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短期自由刑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刑法学
作者: 周娅
导师: 莫洪宪
关键词: 短期自由刑,轻轻刑事政策,管制刑,劳动教养,实证研究,社区矫正
文献来源: 武汉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短期自由刑是自由刑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现代刑罚轻缓化的背景趋势下日显重要。本文从分析短期自由刑的概念着手,探讨了短期自由刑的基本理论问题、相关制度比较、具体实践状况,以及我国具体的行刑社会化措施。全文除引言、绪论外,共分四章。 引言简要介绍了短期自由刑的现实意义和现有理论观点。阐述了短期自由刑存在的背景支持,结合我国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指出本文的研究将从理论演绎和实证调查两个方面展开。表明本文将采用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以达到促使人们明了短期自由刑的现实意义与正当性根据,促进司法实践中短期自由刑的刑罚效用发挥至最佳状态的目的。 绪论分析了短期自由刑的概念。首先将本文的自由刑定位为“剥夺自由刑”,从而排除了“限制自由刑”的适用。因为短期自由刑最大的争议问题就是它剥夺了犯罪人的自由,把犯罪人关进监狱但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限制自由刑并不发生这种问题。其次本文将短期自由刑的期限界定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和拘役。这一界定和国际通行观点有所区别,但是针对我国现实国情与法律传统所做出的选择。从我国刑罚结构配置上、实证研究的客观要求上、罪行轻重体系上和刑罚变通执行方式上看,这一期限范围是我国短期自由刑研究的最佳着眼点。同时也强调,在其中还可以细划。短期自由刑最有代表性的部分,应该是1年以下有期徒刑和拘役。 第一章探讨的是短期自由刑的本体问题。首先将短期自由刑置于现代刑事政策的大背景下考察。现代社会,各国刑事政策普遍朝着“轻轻重重”两极化发展。宽松刑事政策对短期自由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刑法谦抑思想、刑法经济性、犯罪原因的深化认识、刑法人道性等观念的具体体现。本文主要考察了宽松刑事政策在刑罚实践和刑事程序上的体现。它的主要刑罚实践体现为刑罚轻缓化和行刑社会化。本文从刑罚人道思想、刑罚效益思想和教育刑思想出发,指出刑罚轻缓化的发展趋势蕴涵着丰富的人道主义底蕴,符合刑罚的目的。同时运用复归理论与刑事补偿理论分析了刑罚功能的有限性,行刑社会化存在的合理性。认为它注重刑罚效益,是缓解监狱行刑悖论、提高行刑效能和改造质量的根本出路,代表着国际行刑发展方向,符合现代刑事政策的要求。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绪论:短期自由刑的概念界定
第一章 短期自由刑之本体问题
第一节 现代刑事政策下的刑事制裁走向
一、现代刑事政策及其两极化选择
二、“轻轻”刑事政策的若干刑罚实践
三、“轻轻”刑事政策的程序体现——兼及对短期自由刑的影响
第二节 短期自由刑之争
一、否定说
二、肯定说及其修正意见
第三节 短期自由刑的价值基础与现实反思
一、现代刑罚目的理论
二、刑罚分配阶段论
三、短期自由刑的价值所在
四、刑事一体化与短期自由刑
第二章 短期自由刑之相关制度比较
第一节 管制刑
一、管制刑的基本问题
二、国外类似限制自由刑考察——以俄罗斯刑法、英美刑法为视角
三、管制刑与短期自由刑
第二节 劳动教养制度
一、劳动教养制度的基本问题
二、司法悖论:劳动教养与短期自由刑的错位
三、刑罚化与司法化:劳动教养改革构想
第三章 短期自由刑之实践考察
第一节 短期自由刑的司法适用
一、行刑原则与模式概述
二、司法适用之实证分析
第二节 短期自由刑的改革措施
一、短期自由刑的易刑处分
二、短期自由刑行刑处遇之改善
三、减少短期自由刑的宣告与执行
第四章 我国短期自由刑之行刑社会化——社区矫正
第一节 社区矫正及其相关概念
第二节 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
一、刑罚适用模式的演变与社区矫正的确立
二、社区矫正的立论基础
第三节 我国社区矫正工作探析
一、我国社区矫正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社区矫正的基本法律问题
三、我国社区矫正的制约因素
四、我国社区矫正的改革建言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6-03-27
参考文献
- [1].刑罚目的及其实现[D]. 徐久生.中国政法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量刑情节研究[D]. 陈炜.武汉大学2005
- [2].中止犯论[D]. 张平.武汉大学2005
- [3].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D]. 张忠斌.武汉大学2005
- [4].假释制度比较研究[D]. 柳忠卫.中国人民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