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心理本体论研究

李泽厚心理本体论研究

论文摘要

李泽厚提出的“心理本体论”,作为其早期实践美学的延续和归宿,标志着他的学术关注点发生了转移,由早期的关注群体、理性转向更加重视个体、感性心理。本文尝试对心理本体论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第一章是绪论,是对本文的整体性描述。概括了李泽厚的学术倾向发生的变化,他在探索人如何活得更好的前提下提出了心理本体。然后论述了研究心理本体的目的、方向、价值和意义。第二章主要探讨心理本体的理论渊源。第一节对李泽厚著作中提出的众多“本体”进行简单梳理,力求把心理本体从中区分开来;第二节主要从心理本体的理论渊源着手,说明这些理论对心理本体形成的作用和影响。第三章对心理本体形成的过程和途径进行了论述。第一节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对心理本体的发展进行梳理,力图还原心理本体的真实历史面貌;第二节论述心理本体形成的途径“积淀”,阐述积淀在心理本体形成中的作用,并对这一作用进行评价。第四章将心理本体纳入到历史本体体系中来研究。李泽厚在其建立的历史本体论中,把心理本体作为历史本体发展的归宿和目的。因此在以研究心理本体时,有必要将它放在历史本体论中进行观照,可以将这一理论阐释得更清晰、明确。此外,本章还研究李泽厚是怎样把心理本体纳入到他原有的理论体系中,心理本体在这一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和作用。以及简单论述了如何建设心理本体。第五章是对心理本体价值和局限的评价。第一节首先剖析了心理本体的实质,力图寻找为什么李泽厚要将它纳入自己原有体系的深层原因。第二节阐释心理本体的价值和意义。第三节主要说明心理本体理论的局限。结语部分总结全文。说明心理本体是李泽厚近期关注的主要内容。这一理论为我们思考新时期哲学美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李泽厚在心理本体上寄托了很高的期望。但由于它是体系矛盾的产物,因此,究竟能不能发挥他所预想的作用,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同时也期望后面的研究者能对这一理论进行补充、完善,在人如何活得更好这一问题上做出进一步贡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心理本体论的理论渊源
  • 2.1 对李泽厚思想中出现众多“本体”的简单梳理
  • 2.2 心理成本体的理论渊源
  • 第3章 心理本体风貌的演变及途径——积淀
  • 3.1 对心理本体形成过程的梳理
  • 3.1.1 20 世纪50-70 年代中期——心理本体的雏形
  • 3.1.2 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心理本体的提出
  • 3.1.3 20 世纪90 年代至今——高扬心理本体
  • 3.2 心理本体形成的途径——积淀
  • 3.2.1 对积淀说概念的理解及其形成
  • 3.2.2 积淀在心理本体形成中的作用
  • 3.2.3 对积淀在心理本体形成中作用的评价
  • 第4章 历史本体论中的心理本体
  • 4.1 历史本体论概述
  • 4.2 历史本体论的理论框架
  • 4.3 工具本体到心理本体的发展
  • 4.4 建设心理本体
  • 第5章 心理本体理论的价值和局限
  • 5.1 心理本体实质的剖析
  • 5.2 心理本体的价值和意义
  • 5.3 心理本体的局限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1979—1984:李泽厚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重构及其与中国革命遗产的关系[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6(06)
    • [2].实践哲学与美学来源的真正钥匙——新发现的李泽厚《六十年代残稿》初步研究[J]. 文艺争鸣 2017(05)
    • [3].推勘李泽厚对“工具本体”之未受重视的抱怨——以李泽厚同康德和马克思之关系为中心[J]. 文艺争鸣 2017(05)
    • [4].李泽厚自然人化论的当代价值[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06)
    • [5].“李泽厚话语”事关每一个中国人——贺《李泽厚话语》出版两周年[J]. 人文天下 2016(12)
    • [6].李泽厚的教育哲学——《李泽厚论教育》引言[J]. 教师博览 2020(11)
    • [7].李泽厚——寂寞思想者[J]. 教师博览 2010(09)
    • [8].永远的李泽厚[J]. 牡丹 2017(02)
    • [9].教育之正道——培养人性[J]. 北方文学 2017(18)
    • [10].让学生在诗歌中成长[J]. 班主任之友(小学版) 2017(Z2)
    • [11].李泽厚 思想者归来[J]. 时代人物 2014(08)
    • [12].李泽厚的最后一搏[J]. 东西南北 2014(17)
    • [13].重温李泽厚[J]. 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 2009(01)
    • [14].李泽厚 寂寞思想者[J]. 南方人物周刊 2010(20)
    • [15].李泽厚:寂寞思想者[J]. 21世纪 2010(08)
    • [16].哲学家李泽厚:为人类而活[J]. 老年人 2011(05)
    • [17].李泽厚师的新思考——“两德论”[J]. 关东学刊 2020(02)
    • [18].推荐杨斌的《李泽厚学术年谱》[J]. 东吴学术 2016(05)
    • [19].略论李泽厚伦理学思想的基本特征[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 [20].李泽厚:思想之河仍不断汩汩向前[J]. 阅读 2018(72)
    • [21].李泽厚“积淀说”的历史成就与局限[J]. 学理论 2013(34)
    • [22].我现在是静悄悄地活着,也准备静悄悄地死掉——对话李泽厚[J]. 南方人物周刊 2010(20)
    • [23].李泽厚 寂寞思想者[J]. 人民文摘 2010(08)
    • [24].李泽厚美学思想的历史地位[J]. 作家 2008(12)
    • [25].李泽厚的公开课[J]. 商周刊 2014(12)
    • [26].80年代的李泽厚与“史”:一个观察近年的文学走向的视角[J]. 文艺争鸣 2012(02)
    • [27].大写的人——李泽厚美学观点中“人”的问题浅谈[J]. 名作欣赏 2012(27)
    • [28].辩证李泽厚[J]. 中国企业家 2012(21)
    • [29].李泽厚旧说四种(精装)[J]. 读书 2012(07)
    • [30].本体之情与生存的诗性言说——论李泽厚的“情本体”[J]. 文艺争鸣 2011(05)

    标签:;  ;  ;  

    李泽厚心理本体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