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效用论文-陈天龙

股权激励效用论文-陈天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股权激励效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管,股权激励,效用,时间维度

股权激励效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天龙[1](2016)在《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在时间维度的激励效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股权激励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美国出现后,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曾经风靡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我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因国企改革而引入,到如今已相对成熟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因正式发展时间较短、制度有差异、规章不完善等因素导致股权激励在我国实施现实中存在不少问题,如股权激励在我国现有环境下,能否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激励时间长短与激励效用之间的是否存在关联都引起了广泛争议。本文拟从时间资源投入角度出发,用博弈的思想对股东与高管的激励效用做出分析,定性分析双方效用模型与相关时间维度上的边际效用,并对激励效用与激励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首先根据文献研究构建股权激励政策本身会带来的正、负效用函数,股东激励期内对自身时间的分配所带来的效用函数,用博弈的思想分析股东收益的最优时间资源分配。研究发现: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股东只要认为实施股权激励政策本身带来的收益大于其带来的损失,就会实施股权激励;实施股权激励后,股东对于监督与自身努力时间分配存在使自身收益最优的临界点,且发现股东的决策很多都只受到股东对客观因素的了解情况的影响;高管在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由于掌握更多企业信息以及双方效用函数,故高管会根据期望收益最优的原则,构建自身的激励效用函数,并确定努力与自利的最佳时间分配比例。其次基于双方的效用函数,推导出完整股权激励效用模型、股东收益模型及高管收益模型,继而分别在时间维度分析边际效用。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政策作为一种长期激励策略不具有普遍性,其是否可以作为一种长期激励策略,与具体企业的所处环境有关。对大股东而言,延长激励时间,可能带来效益边际递增,也可能边际递减,更有可能与激励时间长短无关。再者,对于高管而言,并非一定会利用自己的权利影响促使股东缩短激励时间,也有可能会努力促使激励时间延长。这都与公司成长情况、股东对公司了解情况以及高管对公司掌控程度有关。最后通过前面研究分析,针对性的从企业制度与股权激励政策本身方面,为股权激励效用最大化提出合理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6-05-01)

施文[2](2016)在《国有上市企业股权激励效用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5年掀起的股权分置改革之风,推动了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应用,但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尤其在国有上市企业中,股权激励甚至成为变相的福利工具。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国企开展股权激励提供了新的契机。国企内部治理结构成为国企重点改革内容,同时推动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在完善国企的外部治理环境。股权激励作为公司内部治理的一种手段成为改革的有效工具。本文希望通过对股权激励相关理论和案例的研究,为国有上市企业有效开展股权激励提供对策。本文首先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总结。然后,结合国企实施股权激励的现状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分析了影响国企股权激励实施效用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之上,对上海石化案例进行具体分析,从市场反应和财务绩效两方面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然后分析了影响上海石化股权激励效用的主要因素。最后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国有上市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时,其效用的因素来自宏、微观两方面,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宏观因素产生较大变化,可以为当前国有上市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带来有力契机;第二,上海石化开展股权激励计划的市场反应不佳,但财务绩效表现明显好转;第叁,上海石化股权激励有效实施主要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和中石化的国企改革。本文认为,国有上市企业应该抓好改革契机,积极改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强化监督机制,以市场化的手段管理企业,这些都是股权激励有效发挥的保障前提。(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6-04-01)

平志兰[3](2015)在《科技型上市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股权激励效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科技日新月异、信息瞬息变幻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上升为科技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要素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专用性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他们掌握着企业的关键资源、关键技术,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并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鉴于此,本文以专用性人力资本为研究对象,运用契约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激励理论,结合我国科技型上市公司自身的特点探讨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本文首先将科技型企业和专用性人力资本进行界定。科技型企业的特征为科研投入比重大和科研人员比例高、组织结构扁平化、高风险与高成长性并存、影响及其辐射大四大特征,专用性人力资本的特征为较强的独立自主性、锁住效应强、与专用性非人力资本有较强的双边依赖关系、产出效率高。两者的独特性决定了其股权激励的特殊之处。其次,从专用性知识、知识存量、经济学叁个视角揭示专用性人力资本股权激励与企业效用的作用机理。在专用性人力资本形成的基础上,阐述了专用性人力资本与企业效用的作用机理,进而概括出专用性人力资本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良性循环体系,为股权激励的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再次,为了从实证的角度分析股权激励与企业效用的关系,笔者以2006-2012实施股权激励的科技型上市企业为样本,分别对股权激励方案进度为董事会预案和实施的企业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对专用性人力资本进行股权激励有利于提升公司业绩,且方案进度为实施的结果要好于方案进度为董事会预案的结果。最后,依据实证研究的结论,论文提出完善科技型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股权激励机制的建议。主要有:建立专用性人力资本绩效考评体系、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积极鼓励中小科技型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塑造有效的资本市场。同时也给出了中小科技型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长远发展的方案,主要有:建立可持续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强化区域性合作联盟、完善专用性人力资本资源库。(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5-05-10)

周秀莲[4](2014)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股权激励是借助有效资本市场而普遍实施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但在后SOX时代市场监管环境、全流通的经济背景下,高管层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在阐述股权激励效用及作用机理、分析股权激励风险与效用的基础上,探讨了股权激励模式的构建,提出了提高股权激励效用的对策思考。(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11期)

张玮,费一文[5](2013)在《私人股权投资退出契约安排的激励效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契约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不完全信息下的双边合约模型,分析约定退出方式的契约安排对于削减投资过程中道德风险问题、激励风险企业家努力经营,提升企业后续经营绩效的有效性.研究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发现企业家道德风险受不同经营行为下收益的差值,企业家的剩余索取权大小,退出契约安排约定的保底收益水平,以及市场收益率水平的影响.退出契约安排对中等道德风险企业家有显着激励效用,能够促使企业家努力经营,并提升企业在IPO前的盈利能力.(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张玮[6](2013)在《私人股权投资退出契约安排的激励效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契约理论与基于道德风险的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从私人股权投资的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分配与博弈的角度分析引入约定退出方式的契约安排对于削减投资过程中道德风险问题的有效性、风险企业家经营行为的激励效用,以及企业后续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首先构建了不完全信息下的双边合约理论模型,研究普通股投资方式与退出契约安排下企业家努力经营的条件,并发现私人股权投资中所广泛使用的退出契约安排条款对中等道德风险的企业家具有显着的激励作用。其次,本文从实证分析角度对理论模型成果进行了验证,发现私人股权的参与能够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表现,且不会对企业IPO后长期的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中等道德风险企业在IPO前具有显着更好的盈利表现。最后,本文说明退出契约安排条款与企业家向投资者出售的看跌期权之间的等价性。并利用B-S期权定价公式计算该条款价值,分析影响私人股权投资对该条款偏好的因素。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于私人股权投资防范投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方式方法与制度设计的了解,并探究私人股权投资的契约设计与投资行为与被投资企业管理层的经营决策与后续经营绩效间的相互关系。补充了目前针对私人股权投资工具以及委托代理理论的实务应用的研究,对我国私人股权投资业的发展将起到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3-01-01)

刘冰[7](2012)在《聚贤智筑思沃的好书——评刘中文教授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经济学的着作中,不是所有的记录思想的纸质载体都值得去阅读。许多着作多为应景或完成某种任务的着作,这些着作大多是引用别人的资料,照搬别人的思想,以次品包装自己,做不到聚群贤智慧、筑思沃品质,读者完全可以不必费心劳神,孜孜阅读。但刘中文教授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本文来源于《山东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娄贺统,郑慧莲,张海平,吕长江[8](2010)在《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所得税规定与激励效用冲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公司高管股权激励所得税制度差异,发现中国的所得税规定与股权激励制度的激励效果存在冲突,主要表现为:按工资薪金所得纳税,其超额累进税制导致的高边际税率会影响股权激励效用的发挥;在行权日纳税,过重的税收负担会削弱高管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积极性,或迫使高管立即抛售股票来缴税,还容易引发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在行权日纳税还导致股权激励收益与税基不匹配。文章针对我国股权激励税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税收制度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财经研究》期刊2010年09期)

赵静[9](2010)在《我国股权激励效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这必将造成作为公司经营者的高管层和作为公司所有者的股东之间存在目标和利益上的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无疑会给企业带来委托代理问题,而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最大程度地激励经营者为所有者工作。因此,经营者有效激励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在国外该制度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且相关法律也比较完善。相比之下,我国的发展相对较慢,尽管一些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制定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但其股权激励计划在中国这个市场环境下是否有效?是否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以及该效用如何衡量?本文从理论与案例分析两方面入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通过对股权激励的概念、形式、作用以及理论的分析,对股权激励的概念进行了完善即“主要是指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骨干员工及其他人员进行的长期性激励机制”。并且认为该机制的本质是“企业所有者通过让渡公司部分股权,使他们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能够促使其与所有者的利益保持一致,更好地为公司服务”。其次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主要激励模式的总结。提出适合我国上市公司采用的主要激励模式即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业绩股票、虚拟股票等。再次通过对股权激励机制的发展以及总结国内外股权激励效用,提出股权激励有正负两种效用即“利益趋同效用”和“壕沟效用”,并对这两种效用的表现以及衡量标准进行了充分论述。紧接着通过对万科公司的案例分析去验证这种股权激励的效用。最后总结出我国现阶段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提升我国股权激励有效性的途径设想。即优化实施股权激励的内外环境、政策法规;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股权激励模式与方案,不要一味照搬别国;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股权激励效用度量标准;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等。(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0-03-30)

刘中文[10](2009)在《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管层股权激励是经济发达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产生并普遍运用的有效长期激励手段。在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下,股权激励是否真正具备激励效用?在全流通的背景下,高管层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风险如何?这些风险应该如何评估和防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应当选择何种股权激励模式以提高公司的绩效?仍是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公司治理理论等的指导下,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模糊数学等研究方法,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用、股权激励风险、股权激励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用研究。论文在股权激励效用测度标准分析的基础上,以公司绩效作为考察股权激励效用的测度指标,建立了公司绩效评价指标,构建了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模型;采用熵值分析、回归分析、区间效应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高管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存在非线性关系;②高管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存在区间效应;③公司规模对公司绩效有显着性影响;④公司成长能力对公司绩效有显着性影响。为提高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用,本文对加强股权激励风险管理、构建合理的股权激励模式进行了重点研究。关于加强股权激励风险管理。论文运用风险管理的知识和方法对股权激励的风险进行了识别,通过用模糊函数的方法对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发生损失进行了评估,提出了规避风险的对策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内部风险影响因素模型。得出以下结论:①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内部风险主要包括道德风险、激励不足风险、经营风险等;②政策风险和道德风险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外部风险大于内部风险,按风险综合影响大小排序为:政策风险、道德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激励不足风险和法律风险;③高管人员对补偿强度系数的反应强度、高管人员努力成本和可以观察到的反映高管人员努力程度的指标是可控制的内部风险影响因素。关于构建合理的股权激励模式。论文在对股权激励模式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合理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得出以下结论:①激励对象:影响公司剩余利润的高管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应成为股权激励对象;②激励方式:可以考虑将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场弱有效性对激励造成的负面影响;③激励股权的额度及分配:考虑薪资因子和股权因子两个因素,确定合理的股权激励额度占总激励额度的比例,激励额度应以3%-5%左右为好;④股票来源:定向发行和回购股份都是可行的方式,定向发行的方式略优一些;⑤资金来源:可以选择自筹加提取激励基金的方式;⑥行权价格:以授权日为时间基准,以授权日的股票公平市价和授予日前一个月股价平均值的较高者、或以此较高者为基准向上浮动一定比例的价格作为行权价格;⑦有效期和行权安排:对高管层采用8-10年有效期、对中层管理者和技术人才采用3-7年有效期;同时采取分期行权的方式安排股权激励计划。该论文有图12幅,表80个,参考文献131篇。(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09-11-01)

股权激励效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5年掀起的股权分置改革之风,推动了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应用,但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尤其在国有上市企业中,股权激励甚至成为变相的福利工具。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国企开展股权激励提供了新的契机。国企内部治理结构成为国企重点改革内容,同时推动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在完善国企的外部治理环境。股权激励作为公司内部治理的一种手段成为改革的有效工具。本文希望通过对股权激励相关理论和案例的研究,为国有上市企业有效开展股权激励提供对策。本文首先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总结。然后,结合国企实施股权激励的现状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分析了影响国企股权激励实施效用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之上,对上海石化案例进行具体分析,从市场反应和财务绩效两方面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然后分析了影响上海石化股权激励效用的主要因素。最后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国有上市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时,其效用的因素来自宏、微观两方面,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宏观因素产生较大变化,可以为当前国有上市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带来有力契机;第二,上海石化开展股权激励计划的市场反应不佳,但财务绩效表现明显好转;第叁,上海石化股权激励有效实施主要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和中石化的国企改革。本文认为,国有上市企业应该抓好改革契机,积极改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强化监督机制,以市场化的手段管理企业,这些都是股权激励有效发挥的保障前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股权激励效用论文参考文献

[1].陈天龙.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在时间维度的激励效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6

[2].施文.国有上市企业股权激励效用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

[3].平志兰.科技型上市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股权激励效用研究[D].湖北大学.2015

[4].周秀莲.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用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5].张玮,费一文.私人股权投资退出契约安排的激励效用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6].张玮.私人股权投资退出契约安排的激励效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7].刘冰.聚贤智筑思沃的好书——评刘中文教授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用研究》[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2

[8].娄贺统,郑慧莲,张海平,吕长江.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所得税规定与激励效用冲突分析[J].财经研究.2010

[9].赵静.我国股权激励效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

[10].刘中文.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

标签:;  ;  ;  ;  

股权激励效用论文-陈天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