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通过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分析研究了《中国妇女报》所勾勒出的中国女性整体形象变迁的轨迹,并尝试找出变迁背后的原因,为“媒介与女性”这一研究领域贡献一份绵薄之力。绪论总结了前人研究的主要关注点、取得的成就及在关注领域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指出论文研究的对象、方法、目的和意义。正文共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妇女报》女性形象的变迁作了简要的梳理。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妇女报》主要通过消息的形式,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层次较高、经济独立的职业女性的风采,但忽略了对女性弱势群体的新闻报道。第二部分运用文本分析法,结合社会性别理论,概括出《中国妇女报》新闻报道中女性形象擅变的特点:《中国妇女报》从创刊起一直在着力塑造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但在有的报道中,女性人物成为了没有性别特征的人物符号。有的报道甚至是在男性视角下进行,女性依旧是男性的附属。第三部分运用新闻传播学等相关理论,阐释《中国妇女报》新闻报道中女性形象变迁的主要原因。结语部分对全文的分析论述作了总结与展望。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妇女报》 改版致读者[J]. 青年记者 2020(03)
- [2].新闻月评[J]. 少年儿童研究 2017(02)
- [3].健康以什么方式走进民间 “人人健康公益巡讲中国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路径[J]. 人人健康 2017(09)
- [4].夕阳婚,我的幸福谁做主?[J].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 2013(12)
- [5].《农家女》是我的媒人[J]. 农家女 2010(01)
- [6].新知[J]. 37°女人 2020(02)
- [7].修订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J]. 家长 2014(Z1)
- [8].稳定与变迁:女性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对《中国妇女报》女性人物的分析[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3(01)
- [9].雨后芭蕉分外红——《中国妇女报》副刊改版成功之探[J]. 黑龙江史志 2010(01)
- [10].锐眼·灼见[J]. 人民教育 2017(Z2)
- [11].我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志愿者[J]. 青年文学 2020(09)
- [12].改革开放以来女性媒介形象的变迁——以《中国妇女报》(1984-2015)为例[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18(02)
- [13].融媒时代如何创新精准扶贫新闻报道——以《中国妇女报》探索为例[J]. 传媒评论 2019(09)
- [14].主流媒体微博的议题设置及舆论引导——以《中国妇女报》官方微博为例[J]. 中国传媒科技 2020(07)
- [15].国家启动“‘单独’生二孩”政策[J]. 家长 2014(Z1)
- [16].《中国妇女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报道中女性工作者的媒介形象研究[J]. 声屏世界 2020(03)
- [17].语录[J]. 中国德育 2020(11)
- [18].追求性别和谐:《中国妇女报》的舆论导向[J]. 编辑之友 2011(12)
- [19].热传导[J]. 当代工人 2018(24)
- [20].多和父亲玩 子女智商高[J]. 幼儿教育 2009(35)
- [21].以女性视角细读伦敦奥运——解析《中国妇女报》的伦敦奥运报道[J]. 青年记者 2012(29)
- [22].放大和延伸民生情怀——从《中国妇女报》“进社区”行动看中央级大报的民生新闻[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7)
- [23].儿童早起伸懒腰长高两厘米[J]. 少年儿童研究 2009(01)
- [24].孩子,这就叫性——学生性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 班主任 2009(03)
- [25].“十月妈咪·S女人”评选活动启动[J]. 消费指南 2008(01)
- [26].谁逼走了孩子们的妈妈?[J]. 杂文选刊 2015(10)
- [27].准妈妈的时尚风采——记“十月妈咪·S女人”评选活动启动仪式[J]. 中国纺织 2008(01)
- [28].“城池战”:手机报的下一个主战场?[J]. 传媒 2009(09)
- [29].国内[J]. 时事报告 2018(12)
- [30].新闻月评[J]. 少年儿童研究 2010(11)