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博弈分析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博弈分析

论文摘要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之一,它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勾勒出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图景,指导着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运动。从根本上讲,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在于“做”,在于如何更好地为人的行为做出指导。“如何做”主要探讨人们之间的交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如何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问题。博弈论是分析人们交互关系的有力工具。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用博弈论这一分析工具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目前学术界鲜有人涉及。从学科的角度讲,二者几乎没有关联。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博弈论是一种模拟化的数学工具,在数学和经济学等领域广泛应用。虽然博弈论主要应用于科学领域,但是它研究的主体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行为。历史是人的活动的展开,人的活动就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博弈是人与人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行为,人们之间的交往,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就是一种社会博弈。基于此,博弈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这也为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进行博弈分析提供了可能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点,也是博弈分析的逻辑起点。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用博弈论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着力点是在微观层面上对影响博弈行为的历史要素和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的机制进行分析,探究人的博弈行为在某些要素的作用下会产生怎样的博弈结果。所以,这种分析和探索可以称为“行动主义的”。要对博弈行为进行探讨,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博弈的动机。博弈的动机涉及人的意识,人行为的目的和人的需要,而这所有的一切都与利益密切相关。在本文的第一章,对博弈中利益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益问题产生于生产领域,但它不仅仅存在于生产领域,它充斥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的一言一行,人们的每一项决策都在考虑自身的利益。追求个人利益的实现是人生产活动的动机和目标,是博弈的源动力和内驱力。博弈主体不论如何选择,选择什么,总是按照利益最大化的方向进行选择,利益支配着博弈的全过程。如今,利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主题。由于争夺利益所引发的矛盾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囚徒困境”就是博弈双方利益矛盾的典型表现。我们解决这一困境的关键是要建立人们对博弈的信心和预期。通过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增加对可能冲突的预测;通过制度和道德这两种“硬”和“软”不同的约束机制,促使人们找到利益博弈的均衡点,达成合作共识,减少因利益冲突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产生于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在本文的第二章,主要探究了博弈与交往的关系。如果没有交往,博弈就无从谈起,博弈是关系形态交往的具体展现模式。人们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决定了冲突不可避免,同时也孕育着人们之间由于利益而形成合作博弈的可能性。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特别突出。但是从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转化并不能一蹴而就。合作博弈的出现不仅需要人们具有合作的共识和重复博弈这两个前提,更为关键的是需要博弈双方的平衡。要保持博弈双方平衡,就需要充分发挥国家和政府的作用,减少人们犯错误的机会,促成合作博弈的出现。人们在交往中需要交流和沟通,就不能缺少信息这一中介。在本文的第三章,主要分析了信息在博弈中的作用。信息是博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博弈决策的依据。人们依靠信息可以对博弈行为进行调节,修正自己的信念,对博弈结果作出准确预期,减少人的行为结果的不确定性。如今,信息成为社会的核心所在,贯穿于整个博弈的过程中,改变了人们的活动方式,是人们获利的又一重要来源。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在人们利用信息获益的同时也产生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机会主义行为,对社会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要想遏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盛行,首先要从信息本身入手,通过信号传递模型和信息筛选模型提高委托人的信息拥有量,减少逆向选择带来的损失;与此同时,要人为地设计一些合同或激励机制,通过发挥制度和“声誉”的作用,摆脱道德风险问题。利益的协调、合作的实现、“道德风险”的降低,都要发挥制度的作用。在第四章中主要分析了制度对博弈行为的影响。制度作为博弈的规则,它的重要性在于建立了一个人们相互作用的稳定的博弈结构,通过提供博弈信息、约束博弈选择范围、提供博弈的激励机制、改变博弈参与人的活动方式来为参与人提供预期,减少博弈的风险性。制度构建了和谐的社会秩序,但是制度的有效性取决于博弈参与人在多大程度上相信遵守制度规则是符合他们自身利益的。在很多情况下,参与人受利益的驱使,违反制度或直接改变制度,出现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是博弈均衡的转移,它体现了人们获益规则的变化,体现了人们之间交互关系的变化,也体现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制度变迁是历史发展需要关注的关节点,搞清人们是如何实现从一种博弈均衡向另一种博弈均衡转移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变革的具体图景。从另一个角度讲,制度变迁说明制度在处理人们博弈冲突时的有限性。这种有限性需要另外一种约束规范——道德来补充。在第五章中,笔者主要分析了道德博弈的体系。道德的形成取决于公众的共同博弈,其主要调节人的内在行为,是博弈行为的范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范导是必不可少的,为己利他的道德动机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互惠的理由能够使人们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实现收益与责任的均衡。在很多情势中,人的行为不仅仅是一种个人利益最大化行为,而是利己与利他的统一,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实际做出选择的结果,实现了博弈参与人利益“双赢”的结局。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一、博弈论的研究成果
  • 二、选题的理由与意义
  • 导言
  • 一、历史唯物主义与博弈论的相关性
  • 二、博弈论:历史研究的新工具
  • 三、博弈论的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利益
  • 第一节 利益是博弈的源动力
  • 第二节 利益博弈的影响
  • 一、利益是博弈的内驱力
  • 二、利益支配博弈过程
  • 第三节 利益协调
  • 一、"囚徒困境":利益矛盾的典型表现
  • 二、利益协调:"囚徒困境"解决的关键
  • 第二章 交往
  • 第一节 交往与博弈的关系
  • 一、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交往观
  • 二、交往与博弈的内在关联
  • 第二节 博弈论视野下的主体间性
  • 第三节 博弈中的冲突与合作
  • 一、博弈冲突的程度与表现
  • 二、合作博弈实现的条件
  • 第三章 信息
  • 第一节 信息在博弈中的作用
  • 一、信息的概念
  • 二、信息的功能
  • 三、历史唯物主义在信息时代的新发展
  • 第二节 博弈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 一、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
  • 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消极影响
  • 三、减免信息不对称性的努力
  • 第四章 制度
  • 第一节 博弈论视野下的制度概念
  • 一、博弈论对制度的简洁概括
  • 二、维持不平等的制度:马克思对制度的理解
  • 第二节 制度是博弈的规则
  • 一、没有制度的世界:策略选择的不确定性
  • 二、制度与博弈预期
  • 第三节 制度变迁:博弈均衡的转移
  • 一、有意设计模式的制度变迁
  • 二、自发或演化的制度变迁
  • 第四节 马克思制度变迁思想的博弈结构
  • 一、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剖析
  • 二、阶级斗争的博弈结构
  • 第五节 博弈论的社会主义构想
  • 第五章 道德
  • 第一节 "囚徒困境"的解决方案之——道德范导
  • 一、制度规范的有限性
  • 二、道德范导的特点
  • 第二节 道德博弈的体系
  • 一、道德的形成取决于公众的共同博弈
  • 二、道德博弈的动机:为己利他
  • 三、道德博弈的理由:互惠
  • 第三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博弈
  • 一、道德滑坡——博弈的必然结果
  • 二、道德滑坡的表现——信任缺失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博弈论的多人游戏设计研究[J]. 大众文艺 2020(07)
    • [2].《设计博弈论》(卡牌游戏设计)[J]. 出版发行研究 2020(07)
    • [3].电子商务专业本科博弈论课程教学研究探讨[J]. 大学教育 2020(08)
    • [4].浅析博弈论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 2019(05)
    • [5].怎样理解博弈论[J]. 哲学分析 2019(03)
    • [6].“工程博弈论”专刊前言[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8(05)
    • [7].博弈论的魅力[J]. 金融博览 2018(09)
    • [8].从博弈论角度分析相声创作和表演中的一些技巧[J]. 曲艺 2017(02)
    • [9].《工程博弈论基础及电力系统应用》评介[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6(11)
    • [10].从博弈论视角探索三小球项目击球落点的最佳组合[J]. 青少年体育 2017(08)
    • [11].社会学与博弈论相融合:社会博弈论[J]. 学术研究 2016(02)
    • [12].《每天读一点好玩的博弈论》[J]. 中国共青团 2016(02)
    • [13].对高校“非升即走”制度的分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6(16)
    • [14].博弈论对经济学的影响及其应用[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19)
    • [15].纵横博弈论[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15(01)
    • [16].《博弈论》课堂实验教学探析[J]. 统计与管理 2015(06)
    • [17].完全理性到有限理性:博弈论理性基础的变更[J]. 科技视界 2015(27)
    • [18].中国的博弈因子与西方的博弈理论——博弈论为什么产生在西方[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15(05)
    • [19].基于决策能力提升的博弈论课程在线教学策略[J]. 学园 2020(18)
    • [20].浅析应用数学与金融学的关系[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0)
    • [21].博弈论的成长历史和前景[J]. 中学课程资源 2008(06)
    • [22].“帽子问题”及其衍生问题[J]. 中学数学杂志 2017(07)
    • [23].博弈论视角下大学课堂座位现象分析[J]. 文教资料 2017(04)
    • [24].美丽心灵的守望——观《美丽心灵》有感[J].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6(11)
    • [25].青春IN词[J]. 青春期健康 2017(01)
    • [26].大学课堂教学境域中师生眼神交流问题研究——基于博弈论的视角[J]. 知音励志 2016(24)
    • [27].强盗的利益分配[J]. 意林(原创版) 2017(04)
    • [28].博弈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01)
    • [29].“手撕前任”的经济学指南[J]. 意林(原创版) 2017(06)
    • [30].论“博弈论与翻译”的实质[J]. 课外语文 2017(06)

    标签:;  ;  ;  ;  ;  ;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博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