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业西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青羊区
摘要: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重视工程的地基基础施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最合适的施工方法,最大程度上确保工程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本文重点分析了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相关特点,并且详细的介绍了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相关应用,以期促进我国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应用
1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建筑整体的稳定需要做好地基基础施工,而在进行地基基础处理时需要根据工程地质状况以及土层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需要选择不同的施工技术。例如在进行淤泥地基土施工时,考虑到上部土层过薄,因此在施工时应当充分的考虑淤泥可能导致的淤泥土搅动,采取相应的防止措施。而对于一些以建筑废料与填充土组成的地基土,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土层分布的控制,确保土层中材料分布的均匀,确保土层的密度满足工程项目施工的标准与要求,这样能够有效的确保土层持力层的稳定性。
在不同的地基土条件下,施工人员需要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这样才能够确保地基基础工程的稳定。在进行工程施工处理时,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需要先做好工程的地质勘查,充分的了解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状况,然后根据地基土条件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法,最大程度上确保地基工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2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特点
2.1复杂性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有着很大的差别,一些地区存在几种不同的土壤,多种土壤的混合导致了十分复杂的土质。除此之外我国部分地区还存在着一定的熔岩性土壤,再加上一些地区的地壳运动比较频繁,给我国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正是因为如此复杂多变的地质状况,给房屋建筑结构地质勘查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一旦勘查结果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将会给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带来极大的不便。
2.2多发性特点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设计方案往往无法一次性设计到位,一些工程在地基施工时能够及时的发现地基施工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的进行修复与处理。而一些工程因为发现的不及时,导致了在进行后续施工时才发现地基存在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将会导致建筑的坍塌或者开裂,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更有甚者会导致十分严重的人员伤亡。
2.2隐蔽性特点
地基基础工程通常都位于地下,并且在施工时具有十分复杂繁琐的施工流程,在施工时后一道工序往往会对前一道工序进行一定程度的覆盖,导致了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也进一步增大了工程施工质量检测的难度。对此在进行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时,施工人员应当加强对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对每一道施工工序进行全面严格的管理与控制,进一步提高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
2.3严重性特点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是整个工程的基础部分,一旦房屋建筑施工完成投入使用,那么就很难对基础工程进行修复处理。一旦建筑出现地基基础质量问题,将会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轻则导致建筑的开裂、下沉,重则导致建筑的坍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地基基础是建筑的基础,其直接承载着整个建筑的重量,一旦地基基础出现局部问题,将会导致建筑的应力分布不均,进而导致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2.5困难性特点
地基基础工程属于地下工程,其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因此一旦建筑地基出现质量问题,那么要想进行修复具有极高的难度。首先需要对地下建筑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找到问题的所在,然后才能够根据实际的地基状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位于地下的地基基础工程在修复时不仅难度高,而且技术要求也极强,一旦处理不好不仅无法修复现有的问题,还会导致原有的问题进一步加剧。
3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
3.1强夯法
在应用强夯法进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首先要进行预压处理,使用推土机对于工程地基进行预压处理,然后通过科学的实验与分析来选择最佳的施工材料并且将其运至施工现场。在进行强夯施工之前需要先对于夯点进行定位,对此应当根据工程的施工设计来进行定位,确保夯击的准确可靠。如果在施工之前发现土层中含有大量的地下水,应当及时的进行排水处理。通常情况下可以采取砂石填充或者是竖井排水等方式来进行排水,一般而言砂石填充就是指在地基的表层以砂石来进行垫铺,形成一个垫层,从而避免了设备在运作的过程中发生地基的塌陷,确保了设备的稳定运行。为了确保地基夯击后的平整,在夯击时应当先从四周开始夯击,逐步的向中间位置进行移动,在完成中间的夯击以后再从中间往外进行一轮夯击,最大程度上确保地基的稳定与平整。
3.2注浆法
注浆法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在实际的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工程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浆液,然后根据勘查得出的地基状况选择合适的钻孔尺寸、深度以及位置,然后将配置好的浆液注入到土层中,等到浆液充分的凝固后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在进行正式的注浆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首先要进行钻孔施工,对于钻孔的深度、尺寸以及钻孔的具体位置、每一个孔中注入的浆液量都要经过科学的计算与准确的分析,这样才能够确保注浆施工的质量。在注浆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对于注浆施工现场的状况进详细的观察,并且进行准确的记录,对于注浆施工中的每一个参数都要详细的记录下来,以便于后期进行查验。在注浆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浆液上冒的情况,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施工人员在进行土层的硅化加固处理时应当提前预留1m的距离作为缓冲距离,这样一来即便在施工时出现了特殊情况,也能够留有一定的处理空间。在注浆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注浆的压力,避免出现压力过大的现象。为了确保注浆的压力满足注浆施工的要求,在正式的注浆施工之前应当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根据当地的地质状况进行科学的计算,并且通过实地实验来得到可靠的注浆压力。
3.3分段施工
在进行分段施工时,首先要坚持由边缘向中央夯向,在夯向了一遍以后需要利用推土机来将整个场地整平,再进行放线以此定位,其后进行夯击。一般情况下,其强夯法中的加固原则就是进行先深后浅,再对其表层土、中层土以及深层土进行一次加固。再夯完了一遍之后就要应用低能量将其再满夯再进行一遍,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应用小夯来进行锤击。除此之外,要严格依照试验当中所得出的强夯参数来进行夯击,并且夯位要准确还要使落锤得以平衡。如果在夯击的坑中含有积水,需要立即进行排除,如果在夯击的地区中含水量太大,就需要先将砂石铺好再进行夯击,而且要在夯击完了一遍以后,再用周围的土以及新土将出现夯击的坑填平,最后再进行一遍夯击。
结语
地基基础工程是房屋建筑的基础部分,也是房屋建筑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进行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做好施工前的勘查,根据工程地质的实际状况选择最佳的施工处理方法,确保地基的稳定。考虑到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在施工时施工人员应当加强对工程的管理与控制,确保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田超.浅谈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及应用[J].工业c,2016.28(19):186-186.
[2]段大伟.浅析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1(14):222-222.
[3]朱珊.浅析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5,31(49):222-222.
[4]施学东.浅谈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及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2(16):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