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的区域发展研究 ——以滁州市为例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的区域发展研究 ——以滁州市为例

论文摘要

人类一切活动必须在生态系统及社会生态系统所允许的范围与界限内,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在充分利用生态资源的同时获得发展的可持续性。区域发展一定是建立在区域自然生态、区域人文生态、区域经济生态、区域科技生态、区域产业生态、区域民生生态的形成、发展、约束的基础之上。在辨析社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与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分析区域产业发展现状,辨识产业的竞争优势与劣势;探讨区域科技发展状态,引导科技发展与地方经济生态、产业生态互融共生;在包容性增长理念下,研究城市发展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的促进方式与作用形式。本文第一章主要讲述了文章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本文涉及的概念进行了辨析与界定;第二章根据区域社会生态系统所包含的要素,建构了描述区域生态系统运行和演化机理的模型;第三~第五章,根据第二章建立的区域生态系统运行和演化机理模型,采用区位商分析法,对区域产业的结构、比例、增速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分析,同时对区域产业发展与选择提出了相应建议,根据根植度理论,对驻滁科研机构的产业根植性、社会资本根植性、文化根植性进行了深入剖析与研究,并以滁州市原子能利用研究所为例进行了阐释,以包容性增长的内涵与要素,从教育、医疗、养老等三个方面研究了城市发展对民生发展的作用形式与作用效果;第六章主要了讲述了本文的一些研究结论,并针对本文的研究不足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概念辨析界定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区域发展社会生态系统构建
  • 2.1 区域与区域发展机理
  • 2.2 区域发展与社会生态系统
  • 2.3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的区域发展模型
  • 2.3.1 产业发展
  • 2.3.2 科研贡献
  • 2.3.3 民生发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区位商的滁州市产业发展评估及对策研究
  • 3.1 滁州市产业发展概况
  • 3.2 滁州市产业区位商评估
  • 3.2.1 区位商分析方法
  • 3.2.2 滁州市产业比较优势分析
  • 3.2.3 滁州市产业区位商计算
  • 3.3 滁州市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 3.3.1 充分发挥传统产业领域的比较优势
  • 3.3.2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 3.3.3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 3.3.4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驻地科研院所区域根植度评价研究
  • 4.1 区域根植度的理论基础
  • 4.2 驻地科研院所区域根植度评价维度
  • 4.2.1 产业根植性维度
  • 4.2.2 社会资本根植性维度
  • 4.2.3 文化根植性维度
  • 4.3 驻地科研院所区域根植度评价模型
  • 4.3.1 驻地科研院所区域根植度评价指标体系
  • 4.3.2 驻地科研院所区域根植度计算
  • 4.4 以滁州市原子能利用研究所为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包容性增长理念下的民生发展
  • 5.1 城市发展对教育事业的促进
  • 5.1.1 财力增强促进了办学条件的改善
  • 5.1.2 城市发展促进了城乡就学格局的变化
  • 5.1.3 城市建设促进了城乡教育布局的调整
  • 5.1.4 城市规模扩大进一步拓展了教育需求
  • 5.1.5 城市形象的提升吸引了外部科教资源
  • 5.2 城市发展对医疗事业的促进
  • 5.2.1 财力增长促进了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 5.2.2 城市的集聚促进了城乡就医格局的变化
  • 5.2.3 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城乡医疗卫生格局的调整
  • 5.2.4 城市的扩张促进了社会医疗机构的兴起
  • 5.3 城市发展对养老事业的促进作用
  • 5.3.1 城市化的推进带来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
  • 5.3.2 城市发展促进了养老工作重点的调整
  • 5.3.3 城市发展对养老工作的促进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主要研究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看”的技术在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2)
    • [2].美国幼儿体育积极社会生态系统构建中的经验与启示[J]. 贵州体育科技 2020(01)
    • [3].美国幼儿体育积极社会生态系统构建下的经验与启示[J]. 四川体育科学 2020(05)
    • [4].市场需求视角下公益性儿童短时互助托管项目的社会生态分析[J]. 中国市场 2018(33)
    • [5].社会生态系统论纲[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7(05)
    • [6].社会生态系统中供应链复杂性探究[J]. 求知导刊 2014(12)
    • [7].城市社会生态系统与社区规划[J]. 规划师 2012(12)
    • [8].社会生态系统框架研究述评[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08)
    • [9].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空间规划初探[J]. 规划师 2012(12)
    • [10].基于复杂性理论的社会生态系统——海珠湿地公园弹性管理实证分析[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11].基于土地覆被的局域社会生态系统动态平衡[J]. 山地学报 2014(03)
    • [12].基于流域社会生态系统的海南区域治理体系优化调整研究[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13].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分析[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9(10)
    • [14].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中信息流动的模型研究[J].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0(06)
    • [15].社会生态系统研究态势:文献计量分析视角[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04)
    • [16].社会生态系统视阈下的我国“旁观”角色现象论析[J]. 巢湖学院学报 2019(04)
    • [17].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困境老人养老服务问题的社会工作个案研究[J]. 社会与公益 2019(05)
    • [18].高黎贡山村域社会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及其成因[J]. 山地学报 2014(06)
    • [19].基于CAS理论的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治理进路分析[J]. 学术研究 2018(12)
    • [20].无偿献血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观的视角[J]. 中国输血杂志 2012(S1)
    • [21].生态位新视角:大学毕业生“傍老族”现象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9(01)
    • [22].试析档案文化的社会生态系统属性[J]. 湖北档案 2010(10)
    • [23].社会生态系统视域下的中国创业教育发展新思路[J]. 山东社会科学 2017(11)
    • [24].适应气候变化障碍研究综述[J]. 生态经济 2016(03)
    • [25].社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探析[J]. 东岳论丛 2011(11)
    • [26].我国社会稳定风险治理的评估框架与方法——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的“环境—行为”视角[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4(04)
    • [27].构建城市生态与自然生态之间的桥梁[J]. 世界建筑 2010(02)
    • [28].“重庆新政”治理模式分析[J]. 党政干部论坛 2012(02)
    • [29].社会生态系统模型: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范式[J]. 职业技术教育 2019(06)
    • [30].众创社会:基于众创经济的社会生态建构[J]. 学习与实践 2017(09)

    标签:;  ;  ;  ;  ;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的区域发展研究 ——以滁州市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