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背景:腮腺多形性腺瘤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术切除后复发被认为是瘤体包膜不完整、多中心生长、手术方式选择及手术操作不当等因素造成1。但既使采取保存面神经的腮腺腺叶及肿瘤切除术,仍有近3%的复发率,且有部分复发腮腺多形性腺瘤发生恶变。因此有人认为肿瘤自身生物学活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Ki-67是一种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可以全面反映细胞的增殖活性,是近年来研究最多、最具有前途的细胞增生标记之一。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抑制因子基因(p16INK4/CDKN2,简称p16)是一种新型抑癌基因,p16基因编码蛋白可特异性抑制CDK4激酶活性而影响细胞周期的调控。由于该基因在多种类型肿瘤中频繁失活,而成为近年来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热点。我们通过观察对比Ki-67,p16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者第一次(复发前)手术、第二次(复发后)手术标本,术后未复发者及正常腮腺组织标本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目的:探讨Ki-67、p16与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生物学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腮腺多形性腺瘤的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随访1416例按标准要求手术的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例,其中复发的17例,11例复发前、后石蜡标本保存完好,选择10年以上(平均12.2年)未复发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例20例及正常腮腺组织20例。通过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各组中Ki-67阳性表达指数(LI)和p16的阳性率,计算p16的阳性+强阳性构成比并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1)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率为1.20%;(2)Ki-67 LI在复发性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前(2.68±0.50%)、后组(3.00±1.20%)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分别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前、后组,未复发组与正常腮腺组织(0.98±0.32%)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正常腮腺组织p16阳性表达率(95.00%)高于其他三组:复发前组45.45%、复发后组36.36%,未复发组60.00%,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三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阳性+强阳性构成比在复发前组(0%)与复发后组(25.0%),未复发组(66.7%)与复发后组,未复发组与正常腮腺组(89.5%)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复发组与复发前组,复发前、后组分别与正常腮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从本实验小样本研究看,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与其自身的增殖活性较强有关;2.Ki-67表达指数较高的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可能性较大,术后应加强随访;3. P16基因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及术后复发有关,但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