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氮素矿化论文-于芳芳,李法云,贾庆宇

土壤氮素矿化论文-于芳芳,李法云,贾庆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氮素矿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辽河保护区,温度,水分,湿地类型

土壤氮素矿化论文文献综述

于芳芳,李法云,贾庆宇[1](2019)在《温度和水分对辽河保护区典型湿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辽河保护区湿地土壤的氮矿化特征,以采自辽河保护区盘锦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石佛寺七星湿地公园(库塘湿地)、福德店东西辽河交汇口(河口湿地)的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温度和水分因子对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湿地类型对土壤氨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影响极显着(P<0.01),叁种类型湿地土壤的氨化速率均随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而水分、温度和水分的交互作用影响不显着(P>0.05)。温度对土壤氮矿化量和净氮矿化速率的影响均极显着相关(P<0.01),温度影响表现为:10℃<20℃<30℃。土壤含水率为60%—90%时,水分对辽河保护区湿地土壤氨化、硝化和氮矿化的影响并不显着(P>0.05)。30℃时,土壤硝化速率随水分的增加而呈减少的趋势。湿地类型对土壤硝化速率、氮矿化量和净氮矿化速率的影响为:盘锦滨海湿地>福德店河口湿地>七星库塘湿地。试验表明在60%—90%水分范围内,温度升高将明显促进辽河保护区不同类型湿地土壤中氮的矿化过程。(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鹏,余小芳,熊小英,刘君政,张华[2](2019)在《干化-干湿转化对鄱阳湖湿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集鄱阳湖湿地3种典型植被(虉草、苔草、芦苇)土壤,在室内分别设置30%WHC(最大持水量)、50%WHC和80%WHC 3种水分条件培养1个月,分别模拟重度干旱、轻度干旱和适宜水分环境,然后添加水分到200%WHC模拟干湿转化过程;基于~(15)N同位素稀释法计算干化-干湿转化过程中湿地土壤的总氨化速率和总硝化速率.土壤干化过程中,芦苇带土壤总氨化速率最高,虉草带土壤总硝化速率最高;土壤总氨化速率和总硝化速率都随干旱程度增强而降低,轻度干旱条件下总硝化速率的降低比总氨化速率更明显;除水分条件外,总氨化速率主要受土壤碳含量影响,总硝化速率主要受pH值影响.土壤湿化过程中,苔草带和芦苇带土壤氮总氨化速率在1 d内变化较小,1~5 d不断下降;虉草带重度干旱土壤氮总氨化速率在湿化后呈上升趋势,轻度干旱土壤只在湿化后1 d内明显增大;3种植被土壤总硝化速率都在1 d内明显下降,此后维持较低水平.干化过程中,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丰度对土壤总硝化速率的影响相近,湿化过程中AOB丰度的影响相对增大.(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平,郭魏,韩洋,刘铎,杜臻杰[3](2019)在《外源施氮对再生水灌溉设施土壤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及其特征。【方法】采集再生水和清水灌溉年限为5 a的常规施氮设施土壤,风干过2 mm筛备用。采用室内常温培养的方法,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外源氮肥,分析不同外源施氮量对设施土壤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并利用Matlab构建矿化时间、外源施氮量与氮素矿化量的耦合模型。【结果】与清水灌溉土壤相比,再生水灌溉土壤矿质氮量提高了1.85~2.64倍;与再生水对照土壤相比,外源施氮200、160、140、100 mg/kg处理土壤矿质氮量分别提高了3.43、3.34、2.85、2.38倍;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大致可划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0~14 d为矿化激发阶段,第2阶段,14 d以后为稳定矿化阶段;构建了土壤氮素矿化量与外源施氮量、矿化时间的二元二次函数模型,该模型决定系数达到0.9以上,运用该模型预测最佳外源施氮量为212.83 mg/kg,土壤氮素矿化量的最大值为233.23 mg/kg,而对应的矿化时间为26.75 d。【结论】外源施氮对再生水灌溉设施土壤氮素矿化具有正激发效应,外源施氮量为160 mg/kg时,土壤氮素净矿化量最大,达到85.89 mg/kg,土壤氮素矿化量与外源施氮量、矿化时间的关系可表达为二元二次函数。(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刘小娥,苏世平,吴玉山,魏星星,张帅杰[4](2019)在《地膜覆盖和秸秆还田对半干旱区玉米地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地膜覆盖和秸秆还田对半干旱区玉米地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为探索土壤氮素循环影响机制和优化田间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玉米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开花期),在田间取样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无机氮的含量,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测定土壤氮素的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对比地膜覆盖、秸秆还田处理下土壤氮素矿化的差异.【结果】在玉米生长发育的开花期,地膜覆盖结合秸秆还田处理显着降低了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地膜覆盖和秸秆还田均不同程度的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的含量;0~14 d培养期间,地膜覆盖处理较没有地膜覆盖土壤氮素净消化量和净矿化量分别增加了122.17%和112.37%,秸秆还田处理较没有秸秆还田处理土壤氮素净消化量和净矿化量分别增加了22.46%和21.32%;14~28 d培养期间,地膜覆盖处理较没有地膜覆盖土壤氮素净消化量和净矿化量分别增加了83.34%和81.46%,地膜覆盖和秸秆还田显着增加了土壤氮素净矿化速率,从而增加了土壤无机氮的含量.【结论】地膜覆盖改善了土壤的水热条件,秸秆还田为微生物提供营养,二者均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加快了土壤氮素的矿化速率,增加了土壤氮素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高丽,侯向阳,王珍,韩文军,运向军[5](2019)在《重度放牧对欧亚温带草原东缘生态样带土壤氮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欧亚温带草原东缘生态样带为平台,以样带上未放牧和重度放牧配对样地为研究对象,开展重度放牧对欧亚温带典型草原土壤氮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室内培养条件下,土壤氮积累量和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呈现出干燥度指数较大的样点显着大于干燥度指数最低的样点(P<0.05)。在相对湿润的样点,土壤氮素矿化周转速率较快;(2)重度放牧对不同样点土壤氮积累量和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干燥度指数较高样点,重度放牧样地土壤铵态氮减少量和速率较未放牧样地低(P<0.05),重度放牧显着降低了土壤硝态氮积累量、无机氮积累量、硝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P<0.05);在干燥度指数较低样点,重度放牧样地土壤铵态氮减少量和速率较未放牧样地高(P<0.05),重度放牧对土壤硝态氮积累量、无机氮积累量、硝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影响不大(P>0.05);(3)土壤氮矿化作用温度敏感性(Q_(10))变化范围在1.61—2.06,重度放牧对Q_(10)无显着影响。随着纬度的升高,Q_(10)呈升高趋势。Q_(10)与基质质量指数以及表观活化能与基质质量指数均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P<0.05);(4)土壤硝态氮积累量、无机氮积累量、硝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对重度放牧的响应比与干燥度指数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重度放牧对欧亚温带典型草原土壤氮矿化的影响受气候条件(温度和降水)的调控。(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4期)

葛晓敏,陈水飞,周旭,徐辉,胡亚萍[6](2019)在《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氮矿化的季节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武夷山地区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为研究样地,分析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季节动态特征,探讨了土壤氮矿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该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研究提供基础科研资料,也为武夷山地区生态环境改善,植被保护与修复,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研究区土壤铵态氮含量占总矿质氮含量90%以上,表明铵态氮是该地区土壤矿质氮的主要组成。土壤铵态氮、矿质氮、MBN含量与铵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均表现为7月(夏季)或10月(秋季)较高,4月(春季)次之,1月(冬季)较小;表土层(0-10cm)的年净氮矿化量42.4-131.4kg·hm-2·a-1大于深土层(10-20 cm)的44.0-93.0 kg·hm~(-2)·a~(-1);随着坡位的上升土壤铵态氮、矿质氮、年净氮矿化量与铵化速率、净氮矿化速率总体上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坡位和季节的交互作用对土壤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均有显着的影响(P<0.05)。夏、秋两季上坡土壤的MBN含量(24.16-73.60 mg·kg~(-1))均显着高于中坡或下坡(7.49-38.39 mg·kg~(-1))(P<0.05),但坡位与采样季节的交互作用对土壤MBN含量的影响不显着(P>0.05)。研究表明,该地区土壤氮矿化过程存在明显的坡位和季节效应,土壤温度和湿度与土壤矿化速率存在显着相关关系,表明土壤温湿度是影响该地区土壤氮矿化的关键因子。(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王士超,陈竹君,周建斌,赖春香[7](2019)在《水分对不同栽培年限日光温室土壤氮矿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室内短期(84 d)好气培养法评价了不同水分供应水平下(田间持水量的60%、80%及100%,分别用60FC、80FC和100FC表示)陕西杨凌地区不同栽培年限(种植前、种植第二年及种植第叁年)日光温室土壤(0~20 cm及20~40 cm土层)氮素矿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日光温室栽培年限的延长,0~20 cm土层累积净矿化氮量显着增加,且随栽培年限的增加,20~40 cm土层氮矿化势呈增加的趋势;土壤水分含量由60FC增加到80FC,土壤累积矿化氮量呈增加趋势,但当含水量达到100FC时,土壤累积矿化氮量降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增加1 g·kg~(-1), 60FC、80FC、100FC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土壤氮矿化势分别增加1.62、1.88 mg·kg~(-1)和1.57 mg·kg~(-1);土壤全氮含量每增加1 g·kg~(-1),土壤氮矿化势分别增加28.93、33.42 mg·kg~(-1)和27.82 mg·kg~(-1)。因此,建议日光温室蔬菜栽培中应综合考虑温室年限及灌溉量对土壤氮素矿化过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王姣娇,苗泉昕,喻文娟,康宏樟[8](2019)在《上海城乡梯度上3种典型林分类型土壤氮矿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氮矿化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氮循环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直接影响养分可利用性,进而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是城市森林土壤氮矿化的潜在影响因素之一。本文选取上海"中心城区-近郊-远郊"城乡梯度上3种典型林分类型(樟木林、水杉和池杉林、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有效氮含量及组成、净氮矿化速率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城乡梯度以及树种组成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初始NO~-_3-N在矿质氮中占比为66%~72%,相较NH~+_4-N在土壤无机氮中占比更高;城乡梯度上土壤NH~+_4-N、NO~-_3-N、矿质氮含量都存在显着差异,但主要表现在中心城区与郊区之间,即中心城区>郊区,近郊与远郊之间差异不显着;树种组成对土壤氮矿化特征的影响并不显着;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氮矿化特征有综合性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李一凡,王玉杰,王彬,李通[9](2019)在《西南酸雨区重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土壤氮矿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庆缙云山2012—2014年土壤矿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变化规律、输入来源与氮矿化特征,明确土壤氮矿化的驱动因素,以期为深入研究该地区土壤养分循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重庆缙云山选择能代表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常绿阔叶林,设置1块20 m×20 m样地,内部布设5个4 m×4 m样方,于2012—2014年每年4—9月每月月末,采集上、中、下层(0~15,15~30和30~60 cm)土壤样品,同步观测样地内土壤呼吸速率,并收集穿透雨与干流;在实验室内测定土壤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全氮(TN)含量;并用原位培养法测定土壤氮素矿化速率。【结果】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年际、月际(除2012年铵态氮含量)及各土层间均差异显着(P<0.05),4—9月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呈递增趋势,上层土壤的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均表现为2013年>2012年>2014年,各土层间铵态氮含量表现为中层>下层>上层,硝态氮含量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递减趋势;土壤氨化速率和硝化速率的月际变化为单峰或先升后降再上升的趋势,年际变化均表现为2013年>2014年>2012年;土壤铵态氮含量与硝态氮含量在各土层间极显着(P<0.05)或显着(P<0.01)正相关,但与穿透雨和干流输入量相关性不显着;土壤氨化速率与硝化速率均与土壤呼吸速率极显着(P<0.01)正相关,而与土壤pH值极显着(P<0.01)负相关;土壤呼吸速率大于4μmol·m~(-2)s~(-1)时,土壤氨化速率和硝化速率明显随pH上升而下降,土壤呼吸速率小于4μmol·m~(-2)s~(-1)且土壤pH值为3.70~3.75时,氨化速率与硝化速率开始出现小幅上升,之后下降。【结论】重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土壤矿质氮含量具有年际、月际及土层间差异;土壤矿质氮含量受穿透雨和干流氮(包括铵态氮和硝态氮)输入量的影响较小,而与相邻土层氮含量相关更紧密;土壤pH值升高对土壤的氨化和硝化速率有抑制作用,且其抑制作用大小随土壤呼吸速率大小不同而变。(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刘小娥,苏世平,孟庆海,杨娥女,卢昊鹏[10](2019)在《地膜覆盖对旱作玉米农田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地膜覆盖对半干旱区玉米地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为优化田间氮肥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玉米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在田间取样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无机氮的含量,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测定土壤氮素的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对比地膜覆盖和裸地土壤氮素矿化的差异.【结果】覆膜不种玉米处理较覆膜种玉米处理显着的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地膜覆盖和种植玉米均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地膜覆盖、种植玉米和培养时间对土壤氮素的净硝化量和净矿化量均有显着的影响,0~14 d培养期间,覆膜处理(F和MF)较不覆膜处理(CK和M),土壤净矿化量分别增加了21.85%和44.75%,14~28 d培养期间,分别增加了150.55%和194.99%;地膜覆盖和种植玉米显着增加了土壤氮素净矿化速率,从而增加了土壤无机氮的含量.【结论】地膜覆盖改善了土壤的水热条件,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加快了土壤氮素的矿化速率,增加了土壤氮素的有效性;种植玉米增加了土壤氮素的矿化速率.(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土壤氮素矿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采集鄱阳湖湿地3种典型植被(虉草、苔草、芦苇)土壤,在室内分别设置30%WHC(最大持水量)、50%WHC和80%WHC 3种水分条件培养1个月,分别模拟重度干旱、轻度干旱和适宜水分环境,然后添加水分到200%WHC模拟干湿转化过程;基于~(15)N同位素稀释法计算干化-干湿转化过程中湿地土壤的总氨化速率和总硝化速率.土壤干化过程中,芦苇带土壤总氨化速率最高,虉草带土壤总硝化速率最高;土壤总氨化速率和总硝化速率都随干旱程度增强而降低,轻度干旱条件下总硝化速率的降低比总氨化速率更明显;除水分条件外,总氨化速率主要受土壤碳含量影响,总硝化速率主要受pH值影响.土壤湿化过程中,苔草带和芦苇带土壤氮总氨化速率在1 d内变化较小,1~5 d不断下降;虉草带重度干旱土壤氮总氨化速率在湿化后呈上升趋势,轻度干旱土壤只在湿化后1 d内明显增大;3种植被土壤总硝化速率都在1 d内明显下降,此后维持较低水平.干化过程中,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丰度对土壤总硝化速率的影响相近,湿化过程中AOB丰度的影响相对增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氮素矿化论文参考文献

[1].于芳芳,李法云,贾庆宇.温度和水分对辽河保护区典型湿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J].生态科学.2019

[2].王鹏,余小芳,熊小英,刘君政,张华.干化-干湿转化对鄱阳湖湿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9

[3].李平,郭魏,韩洋,刘铎,杜臻杰.外源施氮对再生水灌溉设施土壤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9

[4].刘小娥,苏世平,吴玉山,魏星星,张帅杰.地膜覆盖和秸秆还田对半干旱区玉米地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9

[5].高丽,侯向阳,王珍,韩文军,运向军.重度放牧对欧亚温带草原东缘生态样带土壤氮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9

[6].葛晓敏,陈水飞,周旭,徐辉,胡亚萍.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氮矿化的季节动态[J].生态环境学报.2019

[7].王士超,陈竹君,周建斌,赖春香.水分对不同栽培年限日光温室土壤氮矿化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9

[8].王姣娇,苗泉昕,喻文娟,康宏樟.上海城乡梯度上3种典型林分类型土壤氮矿化特征[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9

[9].李一凡,王玉杰,王彬,李通.西南酸雨区重庆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土壤氮矿化特征[J].林业科学.2019

[10].刘小娥,苏世平,孟庆海,杨娥女,卢昊鹏.地膜覆盖对旱作玉米农田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9

标签:;  ;  ;  ;  

土壤氮素矿化论文-于芳芳,李法云,贾庆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