. 中国微循环 2008(06)
标签: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论文;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论文; 干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