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鸡沙氏住白细胞虫病是由疟原虫科、住白细胞虫属的住白细胞虫体寄生于鸡的血液细胞和内脏器官的组织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它对蛋鸡和育成鸡存在危害,影响生长发育及产蛋性能;对雏鸡的危害也十分严重,发病率高,能引起大批鸡只死亡,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同时,我国住白细胞虫体的科学研究又以卡氏住白细胞虫病为主,沙氏住白细胞虫病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对湖南省鸡沙氏住白细胞虫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血液生化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对不同动物模型感染性进行了初步构建,以期为沙氏住白细胞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在鸡沙氏住白细胞虫配子体染色方面,采用12种不同染色方法:革兰氏染色法、美蓝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瑞特氏染色法、姬姆萨染色法、复红染色法、阿伯特染色法、瑞—姬混合染色法、立克次氏体染色法、梅古氏染色法、梅—姬染色法、伊红—亚甲基兰染色法对鸡沙氏住白细胞虫配子体染色,并比较染色结果。2.在流行病学调查方面,通过血液涂片染色对湘西自治州鸡沙氏住白细胞虫感染情况,与鸡品种、年龄、饲养管理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传播媒介-蚋采用昆虫网进行捕捉、辨种,进行初步研究。3.在不同动物模型探讨方面,采集患病鸡只血液按照不同感染方式(腹腔接种、静脉接种、皮下接种、混合接种)接种雏鸡、雏鸭,观察鸡沙氏住白细胞虫首现期、高峰期、消退起情况,高峰期配子体数目及雌雄配子体比例,配子体在外周血液中昼夜变化。4.在动物感染后生化指标的测定方面,对雏鸡、雏鸭进行每周体重测量,外周血液学指标测定:感染后70天血清生化指标测定、脏器重量的测量、临床病理学检查。结果1.瑞—姬混合染色法、梅—姬染色法、伊红—亚甲基兰染色法效果最好;其次为革兰氏染色法、美蓝染色法、瑞特氏染色法、姬姆萨染色法、梅古氏染色法、立克次氏体染色法等染色方法;抗酸染色法、复红染色法、阿伯特染色法染色效果较差。美蓝染色法由于其染色时间短、操作简单、层次对比明显、结构完整性好,虽然高倍镜下清晰度不高,但低倍镜下检出率高。瑞—姬混合染色法、梅—姬染色法、伊红—亚甲基兰染色法为复染色法,虽然染色时间长,但层次对比明显、结构最完整、最清晰。2.湘西自治州共检查365羽鸡,总感染率为26.5%(0.5%-85.7%),平均白细胞染虫率为3.0%-10.3%,其中以湘西吉首市的感染率最高。本次检查中,长沙黄鸡的感染率(37.5%)高于本地鸡(31.3%);不同年龄段的鸡,以中鸡的感染率最高,为42.9%;放养鸡感染率(27.9%)高于舍饲鸡(22.5%);雄性配子体大小为11.0um×17.4um,雌性配子体大小为11.6um×18.3um。传播媒介—蚋的调查中,采集后宽绳蚋17只,感染率为23.5%。3.雏鸡在接种病鸡后,最早由混合饲养的方法中于36天检测出鸡沙氏住白细胞虫配子体,随后静脉接种(40天)、腹腔接种(43天)和皮下接种(44天)的方法,都在血涂片中检测出了鸡沙氏住白细胞虫配子体,这说明鸡沙氏住白细胞虫雏鸡动物模型初步建成。而雏鸭在接种70天的过程中,没有在血涂片中检测出沙氏住白细胞虫的配子体,说明鸡沙氏住白细胞虫雏鸭模型没有建成。沙氏住白细胞虫的最早首现期为第36天,高峰期为第49天,消退期为第60天。高峰期中,雌雄配子体的比例86:65。同时沙氏住白虫具有日多夜少的生物学特征。4.各实验组体重增长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性差异(P>0.05),说明各组在本实验条件下对雏鸡、雏鸭的生长无明显影响。各组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性差异(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也均无显著影响,说明各组在本试验条件下对雏鸡、雏鸭的血液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在接种第70天后,与对照组相比各组胸腺、脾脏、法氏囊等脏器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未见异常。结论1.瑞—姬混合染色法、梅—姬染色法、伊红—亚甲基兰染色法在鸡沙氏住白细胞虫血液涂片的染色效果最好;美蓝染色法适应于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伊红—亚甲基兰染色法可以代替瑞特氏染色法、姬姆萨染色法、瑞—姬混合染色法在基层推广。2.湘西地区普遍存在着鸡沙氏住白细胞虫的流行,所查5个县市中4个县市有沙氏住白细胞虫分布,感染率为0.5%-85.7%。湘西自治州中吉首塘坝村由于地处水库,自然环境适宜传播媒介—蚋的生长,感染率最高(85.7%)。同时,鸡沙氏住白细胞虫对不同鸡只品种、年龄易感性不同,本次调查的结果中品种以长沙黄鸡、年龄以中鸡最为易感。这与林宇光(1979)结论中童鸡感染率最高(75.45%)不同,可能与调查地点、季节有关。调查中放养鸡与文献资料中一致,感染率要高于舍饲鸡只。配子体大小与刘毅(2002)调查结果一致。蚋的采集说明后宽绳蚋确为沙氏住白细胞虫的传播媒介。3.雏鸡动物模型建立成功。感染后虫体首现期最早为第36天,消退期最晚为第70天,高峰期雌雄配子体为86:65,与文献资料鸡感染后8.5天出现虫体高峰期,雌雄配子体为260:240不同,可能由于感染方式的不同以及接种鸡只品种而有所差别。配子体在外周血液中的昼夜变化存在白天多、夜间少的周期性与Noblet(1976)报道火鸡斯密氏住白虫配子体相同。4.生化指标的测定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影响,说明各组在本试验条件下对雏鸡、雏鸭的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去白细胞输血组和未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疗效比较[J]. 当代医学 2013(35)
- [2].帮白细胞战士打仗[J]. 小星星(低年级版) 2011(Z2)
- [3].白细胞穿过血管壁的机制[J]. 生理科学进展 2017(03)
- [4].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白细胞淤滞研究进展[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0(02)
- [5].如何合理使用升白细胞针[J]. 抗癌之窗 2017(01)
- [6].恶性肿瘤患者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 2012(30)
- [7].突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的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21)
- [8].去白细胞输血在降低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率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学工程 2020(01)
- [9].白细胞滤除对新鲜冰冻血浆质量影响的研究[J]. 北京医学 2009(12)
- [10].化疗后白细胞低下患者防护认知的调查分析与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13)
- [11].去除白细胞血液成分在恶性肿瘤患者输血中的应用[J]. 实用医技杂志 2008(33)
- [12].川崎病合并无菌性高白细胞尿相关研究[J]. 临床儿科杂志 2016(07)
- [13].英勇作战的白细胞[J].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08(03)
- [14].滤除白细胞对悬浮红细胞不同贮存期溶血率的影响[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7(03)
- [15].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21)
- [16].白细胞和血小板偏少怎么回事?[J]. 保健文汇 2019(11)
- [17].汇集滤白细胞血小板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 科学中国人 2016(06)
- [18].白细胞怎样与病菌战斗[J]. 课外生活 2010(08)
- [19].帮白细胞战士打仗[J]. 故事作文(低年级版) 2011(06)
- [20].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 中国卫生产业 2012(31)
- [21].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致白细胞升高1例[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04)
- [22].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 2008(21)
- [23].生脉注射液致白细胞升高1例分析[J]. 中国药房 2011(40)
- [24].三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中白细胞混入量比较[J]. 中国乡村医药 2016(16)
- [25].H型高血压患者白细胞内源性硫化氢水平变化特点研究[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6(05)
- [26].分析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 现代养生 2015(20)
- [27].超级护卫——白细胞[J]. 数学大王(五六年级) 2014(06)
- [28].恶性肿瘤患者临床应用白细胞增长仪治疗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02)
- [29].储存时间对占线法滤除白细胞效果的影响[J].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3(04)
- [30].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中C反应蛋白和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