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再分配机制和效应研究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再分配机制和效应研究

论文摘要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93年首创自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中间经历了多次的修改和完善,并且经历了农业税改革等等其他国家改革措施带来的影响。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低保政策无论是低保覆盖面、低保标准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保障了我国城镇和农村贫困人群的基本生活,为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最大、效果最为显著的民生业务之一,是“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宗旨的最好体现。随着制度框架和操作程序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我国城市低保制度不仅为困难群体提供了基本的生活救助,而且开创了既符合我国具体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新的社会救助模式,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在借鉴城市低保经验的同时,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情况相对复杂,农业人口众多等等实际情况,精心组织、统筹规划,新创了许多措施和做法,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工作机制,成为我国低保政策重要的组成部分。总之,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以此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部分,首先明确了本文结合相关政策,以及现实中低保的实施情况,所得出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问题;其次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涉及到的理论工具;第三是从整体上具体归纳了本文的写作思路与逻辑结构以及文章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在回顾了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的基础上,陈述了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并做了简要的评述。具体来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四个阶段,即:探索创新阶段、完善推广阶段、应保尽保阶段、规范管理阶段;探索创新阶段主要是指1993年城镇低保制度从上海开始尝试到1997年建立城镇低保制度的省市达到全国所有省市1/3的这段时间;完善推广阶段指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在全国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细则到1999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条例,这也标志着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从此有了正式的法律支撑;第三阶段即应保尽保阶段,在该阶段中各个城市在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的指导下,努力把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居民都纳入我国城镇低保范围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改进低保实施方法,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在这样的努力下,到2002年底,全国获得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的城镇居民已经占到了全国非农业人口的5.6%;在实现了应保尽保后,就进入了最后的规范管理阶段,在该阶段中,各个地区都尽力完善低保实施细则,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操作办法,而且在低保人员的管理与低保工作人员的培训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我们简单的把它划分成了农村税费改革前与农村税费改革后以及全面启动发展阶段。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起步早于城镇,早在城镇低保制度开始之前,农村低保制度就在阳泉,广州武鸣等地开展了试点工作,但是此后一直都处在试点推广阶段,直到2002年才达到一定的规模,而且在此阶段,农村低保的资金也主要来自于农村村集体,此时,村集体在农村低保实施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农村税费改革后,2003年,民政部明确规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继续深入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2006年,全国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省市已经达到25个,其它省市也在全面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2006年后,农村低保制度进入了一个全速发展的阶段,2007年,全国各个地区农村基本都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低保制度进入了全面启动发展阶段,2007年底民政部宣布已经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实现了应保尽保。该部分最后还综述了目前关于我国低保制度的研究现状,主要是从低保制度本身和作用、低保资金的筹措和使用、低保失业人员再就业、低保标准和低保对象甄别问题、低保的覆盖面、低保依赖问题以及农村低保制度实施现状等几个方面来总结概况的,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并且简要评述了目前研究领域的不足与空白,比如目前仍未发现有系统总结关于低保的再分配机制方面的研究,其次是关于低保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少。第三部分是作者关于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再分配机制的思考,即我国城镇低保制度的甄别认定程序问题,通过对成都、乐山、重庆、合肥、太原以及河北等地区低保甄别程序在实践中具体实施的操作程序,首先总结了现行城镇低保甄别的一般程序,虽然各个地区的情况不尽相同的、但是大致都要经历这样的程序,首先是户主向社区居委会提供相关申请资料,提出申请,接下来社区居委会或者乡镇街道办事处通过入户调查等核实真假,然后进行民主评议,最后张榜公布初审结果,对没有异议的,初审合格后上报区县民政部进行复审,不合格的退回给原申请人,区县民政部再通过按比例抽查或全部复查复审上报名单,最后确定低保人员。在确定了低保人员后,最重要的便是如何对低保申请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如何使低保人员的管理达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使适合低保条件的人尽快纳入低保范围内,使不再适合低保的人员尽早退出低保,比如有些地区采取的将低保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定期复核等就是低保动态管理成功的例子,其次指出了各个地区程序的异同点,例如在张榜公示的规定中,有些地方规定是三榜公示,有些地方规定只需要两榜公示等。在对各个地区甄别程序进入深入剖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现行甄别认定程序中亟待改善的问题,包括收入审查和核实的科学性,社区居委会在低保甄别程序中承担大量工作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及现行对低保人员监督管理的有效性等。第四部分是对我国低保制度再分配机制效应的研究,也是文章的核心部分。该部分讨论了低保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关系。本部分在《中国统计年鉴》、《农村住户调查年鉴》、民政部的年度统计公告以及民政部的低保标准和低保数据.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我国居民收入再分配的影响。具体包括低保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区域间收入差距以及全体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通过matlab编程计算有低保制度和剔除低保收入时的基尼系数,结果表明有无低保前后基尼系数确实有一定程度的变化,简单说有低保时候的基尼系数要小于除去低保收入时的基尼系数,说明低保确实对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以及全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不够显著。2007年之前,低保支出使城乡之间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上升,但是影响也很微不足道。同时,低保使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下降,但是下降幅度也十分有限。2007年由于农村低保的引入,城乡之间收入的基尼系数下降,并且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下降的幅度略高于其他年份。第五部分是文章的结尾部分,根据前面对低保再分配程序以及有无低保时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的,发现我国低保制度虽然发展的很快,对于城镇低保来说2007年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而对于农村来说2007年开始低保也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需要继续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在低保再分配机制中,低保人员的收入核定和审查的方法如何制定和统一的问题,低保资金应该如何管理才更有效,低保人员的动态管理如何实现,低保资金的发放如何才更高效和准确以及我国目前的转移支付制度到底存在哪些问题,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空间,对贫困群体的转移支付到底多大程度改善了我国居民的收入不平等,最重要的是如何提高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问题
  • 1.2 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
  • 1.3 基本思路与逻辑结构
  •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 2.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历史沿革与研究综述
  • 2.1 城镇低保制度的发展
  • 2.1.1 探索创新阶段(1993年—1997年)
  • 2.1.2 完善推广阶段(1997年—1999年)
  • 2.1.3 应保尽保阶段(1999年—2002年)
  • 2.1.4 规范管理阶段(2002年—2008年)
  • 2.2 农村低保制度的发展
  • 2.2.1 农村税费改革前(1994年—2002年)
  • 2.2.2 税费改革展开后(2003年—2006年)
  • 2.2.3 全面启动阶段(2007年—2008年)
  • 2.3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国内外研究综述
  • 2.3.1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介及其意义
  • 2.3.2 研究现状
  • 2.3.3 简要评述
  • 3. 我国城镇低保制度再分配机制概述
  • 3.1 低保支出概述
  • 3.2 低保再分配法定程序概述
  • 3.3 现行再分配程序存在的问题
  • 3.3.1 收入审查与核算的科学性与真实性受到质疑
  • 3.3.2 社区居委会在低保甄别程序中的"行政能力"受到质疑
  • 3.3.3 现行低保再分配程序中的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受到质疑
  • 4.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我国居民收入的再分配效应
  • 4.1 研究方法
  • 4.2 低保支出对我国居民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实证分析
  • 4.2.1 低保支出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 4.2.2 低保支出对城乡之间的收入再分配以及全体居民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 5.1 准确掌握申请人员的收入和资产状况是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目标的关键
  • 5.2 完善贫困家庭收入的核算办法,提高低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 5.3 加强基层社区组织建设,完善低保的动态管理机制
  • 5.4 普及低保资金的社会化发放办法
  • 5.5 规范低保标准制定的程序和方法,实现低保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
  • 5.6 适当提高农村居民的低保标准和扩大低保的覆盖面
  • 5.7 借鉴国外经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低保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大力发展落后地区的经济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天津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现状分析[J]. 劳动保障世界 2020(03)
    • [2].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研究[J]. 中外企业家 2020(07)
    • [3].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嬗变历程及阐释[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01)
    • [4].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兰台内外 2020(12)
    • [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状、困境与优化路径——以安徽省T市为例[J]. 农家参谋 2020(14)
    • [6].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问题及对策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6)
    • [7].论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实现新时代“弱有所扶”[J]. 贵州社会科学 2019(01)
    • [8].关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法律问题研究[J]. 农家参谋 2019(21)
    • [9].我国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证分析[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8(01)
    • [10].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的财政支持方式研究[J]. 时代金融 2018(02)
    • [11].“错位”还是“精准”:最低生活保障与农户多维贫困[J]. 现代经济探讨 2018(04)
    • [12].关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设立的思考——以河北省为例[J]. 农家参谋 2018(04)
    • [13].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及效果分析[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 [14].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中个人与地方政府关系及政策优化——基于博弈论视角[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21)
    • [15].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绩效评价研究——以泰安市为例[J]. 对外经贸 2016(12)
    • [16].太和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研究[J]. 劳动保障世界 2017(15)
    • [17].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现状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J]. 西部皮革 2017(10)
    • [18].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策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06)
    • [19].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若干思考——以甘肃省岷县为例[J]. 邢台学院学报 2017(02)
    • [20].经济伦理视域下政策客体参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7(19)
    • [21].新常态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浅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7(25)
    • [22].2016年成都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评述[J]. 纳税 2017(17)
    • [2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财政支付分析[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24].我国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证分析[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3)
    • [25].法制化与责任: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权“脱困”的现实选择[J]. 理论观察 2016(02)
    • [26].吉林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问题分析[J]. 品牌(下半月) 2015(11)
    • [27].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设立再思考[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6(03)
    • [28].中日生活保护制度比较及对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启示[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2)
    • [29].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吉林省L县为例[J]. 管理观察 2016(21)
    • [3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方面的相关文献综述[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17)

    标签:;  ;  ;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再分配机制和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