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三遂平妖传》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取材于宋代的王则起义,在历史事实和民间传说,以及市井流传的话本基础上撰写而成。小说存留了大量的口语、俚语,语言质朴自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基本上反映了元末明初汉语的面貌。后人对《三遂平妖传》的研究多集中在文学领域和考据版本方面。从语法角度研究《三遂平妖传》的论著尚未得见,只有些零星的单篇论文。因此,我们选取了《三遂平妖传》的语气副词作为研究对象,将推动《三遂平妖传》的语法研究。从共时看,《三遂平妖传》语气副词,系统比较成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同时代语气副词的某些特点。从历时看,《三遂平妖传》语气副词上承唐宋,下启现代,较唐宋语气副词有了很大的发展,而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的用法有不少能在《三遂平妖传》中找到依据。因此,研究《三遂平妖传》的语气副词,对元末明初语气副词以及语气副词发展史的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三遂平妖传》中的五大类共计83个语气副词进行研究,先对他们在《三遂平妖传》中的具体使用情况作出详细的描述和比较分析,然后选取了明代中、末时期较有代表性的两部著作《西游记》和冯梦龙改编《平妖传》做对比,梳理了这83个语气副词在明朝中、末两个时期的发展概况,最后,简要分析了这些语气副词在中古及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由此,得出了一些比较可靠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