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脾胃虚弱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HpAG,下同)与幽门螺旋杆菌(Hp,下同)的关系。方法:将符合HpAG及中医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证型的共90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1(脾胃湿热证型)30例、治疗组2(脾胃虚弱证型)30例、对照组(脾胃湿热证型14例、脾胃虚弱证型16例)30例。治疗组1以口服三仁汤加味(杏仁10g、白蔻仁10g、薏苡仁20g、厚朴15g、法半夏10g、通草6g、竹叶10g、滑石20g、甘草6g、肿节风15g、白花蛇舌草15g)治疗,每日一剂,联合口服西药丽珠胃三联(枸橼酸铋钾片、克拉霉素片、替硝唑片,下同)治疗;治疗组2以口服四君子汤加味(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炙甘草6g、肿节风15g、白花蛇舌草15g)治疗,每日一剂,联合口服西药治疗,对照组以口服西药治疗,三组口服西药均以一周为一疗程,口服中药二周为一疗程。治疗结束后30-60天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数值、观察HpAG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Hp根除率,复发率,并重点观察14C-尿素呼气试验在三组间的数值比较、HpAG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前Hp数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1、2治疗后Hp数值分别为61.30±11.72 dpm/mmolCO2、98.40±11.72 dpm/mmolCO2,较对照组治疗后Hp数值为130.30±9.68 dpm/mmolCO2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1、2治疗后Hp数值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1、2、对照组Hp根除率依次分别为93.33%、90.00%、86.67%,治疗组1、2 Hp根除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1与对照组Hp根除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1、2均有5例复发,Hp复发率分别为17.86%、18.52%,较对照组有8例复发,Hp复发率为30.77%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1、2治疗后症状积分分别为3.63±1.13、5.40±1.45,较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9.10±2.66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1、2治疗后症状积分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1、2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3.33%,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治疗组1、2均为6.7%,与对照组为26.7%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临床研究证明,HpAG脾胃湿热证型Hp感染程度即患者胃内Hp感染数量不明显高于脾胃虚弱证型,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部分提高HpAG患者的Hp根除率,明显降低Hp近期复发率,明显改善HpAG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少药物副作用的产生。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脾胃湿热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J]. 四川中医 2020(09)
- [2].脾胃湿热理论的形成及临床应用[J].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5)
- [3].杨春波教授辨治脾胃湿热临证法要[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9(07)
- [4].脾胃湿热理论临床运用举隅[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17)
- [5].中医汤剂与西医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脾胃湿热/郁热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32)
- [6].叶松辩治脾胃湿热型口秽之经验浅谈[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34)
- [7].儿童银屑病(进行期)脾胃湿热证候分布探讨[J]. 北京中医药 2013(06)
- [8].从脾胃湿热论治幽门螺杆菌感染[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02)
- [9].如何去除嘴里的7种怪味?[J]. 安全与健康 2016(09)
- [10].朱传伟清热和胃煎辨治脾胃湿热胃脘痛[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03)
- [11].胡玲从脾胃湿热论治岭南杂病经验[J]. 山东中医杂志 2019(09)
- [12].脾胃湿热、Hp感染与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的关系[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01)
- [13].防风通圣散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脾胃湿热兼受风邪证20例[J]. 浙江中医杂志 2019(09)
- [14].从脾胃湿热论治68例糖尿病疗效观察[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08)
- [15].劳绍贤教授“祛湿以运脾,清热以防变”脾胃湿热学术思想撷萃[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9(05)
- [16].口腔异味可辨疾病[J]. 晚报文萃 2010(15)
- [17].那些吃错药的文人[J]. 青年博览 2014(17)
- [18].从脾胃湿热论治痤疮[J]. 河南中医 2013(03)
- [19].脾胃湿热与复发性口腔溃疡关系探微[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8(06)
- [20].那些吃错药的文人[J]. 学习博览 2014(12)
- [21].青春战“痘”记[J]. 健康天地(美丽版) 2008(08)
- [22].运用证素及中医体质理论探讨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中医病理特点[J]. 福建中医药 2015(01)
- [23].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联合脾胃湿热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J]. 湖南中医杂志 2015(06)
- [24].长期服药会导致湿重[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9(10)
- [25].迟华基论治2型糖尿病理论特色和经验[J]. 山东中医杂志 2019(05)
- [26].中医辨证治疗痤疮60例临床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18)
- [27].程桂英教授治疗痤疮经验[J]. 中医药导报 2011(02)
- [28].浅论肝、脾二脏在儿童湿疹发病中的重要性[J]. 光明中医 2009(06)
- [29].杨春波教授妙用达原饮治疗胃肠病[J]. 中医药通报 2011(06)
- [30].功能性腹泻从脾论治及与肠道甜味觉信号分子的相关性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